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课程游戏化,提升幼儿幸福感

2020-08-12 09:01郭军亚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学前教育幸福感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受到重视,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将改革创新目标放到幼儿园课程游戏环节,并对该环节予以重新认识。文章围绕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课程游戏化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找到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87

游戏是幼儿在学习探索中极为有利的探索工具,游戏环节的设置能够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使各项技能得到综合发展。

一、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幼儿阶段,人类对外界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探索欲望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所以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欲,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取快乐,这些都是课程游戏化中帮助幼儿良好发展的隐性因素。在游戏中,幼儿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幼儿当作课堂主体,并以幼儿兴趣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因为只有幼儿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时,教师应多准备几项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有较大的选择权。课程游戏化与教学内容优化组合后,教师应注重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契机,从而创新更多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

教师在采用课程游戏化时,应保证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能够身心愉悦,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应将课程游戏化中所蕴含的游戏精神体现出来。虽然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有游戏环节,但是幼儿教师在教学期间还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将游戏精神渗透其中,让幼儿课程更加具有创造性,有利于完善幼儿园课程,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1]。

二、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教学认识不深刻,没有应用科学教育观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幼儿园每天在不同阶段都会有较为明确的活动内容,像吃水果、午睡等环节都是固定的。这种安排方式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且每项活动的安排都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但是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环节,教师对课程游戏化在认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认知度各有不同。通过对幼儿教师调查了解到,很多教师都把课程游戏化当作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安排的游戏,而不是将游戏化当作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没有将课程游戏化应用到幼儿日常自由活动当中。根据相关调查了解,幼儿清晨入校之后,所有幼儿都会在自由区参加游戏活动。通常幼儿晨间游戏活动,有的班级玩益智类玩具,该游戏活动以拼插类积木为主;有的班级则由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戶外活动,该游戏活动以滑梯等体育器材为主;还有的班级则是开展“谈话”活动,谈话内容主要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主,让幼儿自行发挥,随心所欲地进行畅谈,教师在该项活动中只是起引导性作用。但是有些教师在开展“谈话”活动时,并没有领会到课程游戏化倡导的核心精神,单纯地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有关教学游戏活动就是课程游戏化,从而忽略了幼儿园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其他环节,没有寻找到课程游戏与其他日常环节之间相整合的契机,没有掌握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节点[2]。

(二)课程游戏结构不合理,活动教学过于表面化

当前许多幼儿园都缺少较为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是按照园内教材设置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教学内容,许多教师都将教学重心放在教学内容与游戏相互结合上,可是从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有的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游戏是游戏,学习是学习,并没有将二者充分结合;有的教师采用“拿来主义”,在实施游戏化教学时生拉硬套,根本不懂得灵活变通。在开展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常常用成人的关注点来选择游戏,导致师生之间对课程游戏化理解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由于3~6岁的幼儿比较自我,经常不受教师的控制,致使在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场面特别混乱,教师时不时就要停下游戏环节维持秩序,甚至有些时候活动还会被迫中止。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过于注重课堂纪律,忽略了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并且课程游戏环节过于单一,表面化形式特别严重,幼儿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反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出现较为混乱的局面,教学效果不佳。

(三)游戏与课程相分离,缺乏有效结合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课程游戏化并不适合所有教学课程,也就是说当教学活动适合游戏时,教师才能在课程中适当加入游戏环节,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可是有一部分教师将游戏当作是幼儿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好的一种奖励。而有些教学活动并不适合与游戏相结合,这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会忽略游戏精神,继而采用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幼儿被动地接受课程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幼儿开展认知课程,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电视屏幕上为幼儿讲解本课的认知事物。等到该项活动结束之后,倘若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讲解,那么这堂教学活动就显得毫无意义,但倘若在讲解完毕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用具拿出来与幼儿一同观察,这样就会加深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三、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有效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时,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教师在实施该项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并将该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分离。虽然传统课堂教学中也有游戏,但是同课程游戏化却大相径庭,相差甚远。另外,幼儿园要想实施课程游戏化教学,就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应以阶梯式形式形成分层管理模式,以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也就是说,幼儿园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拥有教学业务骨干,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针对性的课程审议组,并且在班级内部也要建立教学研究小组。幼儿园领导者还要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为本园教师进行培训。这种阶梯形式的教学管理,不仅能帮助幼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还能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游戏化内涵,从而树立科学教育理念。

(二)调整课程结构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时间都是固定的,要想调整课程教学结构,幼儿园领导者可以从幼儿的作息时间入手,让整个幼儿的教学时间更加灵活,并从幼儿实际需求出发对幼儿园日常作息时间予以调整。另外,幼儿园领导者还要鼓励教师灵活安排教学课程,不要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中,要打破以往教学与游戏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午睡对于有些幼儿来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这些幼儿不能在安静的午休时间很快进入睡眠状态。针对这个问题,幼儿教师可以在午睡前开展一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并在班级显眼的位置悬挂时钟,待游戏进行到规定时间之后,停止一切游戏活动,幼儿必须上床睡觉。这样不但让幼儿具有时间观念,还能减少幼儿对午睡的抵触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

(三)渗透游戏精神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课程游戏化教学与传统幼儿教学不同,是教师将幼儿教学内容与游戏充分优化组合,以此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学手段。该种教学手段不但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寓教于乐,让幼儿获取教学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能为游戏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体验与感受,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掌握每个幼儿的学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课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转变课程教学中的主导角色,而以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制订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借助多样化教学模式,为幼儿营造一个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并限制好游戏时间,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游戏教学优化组合,以此激发幼儿的天性。

(四)拓展游戲化内容

幼儿园要想实现课程游戏化教学,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还要深入探寻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特性。幼儿教师应将所有因素充分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原有教学内容更符合课程化游戏教学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成长发展需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性思维,还要善于开发利用传统教学,使得传统教学既能符合当前教学理念的要求,又能在教学中源源不断地融入新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将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爱好融入课程游戏化教学当中,使其成为创新教学的支撑点,促使幼儿在成长发展中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在创新教学内容时,还要以幼儿熟知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出发点,医院的医生、超市的售货员以及指挥交通的警察等,都是幼儿所熟知的角色。为此,教师在编写课程时,就可以将幼儿熟知的场景编入课程中。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幼儿感受不同职业的乐趣,还能让幼儿熟知各个职业的职能,从而实现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各个阶段的学习发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不但满足幼儿兴趣爱好发展,还能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课程结构予以优化调整,将教学课程与游戏优化组合,将游戏精神融入日常授课环节当中,并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寓教于乐,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晓英.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民俗活动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222.

[2]翟婷婷.促成课程游戏化,提升幼儿幸福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4.

[3]陈颖.促成课程游戏化,提升幼儿幸福感[J].教育观察,2018(20):69.

作者简介:郭军亚(1985.7— ),女,汉族,甘肃通渭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学前教育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