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文化教育研究

2020-08-12 09:01孙瑞芬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

摘 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课程引导,力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承中华文明,进一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34

国学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是一门既有趣味,又博大精深的学问。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国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丰富其知识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国学教育相关内容,能够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提高教师任职要求,强化教师团队素质

想要将国学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之外,还要注重小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其学习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摆正自身位置,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观点,提高对国学培养的重视程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没能形成个人思维。但小学生记忆力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这一阶段又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在此阶段为学生开展国学课程,带领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教师也要将国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其次,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学习,丰富自己,开阔自己眼界,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课堂中,通过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提供学习国学的方向,用个人魅力征服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儒家思想对我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将儒家思想融入教学中。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将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把学生放在课程主体位置上。对于儒家的其他思想,例如“气节理念”等,也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自爱之心,引导其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

二、引导学生了解国学历史,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能通过网络满足,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对国学教育来说,快节奏、低门槛的网络文学,却为传统国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不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异国文化通过网络进入学生生活,使部分同学认为传统国学老土,了解异国文化的学生才值得羡慕和学习。学生产生这种错误思想的原因,在于未重视传统文化,未对传统文学以及国学经典有正确的认识。因为不了解,所以未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应改变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带领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感受知识魅力。

小學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国学知识的魅力,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同国学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国学的地位和价值,领会传统文化的韵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轻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加对国学教育的引导,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国学大家的景仰,对中华文化的自豪心理。只有使其了解国学内涵,明白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中插入国学故事,激发学生国学学习兴趣

故事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可以将故事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代小故事,引出国学教育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国学课程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国学故事作为课程导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故事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教师对于国学故事的选择,也要进行筛选,避免起到反作用。进行国学教育的素材挑选有着多重标准,既要保证故事的简单性,更要易于学生理解;又要保证故事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小学生因精力充沛而在课上分神,要保证国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欲望;还要保证国学故事中蕴含哲理,对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起到积极影响,对学生的价值形成有着导向作用。大多数国学故事都比较拗口,教师可以把故事内容简化,降低学生对国学作品的理解难度。大部分国学故事都有饱含正能量的中心思想,对学生的性格和思想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国学教学中,有很多故事性较强的内容,特别是成语的教学。每个成语都能引出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将国学同成语结合教学,能够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轻松的学习模式。对成语故事的深度解读,也能降低学生学习国学的难度,将深奥难懂的成语简单化,学生也能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成语教学时,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成语故事的情节和画面。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环节,也能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缓解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教师进行成语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上小组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认识表达出来。学生在讨论中也能分享感悟,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对国学经典进行多方面解读,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其进行激烈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四、注重基础国学教育,加强语言文字教学强度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语文是语言衍生出来的学科,具有极强的工具性。不管是我们息息相关的必学科目语文,还是国家倡导全民学习的国学,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每一部经典都是通过人们的记载得以流传的。因此,想要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提高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就要学好语言这一学科,打好文字的学习基础。中国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意义,每种组合都有不同的内涵,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索。而且,国学经典著作除了理解起来较为轻松,阅读较为方便的白话文之外,还包括距离我们生活较为遥远,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通过文言的方式记载下来的著作。正是因为很多国学著作通过文言记录,国学也變得更为神秘而美丽,成为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内容。文言记录的国学著作,通过简短的篇幅就能描绘出具体的场景、丰满的人物形象,需要人们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其真正内涵。

方块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形式,每个字都有具体的内涵,需要人们研究和挖掘。我国经典著作《仓颉造字》对于基础性文字——“日、月”等,都有较为清晰的记录。像“山、鸟”等,属于象形字,由具体形象变化而来,象形文字也成为我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形字与其他类型文字相比,其内涵更容易理解,没有有形声字和会意字那般复杂难懂。然而中华文字、语言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想要彻底理解和掌握,还需要学生不断学习,认真积累。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夯实文字基础,掌握文字内涵,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更轻松地理解国学经典。通过提高学生的基础掌握能力,降低国学文献的理解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五、带领学生参加国学实践,加深学生对国学文化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国学思想的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不应拘泥于教师讲、学生学的课程模式。教师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国学教育外,还要将国学融入学生的课外实践中。教师要把国学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把国学教育合理地安排到实践活动中,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为国学教育提供多样化选择,有助于构建新型课堂模式和新型师生关系。将国学教育融入课外实践中,也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学生在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上都能得到启迪。对于国学思想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助于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时,应当加入以国学为主题的活动。学生参加以国学为主题思想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语文教师国学教育的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其主动探索。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多样,能够弥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开展以国学为专题的讲座,邀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讲座中,不仅能提高国学教育的教学效率,还能将家庭教育融合其中,家庭、学校双管齐下,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比赛不服输的性格,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竞争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国学主题实践活动,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国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国学经典著作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彰显我国人民的智慧,对人类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学教育也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小学语文中增添国学教育环节,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美德。教育意义深刻的国学著作,还能震撼学生心灵,为学生指明前进道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国学教育时,要注重课程创新,保证国学在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也要不断充电,充实自己,提高自身国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艺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2]张国民.经典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创造性的影响研究[J].华夏教师,2019(19).

[3]李彩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国学教育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9(5).

作者简介:孙瑞芬(1986.1— ),女,汉族,甘肃通渭人,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