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2020-08-12 09:01赵彦娜
学周刊 2020年27期

赵彦娜

摘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改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故详细地阐述和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希望对促进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47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处于哪个学习阶段,语文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好语文知识也可以为其他学科打下良好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给予足够重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核心素养教育计划。但是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进行全面分析,积极创新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模式化倾向

课堂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全部学习时间来讲,课堂时间比较短,但也正是这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才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谋划和布局,但是这种谋划并不意味着排除学生的参与,更不是将课堂教学变成模式化的形式。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或者教学压力繁重等多方面原因,在进行课堂教学规划的时候,通常会照搬现有的教学形式,或者应用前人的教育经验,这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教学就会逐渐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学步骤逐一配合,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过程中本来应该具有的思维和灵气。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导致核心素养培养质量降低。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沟通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换的过程。但是这种沟通不是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之上的。也就是说,互动和沟通是双向的,要想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是真实、民主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前提条件[1]。但是从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平等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少见的。教师一直都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都是依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连自己的学习情况都无法完全驾驭,对于教师心存敬畏。虽然当前很多教师采取了一定的核心素养培养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并且师生之间的活动也是不平等的,学生在表达真实想法的时候依然心存顾虑,核心素养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三)核心素养培养形式虚设化

随着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观念不断出现在教学实践中,这些全新的教学形式在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途径,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从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各种全新教育技术和教学形式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很多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会存在一定的跟风心理,认为采用了全新的教育形式,就是完成了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教学质量也会提升[2]。而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匹配程度,以及对学生既有学习状态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只是为了应用而应用,偏离了最初的语文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创新是毫无意义的,不仅不会对促进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反而会削弱教学的实效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一)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语文知识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考试,还是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都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没有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深刻,在考试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将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阻碍。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形式的主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然后帮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但是很多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没有降低学生的理解成本,甚至有些教学形式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理解难度,这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复杂和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缺陷,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大大提升教学质量。

(二)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为核心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趣味性一直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主观上促进学习的最直接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因为知识本身是单调的,教师应该通过对知识点的加工与整合,让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興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即使脱离了教师的讲解,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之下,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实现质的飞跃[3]。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语文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学习活动之中,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提高语文教学层次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还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短平快的教学技巧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先给学生设定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由易到难,逐渐加大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体会到一定的成就感,又能层层递进,实现知识的深入学习。这种教学设计形式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取得进步和获得成绩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正面的表扬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另外,帮助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核心素养、教学效率。

(四)更新传统教学观念,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核心素养培养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改变,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最终都会回到传统模式之上。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首先破除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自身的思想和意识提升到更高的教育层次,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然后将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融合,使传统的教学形式得到更新和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全新教学理念的应用,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机制,积极借鉴相关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在深化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4]。例如,教师在讲解《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外,为了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也就是说,在学生基本学习了文章内容之后,教师还应该以《拿来主义》为基础,适当选择几篇鲁迅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将文章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和学习,同时,深入研究和学习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深化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作用。

(五)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影響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教学环境等相关因素。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但是如果教学情境单一,缺少多样性和趣味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学习造成限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教师来说,应该精细构思,科学谋划,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在一种高度兴奋活跃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把握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让语文教学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深入分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优化教学形式,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永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5):36.

[2]李雪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探究[J].读与写,2019,16(36):73.

[3]胡昌菊.观察、思维与情感——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课内外,2019(36):263.

[4]魏丽.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12):137.

作者简介:赵彦娜(1980.5— ),女,汉族,河北清河人,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