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的价值取向研究

2020-08-11 14:22李世宏李卓嘉张忠楼翟苏妹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李世宏 李卓嘉 张忠楼 翟苏妹

摘  要:鉴于电子护具在体育竞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散打自身发展需要、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潮流、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来分析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的动因。从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对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进行价值定位并提出前景展望,为散打使用电子护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武术散打  电子护具  价值取向  竞技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a)-0234-05

Research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Wushu Sanda Using Electronic Protective Gear

LI Shihong1*  LI Zhuojia2  ZHANG Zhonglou1  ZHAI Sumei3

(1.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ollege,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08  China;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01  China;3. Graduate Department,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08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protective gear in sports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use of martial ar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anda itsel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Motivation for electronic protective gear.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value, experience value, information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the value positioning of Wushu Sanda's use of electronic protective gear and its prospects are put forward, and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e for Sanda's use of electronic protective gear.

Key Words: Wushu sanda; Electronic protective gear; Value orient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科技發展进步推动着竞技体育走向智能化、现代化,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增光能力,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2019年7月29日,多部门关于印发《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中提出,加强装备制造,鼓励研发武术服饰、器材等标准武术用品。一系列的政策均为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提供政策支持,散打电子护具将会对散打竞赛技术、规则、战术等方面带来怎样的改变?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的价值取向,促进武术散打电子护具在散打竞赛中的使用,实现散打项目的智能化、现代化,进一步推动散打项目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1  武术散打电子护具

“电子护具是指将由高尖端的电子芯片组成的感应装置附着在跆拳道护具上,在受到有效攻击时感应装置自动识别其击打力量,并通过无线传输自动将得分情况及时反映在得分显示屏上的一套技术装备[1]”。电子护具第一次运用到竞赛中是在亚洲第18届跆拳道锦标赛上,电子护具的广泛使用促使竞技体育项目快速发展,但散打竞赛尚未使用电子护具。由于散打现行的竞赛规则和特点,散打电子护具使用的原理类似于跆拳道电子护具[2]。因此,武术散打电子护具就是根据散打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设计的带有感应装置的护具,在受到有效的击打时,感应装置自动识别击打力量,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传输到数据处理器并在得分显示器显示的一套技术设备。

2  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的动因

2.1 散打自身发展需要

散打项目在我国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全国散打锦标赛、世界散打锦标赛、亚运会散打比赛、散打世界杯等一系列赛事均表明散打运动受到国内和国际的认可。散打运动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散打竞赛规则限制多,很难体现散打自身“远踢近打贴身摔”的特点。其次,散打虽然已经在国内外开展,但普及率比较低[3]。与同类竞技项目相比,散打竞赛评判与体育竞赛公开透明的原则不符[4]。竞赛中有些动作不易被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散打比赛的激烈性、公平性。张文利提出散打竞赛使用电子护具代替人工打分的理念,电子护具应用于散打将开创武术散打史上新的里程碑[5]。

2.2 世界竞技体育发展潮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竞技运动也向新思想、新科技、新器材等方面发展,具有无线传输和快速实时反馈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在竞技运动中应用广泛[6]。例如,刘翔夺得雅典奥运会110m栏冠军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跑鞋的重量只有8g。马拉松比赛时佩戴的计时芯片可以确切地知道运动员的位置、速度和时间。跆拳道在第18届亚跆联锦标赛首次应用电子护具,在2000年被正式列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推动跆拳道运动在世界上广泛发展。这些案例反映科技与竞技体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当前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趋势。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竞技体育领域,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7]。散打竞赛的发展必然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比赛的催化剂,为项目的发展带来突破。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发展散打,推进散打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3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点由大规模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这必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社会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8]。新时期我国的体育工作主要围绕着体育强国发展目标展开,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然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社会发展为散打竞赛使用散打电子护具的设计与研发工作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为散打竞赛使用电子护具创造良好的环境。

3  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的价值定位

3.1 功能价值

散打竞赛中,散打电子护具以击打力度作为评判标准,根据体重、级别设置不同的击打力度标准,运动员采用拳、腿、摔等方法达到有效击打力度,电子护具即时输出力度指数并将得分显示在显示屏,即时准确显示运动员的得分情况,与以往的散打竞赛相比,将增强散打竞赛的时效性、准确性。

3.2 体验价值

在保护散打运动员的安全问题上,在拳套、护具上可利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研发质量轻、有利于发挥技术、保护效果好的比赛用品[9]。散打电子护具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具有人文价值,将科技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保护运动员身体部位,有效地提高比赛的安全性,不仅提高运动员击打部位的准确性,而且为运动员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

3.3 信息价值

散打电子护具的使用将散打竞赛置于完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即时向裁判员、教练员、观众及媒体等传递赛场运动员得分情况,即使对散打竞赛了解少的人群也能对场上情况一目了然,加快散打竞赛信息传递与扩散,推动散打竞赛在大众人群中传播,散打电子护具的使用符合散打自身发展需要,同时也符合是竞技体育发展潮流。

3.4 文化价值

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10]。“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11]。散打作为武术的新生项目,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散打电子护具的使用对推动散打竞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前景展望

4.1 形成散打竞赛量化标准

散打技术是“主要是指散打运动员在实战时运用进攻、防守及反击动作方法”[12]。散打技术的分类首先按照攻防标准可分为防守类、进攻类两大类,其次是根据技术表现特点来进行分类,根据身体运用部位的不同,进攻技术可以分为踢法、打法、摔法3種,防守技术可以分为接触性防守和非接触性防守[13]。2011年锦标赛中,拳法、腿法、摔法的成功率分别是4.6%、18.3%、40.4%。2013年全运会拳法、腿法、摔法的成功率分别是5.5%、24.4%、50.2%[14]。可以看出,在散打竞赛中摔法得分较多,而腿法、拳法得分不易。

电子护具使用推动散打竞赛形成量化标准。首先,电子护具规范散打技术标准,根据电子护具的得分特点,它明确规定散打击打部位和使用部位,需要运动员技术的力度和准确性,这就对运动员的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散打技术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电子护具的使用突出散打核心技术,散打的拳法、腿法、摔法组合在一起时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电子护具使用将散打技术从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中提炼出来,对其进行精练简化,突出散打的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最后,促进散打技术的综合运用,得分技术向多元化发展,采用电子护具之后对技术要求更为精确,对运动员技术要求更为全面,将会促进散打得分技术的多元化。

4.2 增加散打竞赛的公平公正

体育竞赛在公开、透明的方式下进行,散打竞赛采取三局两胜制,胜负评定采用的是“暗分制”,观众和运动员只能看到比赛结果,同时散打竞赛计分方式较多,例如,用拳法击中对方的头部、躯干得1分;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一方倒地,站立者得2分等,观众不易理解得分情况,相对国际同类竞技项目简单明了的计分方式,需改进散打计分方式。在比赛中出现运动员双方缠抱一起,裁判员可能会因为角度、视线或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对运动员造成误判现象,容易引起争端。

电子护具的使用使比赛更为客观公正。首先,电子护具在散打竞赛中即时将运动员的得分情况上传到得分显示屏,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观众与媒体及时了解到运动员的得分情况,呈现散打竞赛的公开透明。其次,电子护具的使用避免了裁判因盲区和判罚标准难以统一的弊病,电子护具感应并将分数显示在显示屏上,减少裁判员判罚主观因素,有效地提高比赛的公平性。最后,裁判员在竞赛评判上从之前的主要地位变成辅助地位,减少了裁判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而观众也能通过电子护具得分显示屏直观了解到场上情况,对全体裁判人员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保障比赛更加公平,同时也加深观众对于散打项目的了解。

4.3 突出散打竞赛自身特色

散打运动自身的特点远踢近打贴身摔,由于摔法得分明显,运动员在散打竞赛中搂抱现象增多。2011年武术散打锦标赛24场比赛中搂抱情况统计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平均1min搂抱3.21次,在761次的攻击中,运动员的搂抱次数为342次,搂抱率达到了46.4%[15]。搂抱现象的增多使散打竞赛缺乏吸引观众的高潮和兴奋点,这极大地降低了散打竞赛的激烈性和连贯性,从而降低观赏性。根据电子护具的特点可有效地减少散打竞赛中搂抱现象的发生,而且能够促进运动员主动进攻技术和高难度技术动作的使用。

为了取得优势赢得比赛胜利,运动员采取主动进攻对方的增多,运动员的速度和闪躲能力得到提高,这就使得散打竞赛的对抗性更为激烈,提高散打竞赛的可观赏性。散打竞赛整场的比赛中也可以说是双方运动员心理能力、体能、技能、智能等的对抗,对于运动员综合素质要求高,在这个时候不仅考验运动员的能力,还有运动员的赛场发挥。根据击打部位的不同,得分标准也不相同,因此在散打竞赛当中,运动员能够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主动进攻对方,有助于取得比赛的胜利,从效果来看,电子护具使用下比赛的节奏加快,也更加精彩和紧凑,更能吸引观众。因此电子护具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散打竞赛的激烈性、观赏性,突出散打自身特色。

4.4 推动散打运动宣传与普及

虽然散打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并未完全在大众中普及。学校教育中散打教学除了在高等院校作为一个项目开设之外,在广大中小学只是个别开展。学校武术散打面临着安全问题[16]。散打电子护具可以明确规定击打区域和得分部位、客观地判罚,有效地减少不规范技术动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散打竞赛的安全。在散打竞赛中运动员采用的技术必须要达到电子护具感应的力度才能得分,这需要运动员的力度和准确性,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和技术标准大幅度提高。电子护具促使散打朝着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向发展,推动散打运动在学校的普及。

电子护具对扩大散打的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电子护具的使用将成为散打发展历程上的里程碑,它将科学技术与体育竞赛结合在一起,根据电子护具的特点,在散打竞赛中,观众不用等到最终裁判结果就可以及时了解比赛胜负,同时也很直观地了解比赛的规则,吸引更多的人对这项运动的关注和参与。电子护具明确规定散打击中区域、得分部位等,使散打技术逐渐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散打技术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散打形成统一的推广模式和体系,从而加强散打运动在人群中的普及与宣传。

4.5 实现散打竞赛与国际接轨

散打竞赛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散打入奥的前提与要求,又是散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17]。散打是从中国传统武术精髓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现代搏击方式,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实战性很强。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简单易学、见效快的规则技术最容易被接受,这也是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在世界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与奥运会同类项目相比,散打技术由拳法、腿法、摔法以及组合形成的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加大技术判罚的难度。在技术应用标准以及击打部位缺少相对清晰的标准[18]。

奥运会要求格斗类项目必须安全、可操作性强、易于判别。电子护具规定有效击打区域、明确技术得分范围和得分标准,推动散打在成为奥运项目的道路上发展。电子护具直观的展现计分方式,以及散打竞赛的情况通过网络媒体等信息平台吸引人群的关注和参与,促进散打在国际上的传播,促进散打运动与国际接轨。电子护具使散打技术、竞赛评判方式等方面更容易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散打赛事的质量与水平,完善稳定散打竞赛规则,增加竞赛评判方式的公开透明,向着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武术散打使用电子护具与所处的时代环境紧密相连,在国内国际均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散打竞赛使用电子护具的价值取向分析,对于散打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散打技术体系、竞赛评判方式等方面带来改变,形成散打竞赛量化标准,增加散打竞赛的公平公正;突出散打竞赛自身特色;推动散打运动普及与宣传;促进散打竞赛与国际接轨。散打电子护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引导散打运动的发展。社会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竞赛体系,就要将工作落实到竞技体育当中去,加大对散打电子护具的科学研发力度,真正实现使用散打电子护具的价值取向,进而增强我国竞技体育实力。

参考文献

[1] 费瑛,宋华.应用电子护具对跆拳道运动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18,120.

[2] 雷挺.散打电子护具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邮电大学,2015.

[3] 刘存忠.对当代散打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49.

[4] 叶伟,李凤梅,吕晓健.散打与同类格斗项目竞赛评判方式的对比[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434-437.

[5] 体育学院散打竞赛科研攻关小组研制电子护具通过验收[EB/OL].http://tyxy.hebtu.edu.cn/a/2019/04/22/FA68126A3FF74935AA4C19E6D8B29E55.html.

[6] 李海鹏,陈小平,何卫,等.科技助力竞技体育:运动训练中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3):19-25.

[7] 张雷,陈小平,冯连世.科技助力:新时代引领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3-11.

[8] 李航.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对竞技体育影响的定量关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8):17-21,62.

[9] 陈明华,杨祥全.散打运动员安全问题的探讨——由“上官鹏飞事件”引发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2,9(4):55-57.

[10]文化(词语)_百度百科 [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5%8C%96/23624?fr=aladdin#reference-[6]-6927833-wrap.

[11]奧林匹克精神_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5%A5%E6%9E%97%E5%8C%B9%E5%85%8B%E7%B2%BE%E7%A5%9E/85972?fr=aladdin.

[12]丘远强.浅析散打运动技术分类及动作要领[J].当代体育科技,2016(24):13-14.

[13]赵小瑞.散打技术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武术研究,

2018,3(1):39-40,44.

[14]顾杰,尹洪攀.跆拳道运用电子护具下散打对电子护具运用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35-36,38.

[15]李俊峰.武术散打比赛中的搂抱现象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6):65-68.

[16]张东强.武术散打发展的多样性研究[J].武术研究,2017,2(5):46-48.

[17]漆振光,赵光圣.散打国际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28-131.

[18]范铜钢,郭玉成.武术散打与奥运会同类项目技术标准化水平比较——以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项目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3):62-67,86.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黄石市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融合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