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与研究

2020-08-12 09:01任彦龙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基础。面对国家新时期发展的需求,我国教育体系确立了小学数学教育素质的提升目标。与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理念模式相比,对小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文章通过梳理基础教育改革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要求,论述“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国内小学教育现状,就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素质培养展开相关教育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数学基础;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19

随着社会教育发展的改革,我国教育体系根据新时期的国家需求,对不同阶段人才培养、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国针对传统课程设计进行“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是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体系及应试课题的重要组成,“课程改革”对于传统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即:“数学基础素养”教育。该教学方式及目的与传统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相比,聚焦于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维、创新性等能力素质的培养上,鉴于“数学基础素养”的作用及目的,研究如何有效促進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推行,对促进我国小学生素质发展,国家教育体系完善有重要的意义,对呼应国家“新课改”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基础素养”的教学内涵及价值

小学生数学基础素养教育模式作为新课改后全新的教育目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教学素材,完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育单一性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及能力的提升。

“数学基础素养”是指以主题、专题、特定题目为标准,对单元课题进行设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化及多样性的手段、方式,联系该主题相关的课内外内容整理和归纳,附以实践活动内容、习作内容等课外资源,从而形成整体小学数学素质教学。其中,数学思维及逻辑思维是“数学基础素养”的核心内容,与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相比,“数学基础素养”教育对数学教育主题、课外实践资源的关联与利用更为重视,凸显了对课内外教育思想的关联性及理解度,是数学教育的延伸。思维及逻辑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而数学则是培养人与人之间沟通逻辑及思维方法的主要培养路径。数学立人,关注小学数学素质及思维能力培养是帮助青少年儿童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通过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素养”培养,形成学生成长的核心动力。思维教育、生活实践、数学计算等多元化组合密切关联学生的社会经历、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素质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数学学科内涵界定及教育内容考量中,对小学数学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数学是什么?”“数学代表什么?”数学作为理工学科的代表类科目,其实质包含了人类文明的“精神与经验”,数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马克思从哲学层面论述数学时指出,数学是“思维本身发展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要素”。 根据前人对数学内涵的归纳与总结,我们认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个性化思维逻辑”培养,“思维”与“立人”一体共生,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数学基础学习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数学与思维逻辑内在关联被忽视

结合我国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教材应用方面基本为每一单元对应不同主题,形成单元集合模式,且单元主题对单元中的数学思想具有明显的有效引导与整合效应。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方式以“个人经验”模式为主,忽视单元主题与单元教育内容的内在关系,导致数学思维教学理念推广困难,教学实际效果偏离预期。

(二)单元教育间管理及数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单元主题教学的主旨是从整体出发,根据数学教育的目标统筹单元内容,通过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潜在连贯性,完成数学整体教学。因此,单元主题设置是建构理论与基础的关键环节,具有较强的导引作用。各单元知识要素间的联系通过“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学习—数学知识应用”等各项能力连贯实现基础素养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素养教育中虽然形成了较强的单元内容与整体教育关联,但在单元与单元主题间的连贯性相对较弱,无法发挥整体效应。

(三)教学形式未形成有效体系

“数学素质培养”是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提升,其教育形式及模式还应积极探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以形成有效的课程重构与再造,结合当前已形成的“数学素质培养”模式(“1+1”系列:“1+1扩展”“1+1 习作”“1+1 学习”“1+1 组合”“1+1实践”)可发现,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等得到了加强,但其目的性相对薄弱。

三、小学数学素质培养促进

(一)依托教材基础,扩展文本

小学数学素质培养的单元主题教学与传统数学形式比较,单元主题突出强调数学单元间的连贯性,以及课外学习资源的辅助性,凸显了数学教材的关键作用。教材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的基础及指导,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及表现,蕴含着大量学习元素及知识内涵,通过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数学教材的观察研究来看,数学素质教育中,每一单元都设立了针对性的特定主题,该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推进,因此,单元主题设定很大程度上为数学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有效的关联了数学整体教育的意义及内容。同时,对单元主题展开研究后发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探索主题内在含义能够衍生更多的课外知识。换言之,只有教师首先完成对教材主体内容的深入了解后,才能确定后续教学模式的相关设计。因此,在明确了教材主题编排规律之后,教师可通过扩展课外教育知识点,合理构筑数学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以上研究,教师首先应充分研究分析教材中单元主题的内在知识含义界定,根据教材内容理解,扩展课外资料,通过合理的搜集归纳补充知识点,构建知识联系实践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加工,创新教育模式。

(二)以单元教育主题为切入点,探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新教学流程当中,针对传统的教学活动提出改变教师以往借助知识分解的方式,从公式、例题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内容。避免小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只能通过死板的计算感知数学思维教育,忽略数学兴趣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合理考量该阶段学生认知、感知、兴趣、思维的水平及能力,通过综合审视正确定位数学教育内容,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素质、素养为目的,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组织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时,应先观察学生的思维及认知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数学命题阅读能力、理解力、精神集中度、数学兴趣度,通过多维度观察做出教育內容及教育模式的判断,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完成数学素养教育

数学素养教育不仅是数学教学的研究目标,也是教师艺术性教学的表现方式,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来说,更体现在数学思维及逻辑能力方面,促进小学生个人素质培养,不仅需要知识的灌输,还表现为知识的应用。虽然通过对数学思想内容的系统规划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未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教育产生明显的提升,因此当下小学生数学素养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实现教育的艺术性,从而全面保障素养教育目标,提升小学生对数学思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代小学生数学教育可借助“旧知激趣”“多媒体激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旧知激趣,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即通过对学生熟知的数学知识展开考查,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补充温习,同时结合时代教育发展特性导入新知识、新内容,保持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温习补缺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对已学内容的兴趣。

2.深入文本,整体感知,突出难点。通过小学生总体浏览小学数学教材,使学生系统了解学期数学学习内容,然后自由发表阅读想法,从而引出阅读学习要点、目标等,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有目标、有体系的阅读学习。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教育。随着第四次技术革命将互联网、IC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引入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融合型发展形态,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在科技的背景下不断创新,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形成“互联网+”教育模式。我国较早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教育的趋势性,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完成深度结合。2000年,教育部针对互联网教育提出“校校通”建设工程,并成立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旨在推进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并订立了全国90%中小学校能够参与其中的具体目标。201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互联网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立“三通两平台”的国家互联网教育基础建设目标,并结合此前“校校通”互联网教育经验,提出新一阶段“班班通”“人人通”互联网教育发展方向。此外,为更好地集中教育资源,国家针对全国师资管理提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结合完备的教育基础设备,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罗梓超,筱雪,吴琼等.学会青少年教育及科普探索——以国外化学会为例[J].学会,2019(5).

[2]陈静.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搭建主题阅读平台——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实践研究[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2018.

[3]李晓耘.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

[4]郑久安,冀前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教学探索——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9).

作者简介:任彦龙(1979.12— ),男,汉族,甘肃静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小学生小学数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