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2020-08-12 09:01韩天奎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班级管理

摘 要:由于未成年人本身所处的环境特殊,其成长过程会受到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面的影响。而这三方面中,显然学校对未成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要求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84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在关注学生的成绩之外,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引导。而思想道德教育,尤为受到重视。

一、实效性与必要性研究

所谓实效性,其实是目标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新课程改革试图转变学校只看重学习成绩,不看重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传统教育理念,将其落实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上,这便是目标。但有了这个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学校、各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情绪和生活,这就是实践。然而,目标性和实践性并不是总是统一的。在实际情况下,符合目标的实践操作的落实程度如何,才是判断理想是否能够达成的唯一途径。故而,想要看班级管理工作对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实效性究竟如何,关键看实践。

但对于教育教学的整体状态而言,新课程改革之所以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提上日程,并不是因为思想道德是综合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部分,而是因为教育改革想要改变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也就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岁,从法定意义上来说,还是限制行为能力人,这就意味着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为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的能力。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还处在不断完善不断建立的阶段。故而在这个时期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换句话说,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并不是因为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是因为思想道德教育很重要。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正如前文所说,所谓的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指的是目标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倘使目标性与实践性已经取得了完全的统一,那就表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学生已经树立了完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目前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班级管理那一部分内容,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改进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班级管理工作那一部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性与实践性就永远无法进行统一,那么班级管理工作当中的实效性,也就永远无法达到。

(一)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际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有关思想道德的教育一般都会被放在班会上,通过年级性的主题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宣教与灌输。这种活动范围大,形式正规,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并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由于形式太过古板,所宣讲的内容大多空洞乏味,故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之所以一直被学校沿用,而没有任何改进,多半还是与整体的教学氛围有密切的联系。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试图将教育重心从考试分数转移到学生本身,试图让学校、社会以及家长意识到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由于招生形式的限制,高考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不二之选,故而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为评判学生标准的观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新课程改革中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期许,层层递进地渗透到各个学校中后,只是变成了徒具形式的活动而已,实践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也就对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毫无兴趣,更遑论接受引导,改变自我。

(二)受外界信息影响严重

前文也提到过,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生活中正处于“三观”建立与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学生除了在学校里进行日常的学习之外,还能接收到大量的外界信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很多。这样丰富的信息接收渠道,固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能够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但由于网络时代的信息准入门槛较低,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管还存在诸多纰漏,故而对于“三观”尚未稳固的未成年人来说,频繁接触未经受过检验的外界信息是危险的,也是不合适的。这些外界信息,有很多或许根本不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倘若学生长期接受这样不利于自身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负面信息,就很有可能对其价值观念造成不良影响,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的。对于班级的管理者来说,由于教师可支配的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故而学生在课外倘若接受了较多的负面信息,对于教师的引导也是极为不利的,会给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较大的阻力。倘若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通过班级管理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这一方式与路径,也就达不到预想的结果。

三、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有关学校与教师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分析与解决。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圆满的解决,那么通过班级管理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

(一)思想道德教育联系实际

想要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实效性,教师就应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学习与体悟。但这种学习与体悟不能是理论层面上的,虚无缥缈的,应该落到实处。實际上,对于教师而言,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多半取决于学生对此的接受程度。换句话说,倘若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本身不感兴趣,那么即使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上花费再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学习,终归是无济于事的。倘若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有兴趣,并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虚心接受,那么即便教师并不常常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拿来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任务,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成果。当然,想要使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本身感兴趣,这种教育就必须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只有与实际生活有关联,学生在进行有关观念的感悟与学习时,才会产生共鸣,才会不自觉地引发思考,才会有代入感。故而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实际相联系是很重要的。为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但凡涉及思想道德观念有关的内容,不妨多举几个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后再从个体到总体,进行有关观念的归纳与总结。这种引导方式,既不会惹来学生的反感,还能够让学生有较强的情境代入感,一举两得。

(二)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信息筛选

前文提到过,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有限,想要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限制住学生的信息接收范围,是不可能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故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其对学生进行信息接收限制,不如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的学习。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与学生一样,每天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信息接收。这种情况并非全无好处,这可以在一定层面上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也更加直接。但由于外界信息良莠不齐,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缺乏分辨信息的能力,故而作为教师,应当主动进行信息筛选与过滤的引导。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让学生的独立自主思维能力获得发展,还能够使学生了解辨别信息的评判观念与方法。换句话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网络信息辨别与评判这件事本身,其实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变相教育。学生一旦学会怎样独立自主地进行有关信息的甄别,那么在课余时间,他们就会依照这样的观念与方法去收集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对自己有益的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影响的概率也会慢慢降低。

(三)因材施管,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由于班级制的存在,作为教师很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绪,但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就可以不主动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情感以及生活方面进行了解。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对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其本身就处于心理叛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与家长的联系会减少,矛盾会增加,有可能会有自卑、内向、敏感等情绪表现。而此时,教师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长辈,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在这个关键时期,倘若教师不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在迷茫、困惑的情绪中消沉下去,那么此时的学生是很容易受到不良道德观念的影响的。故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教师在课下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交谈,对于情绪出现异常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倘若学生的情况较为严重,更应当在合适的时间,引导学生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让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当然,在这个特殊的关键时期,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迷茫与困顿,重新回归到阳光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完美地规避被不良思想与道德观念诱导的风险。

四、结语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方面多加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清河.浅谈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N].语言文字报,2019-12-13.

[2]张灵君.谈如何加强和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N].钦州日报,2019-11-05.

[3]王照忠.信息化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探究[J].名师在线,2019(20).

[4]姚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

作者简介:韩天奎(1979.11—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班级管理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