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新思路

2020-08-12 09:01曾凡福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新思路互联网小学生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浪潮席卷了各个行业,传统的教育教学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洪流,探索可行的教育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故立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状态、传统小学生思想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和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混合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69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仍有一些地区,在教育模式上处于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对学生的培养与考核中,忽略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法治教育。通常来说,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物质的关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质量法治观念关乎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的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误差,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若能借助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多样性,可以探索得到有效推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推动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互联网时代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分析

(一)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现状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的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却面临着各种问题。

1.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重视度缺失。由于国家的教育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各地区的考核尚未健全统一的素质教育考核方式,而素质能力的不可量化性也增加了困难性,使得从学校、教师、家长到学生的整条链路,都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重视[1]。其中道德与法治能够从理论上传递人与人相处的一些规则,从精神上将个人思想提高到当前我国发展所需诉求的高度,但是在实际执行教学中没有引起学生和家长足够的重视。针对以上背景,如何将促进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成长和社会规范的执行这两方面,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课时缺失。在对小学生的在校课时进行安排时,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的课时占用百分之八十左右,道德与法治课的课时较少,归根结底,也是前述重视度缺失的影响。另外,授课教师自身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研究不够深入,道德与法治课在小学阶段缺少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

3.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沟通缺失。(1)有关于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沟通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在学校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双方的关注点过多地放在学生语、数、英学习成绩上,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教育轻描淡写,错失了共同纠正和解决学生思想道德所产生问题的机会,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功能。(2)有关于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沟通的缺失,还体现在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在学校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成为校方与社会各种社会机构沟通的有效途径,但是学校的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和道德、法治教育上,而社会上多数机构是以利益为基点的,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质漠不关心,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形成了5+2=0的局面。错失了共同纠正解决学生道德与法治所产生问题的机会,未能充分发挥全社会共同教育学生成长的功能。(3)有关于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沟通的缺失,还体现在学校、教师之间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的沟通。在学校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知识为抓手,充分利用课本知识,扩展教学内容、举一反三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热爱人民等教育,形成与学生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师往往的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书本知识上,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素质不能深入,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知识与道德理想联系的功能。

(二)目前仍存在的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书本知识为中心,由教师单向灌输。该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随着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当前仍存在一些弊病。

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设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未能相应的改变跟进,授课模式仍然是一对多的教师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另外,授课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教学趣味性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导致缺少时间和机会来分享学习体会的问题,使学生不能充分体会到授课内容的内涵。最后在传统课堂模式中,缺少了跟进监督和反馈的步骤,教学场景维度不足,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高。

(三)现代新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在网络时代,高科技授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终身学习变得尤为便捷和容易。现代新技术课堂主要体现在线上教学技术,主要包括MOOC(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微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線课程)、线上讨论等[2]。其中经典的线上活动为MOOC和SPOC,接下来主要介绍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人群。

MOOC在2012年兴起于美国顶尖大学,我国在2013年紧随其后,由香港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等相继提供,具有规模大、开放透明的优点,但是由于过于开放,没有设定限制,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小学生来说,课程的参与度和完成率无法提升,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SPOC基于MOOC教学规模较小,主要面向同质性较强的学生,课堂登入人数限制在几十人到几百人。SPOC主要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由任课教师在教学资源中挑选视频、作业、测验等,并结合课程的教学进度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在线学习,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问答等,最后在线上完成课后复习测验等。总体上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学生必须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由系统和教师同时认定学生是否通过课程,授课效果较好。SPOC的整个过程都由教师参与介入,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也是我们在新模式下主要采纳的授课模式。

二、互联网时代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新教学模式

基于当下的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混合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传统课堂不受条件的限制,尤其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但是传统课堂教学可调用的资源较少,多样性不足,趣味性较低,且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需要长期培养的课程而言,无法贯穿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现代新技术课堂迎合了互联网的浪潮,但更适合具有自主学习能动性的中高年级学生。具体互联网时代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新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前准备

课前活动主要包括书本知识、课外调研和线上资料整合这几部分。调研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主题,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深化。首先在教学课前对学生设置分组,并结合课本知识内容按小组进行指定主题的调研,调研主要包括历史上相应道德的典故和身边的法治正反面实例。同时教师应用SPOC线上平台,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将收集材料提交至平台,并将课前准备的完成度作为其中一项考核内容。授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度对材料归纳整理并制作微视频和调整基础备课方案,并准备好课堂交互测验等问题。

(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线下活动,通过对书本知识的初步理解、微视频导入课堂和测验问题交互,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点学习。另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必要的情况下加入小组设计情景剧等环节,使班级里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言。同时,授课教师需要紧跟当前的社会形势和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和学生共同讨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或不道德的现象,通过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情感,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接受和消化的程度,授课教师还应利用SPOC线上平台对本堂课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共性问题布置课后作业。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无法单纯用知识掌握度衡量,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多地反映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这里提出与学生家长的配合由家长记录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视频,由家长评价打分并上传至指定平台,让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和学生自身充分参与到学生的道德成长过程。

(四)教学评价

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掌握和内化程度评价,分为线上课前准备、课堂参与程度和线上课下作业考核,分别占30%、40%和30%的比例。前两项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小组成员以7:3的比例打分,最后一项则由授课教师和家长以3:7的比例打分,按照该打分标准作为学生本学期最终的成绩评价,并建立记录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档案上,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效机制监督考察。

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由于考查的困难性和当前学校、教师重视度问题,虽然国家把学生道德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但有些地方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制定出有效的学习考核方式。强调的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课本身具有极高的重要性。本文紧抓互联网的新技术带来的机遇,通过分析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传统和新技术课堂的優缺点,制定了一套线上线下混合的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新教学模式。该模式还应在实践中加以探索、锤炼、考查。传统课堂模式改革的步伐势在必行,该模式也将发挥出线上线下的双重优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道德素质高、法治意识强的能力双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柯海珠.对新时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J].学周刊,2018(31):75.

[2] 申蔚.“互联网+”时代O2O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8(31):15.

作者简介:曾凡福(1963.8—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中学副高级,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新思路互联网小学生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