“云上”引才,更要“云下”用才

2020-08-11 04:39段官敬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5期
关键词:余场用人单位民生

文/段官敬

“云招聘”现场(新华社 赵久龙 摄)

新闻事件:不久前,人社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推出国有企业、教育培训、金融、电商四个行业专场招聘,共有2.5万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9.6万个。而一项由智联招聘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智联招聘已上线400余场空中双选会,其中包含海外专场20余场,超过7.2万家企业参与,发布职位超过27万个,收到简历投递超过225万人次。

显然,“云上”引才有着传统引才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方面加强了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的联络,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做到信息精准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另一方面,“云上”高效便捷的优势能产生洼地效应和集群效应。把“云上”平台打造成“人才之家”,能让在外优秀人才、专业高端人才等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对用人单位产生无形的情感黏合,筑牢招才引才的平台基石。“云上”引才,利用互联网红利,产生虹吸效应,人才引进辐射范围更广、资源成本更低,这是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双赢选择。

当然,引才是为了用才,要确保人才留得下来、待得长久、人尽其才,从而贡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建设等各项事业。这点,不管是“云上”引才,还是“线下”揽才,都应秉持。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与地方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关键产业等无缝对接,为人才引得进来、用得上去夯实前提。 “云上”引才本身就是一项创新,在“人才大战”逐渐白热化,尤其在创新引领发展动力的竞争时代,对人才的尊崇和器重已经成为共识,那么用才也就不能局限于古板框架。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云上”平台能够让人才“闻云而来”,但如何在“云下”打造“凤凰台”,让人才永久性栖息、释放干事创业智慧和力量,是各地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因此,“云上”引才的思维理念,要从“云上”走到“云下”,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云思维”,打造异地研发机构、异地离岸孵化基地,打破传统的人才随地流转的干事机制,让人才择业不受地域限制,在熟悉的城市和环境同样能服务本地。只有有了柔性、人性化的设计,人才才能够留得长、用得好,获取人才红利“最大同心圈”。

当然,“云上”引才背后有无数个环节和程序“螺丝”运转,“云下”用才同样是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资源、整合政策、协同发力。唯有站在促发展、服民生、利长远的角度,将人才使用工作举措细化深化,把用好用实人才作为目标导向,在优化配置人才资源与地方需求基础上调整结构、合理创新,才能营造物尽其用、人才荟萃、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为地方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血液。

猜你喜欢
余场用人单位民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No.1 大麦网:演唱会近八成延期观演订单保留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他放映电影两万五千场 ,还收获了一份爱情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