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解析

2020-08-12 09:01韩彩玲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教育阅读能力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阅读的语感,体验到语文特有的魅力。朗读能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的启蒙教育中,如何打好语文教育的第一枪成为教学生活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但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思考对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70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发展科学乃至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我国一直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很重视,而作为承蒙教育的小学教育也成为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小学教育的质量问题更是成了重中之重,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而语文也是日后学好各个学科的基础。

一、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强化多种能力

朗读属于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朗读可将优秀的文章用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更为立体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朗读对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其情操,提高其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局规定,小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要丰富朗读内容及形式,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加强朗读强度和朗读时间,从自身做起,真正将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语感

在相应的语言学习实践中,学生的语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但是某些学生对于语感的认识并不到位,特别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只是将语感理解为字面意思,并没有真正将其付诸实践。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朗读训练加以落实,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教师应积极重视,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语言能力的认识,使得学生在参与朗读实践的时候,真正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美,逐步强化其基本的审美能力,也让其对于相关文章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学生的发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发音情况,只有学生的发音准确才能强化對于字词句的理解,使之理解得更加透彻。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这将对后续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参与朗读训练,使学生更有感情地投入进去,使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能强化语感,对提高语言综合素质有着较大的帮助。

(三)培养核心素养

受到核心素养理念的影响,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能力培养视为关键的任务,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时,坚持着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教学模式,为现代教育的改革贡献一臂之力。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应积极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互结合。朗读能力属于学生学习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关键能力的体现,只有朗读能力稳步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表达水平才能得到稳步的提高,对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有效的加强,使其在美的感受中形成相对健全的人格,同时也拥有更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有效的、富有感情的朗读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朗读本身兴趣不高

在语文课上朗读时,教师并未划清明确的标准,学生朗读时目标极不明确,加上学生群体对当众发言的羞涩心及对教师本身的恐惧感,多数学生对语文朗读并没有兴趣,所以导致了朗读的效果很不理想,这就需要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提升对朗读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从而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因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其在语文素质教学中必不可少。

(二)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时间较短

虽然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朗读教学的重视,但是未形成系统化的体系,教育部门未对其理论进行硬性规定,即这一教学未记入教育大纲。没有规定的标准做指导,教师的工作也未得到充分的开展,所以很多教师并没有进行充足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自觉朗读,小学生恰恰处于自制力极差的情况下,没有约束条件对其自主学习构不成主动因素,所以朗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并未得到提高。而最糟糕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育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

(三)朗读的形式、内容单一

教师应对所有的学生都平等对待,在朗读时要保证所有孩子都可以朗读到,并且要明白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应将朗读放在和其他教学内容同样重要的地方上,并且能够明白朗读对学生阅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朗读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理解朗读的重要意义。同时,不要只采用课本上的几篇文章作为学生朗读的题材,要在朗读内容上进行创新,可以将优秀文章作为朗读题材,也可将有趣的故事作为朗读题材,在朗读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单人或者多人合作的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只是让学生读课本文章,学生有抵触心理,未能起到真正的朗读效果。

(四)学科之间的朗读评价不合理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对朗读不重视是因为自身朗读能力的不足,对朗读并没有标准,公正,科学的评价标准。学生朗读后未能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个正确积极的反馈。教师对这一块的内容一带而过,从教师这边来讲,不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从而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

三、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应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不应仅仅是在学校里学习,也不应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而应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三方一起的责任。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应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知识,如字的发音、句子的语调,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朗读时发音正确,朗读感情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单单要注意文章是什么类型,还要注意学生是否认识文章中的字,看学生是否理解其字的意思,是否能正确地发音。另一个方面,学生在朗读时要带有情感,但在小学生阶段,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前提下比较难掌握其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向学生传递文章的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在朗读时感同身受,在朗读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方式。

(二)创新朗读形式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能如传统的仅靠课本和黑板来教学,可以创新教学的方式,利用投影仪、网络课来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当然在如今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使用下,也可以在某些教学App上进行教学,利用某些可以录音,纠正朗读发音的工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软件保证的条件下,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活动,利用朗读比赛和演讲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学校也可以多开展朗读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朗读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三)提升音准夯实基础

为了让朗读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开展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音准问题,这是提升朗读能力的关键。若是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或者是表述的普通话不够流利,都会直接地影响到朗读的效果。教师应重视学生朗读技能的培养,从纠正学生的发音入手,使其基本的音準得到有效的加强,夯实朗读的基础。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中,应指导着学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述相关的内容,纠正学生的音准,应重视拼音教学和字词教学这些基础的环节,强化对学生的发音指导,使得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发音细节,使其基本的朗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发音的时候,应重视多个音节的讲解,可以借助于范读的模式,使得学生接触到反复的训练,逐步地提升音准。另外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顿读的情况,若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应及时地进行干预,保证学生掌握流利朗读的方式。

(四)借助多种练习模式

所谓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教师们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朗读的效果更加优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的时候,需要积极地融入多种练习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同时也能使其充分地彰显出主观能动性。比如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在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进行朗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融入自身的感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目的。教师也可以将朗读的内容进行区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有着较大的帮助。

小学语文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来看其长期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也有很多矛盾所在,所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各方人员都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朗读教学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针对性教学,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积少成多,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其朗读能力,让其从内心认同朗读,从而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加有效果,使启蒙教育事业得到良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到生活社会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其书.谈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旬),2017(9).

[2]陆静怡.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7(21).

[3]陈云飞.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5).

[4]百忠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神州,2018(6).

作者简介:韩彩玲(1985.11— ),女,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教育阅读能力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