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零废弃博物馆”,故宫开了一个好头

2020-08-11 04:39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馆垃圾

由废弃的办公用品制作的《千里江山图》(图/《新京报》)

新闻事件:自5月1日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故宫博物院累计收集可回收物超2.6吨。故宫通过官方微博呼吁,号召参观者一起参与“零废弃”项目,力争两年内打造国际领先的“零废弃博物馆”,今年故宫将实现80%以上可回收物回收。

所谓“零废弃”并不是说不产生任何垃圾,而是将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最大程度地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终端处理量,最终做到零填埋或零焚烧。

作为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文化地标,故宫一直自带流量,近年来更是通过一系列举措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可谓不折不扣的“网红”。由故宫发起“零废弃”项目,无疑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引导意义。

为实现“零废弃”,故宫专门成立了“零废弃委员会”,着力重新设计垃圾桶等硬件,调整位置摆放,改进规则设置以及游客引导方案等,这在细节方面为其他单位垃圾减量做出了榜样,提供了参考。

故宫“零废弃”项目包括了“零废弃办公”和“零废弃游览”,即对公文纸张为主的办公区垃圾采取分区管理措施,对游客游览过程中丢弃的诸如塑料瓶等主要垃圾类别实行分类收集等。这为其他景区打造“零废弃”项目,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提供了范本。

故宫为打造“零废弃博物馆”,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古为今用”地传递环保理念,也值得学习。比如,向游客介绍宋朝如何生产“还魂纸”(再生纸)、雍正皇帝如何要求“光盘行动”等,可谓寓教于乐。通过这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公众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一场观光之旅也就变成了“环保之旅”。身在故宫,游客们既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切身感受到“零废弃”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也保护了故宫环境,还向社会传递了积极信号,让更多人加入“零废弃”和垃圾分类的行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被誉为“日本最环保小镇”的上胜町小镇,垃圾分类深入人心、“零废弃”更是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当地的垃圾回收率达到80%,仅20%的垃圾会被填埋。因此,要让环保意识更深入人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就必须从改变思维模式入手,让人人都认识到,“零废弃”和垃圾分类拯救的不只是地球,不只是环境,更是人类自己。

从这个意义来说,故宫“零废弃博物馆”开了一个好头。目前,全国已有46 个重点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条例,这些城市的每家单位都应该有打造“零废弃”单位的意识,尽管过程可能挺难,但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点滴作为都值得珍视,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零废弃”不能是故宫的“独奏”,还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馆垃圾
垃圾去哪了
博物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雪中故宫
倒垃圾
故宫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