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CT 征象对PD-L1 表达的预测价值

2020-08-13 07:00范馨赵冀歌徐俊玲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12期
关键词:原发灶毛刺征象

范馨 赵冀歌 徐俊玲(通讯作者)

(1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河南 郑州 450003)(2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治疗的重要方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取得瞩目成果,极大改变了NSCLC 的治疗格局[1]。现阶段,肿瘤组织中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情况是判定是否适行免疫治疗的重要标准。目前病理检测是金标准,但在临床中有获得局限性。CT 是判断病灶形态的影像学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 临床及CT 特征预测病灶PD-L1 表达的可能性,为NSCLC 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10 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NSCLC 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 资料。入选标准:①初治原发NSCLC 诊断明确;②存在完整病历、治疗前穿刺活检及胸部CT 资料;③未进行过肿瘤相关治疗。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CT 检查及图像分析 应用GE 公司Discovery CT 750HD 扫描仪行胸部平扫,嘱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臂置于头部。采用一次屏气螺旋扫描。扫描范围:锁骨上至肝脏下缘。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70mA,螺距0.984:1,视野50.0am,X线管旋转速度0.6r/s,层厚及层间距均为3.75mm。图像由2 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记录CT 特征。

1.2.2 PD-L1 测定 取肿瘤活检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割成3μm 的组织切片,常规脱蜡修复后,加入一抗(兔抗人PD-L1 单克隆抗体,克隆号22C3,1:50 稀释)孵育60min;用3%H2O2 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min。加二抗孵育30min,最后在DAB 中反应进行显色复染。细胞膜和(或)细胞质呈棕黄颗粒状染色的肿瘤细胞为阳性,记录PD-L1 阳性细胞占视野内总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两名病理医生双盲法判读,定义阳性细胞数量≥1%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临床特征

NSCLC 患者临床特征与PD-L1 关系见表1。192 例患者中,PD-L1总阳性表达率为53.65%(103/192);男性96例,女性96例;年龄30 ~83(59.57±10.604)岁;有吸烟史者69 例;腺癌多于鳞癌,但鳞癌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15/20 vs 88/172,75% vs 51.3%)。肿瘤最大径(2.580±1.748)cm。8 个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D-L1 表达与临床信息的关联

2.2 CT 特征

CT 征象及与PD-L1 关系见表2。入组患者中,阳性组发生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像、毛刺、分叶、坏死比率均高于阴性组,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与PD-L1 表达无相关性(P>0.05)。

表2 CT 征象与PD-L1 表达的相关性

2.3 临床和CT 特征对PD-L1 的预测

以上述分析得出的有意义特征为自变量,PD-L1 状态为因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集束征、毛刺、坏死是PD-L1 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将上述3 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依照PD-L1 情况预测概率绘制ROC 曲线,AUC 为0.812,95%CI 为0.737 ~0.887(P<0.001),约登指数为0.533,见图。

表3 原发灶PD-L1 阳性表达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图 NSCLC CT 特征预测PD-L1 的ROC 曲线

3.讨论

日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写入NCCN 指南,成为晚期NSCLC 的标准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PD-L1 是筛选免疫治疗目标人群的重要标志物[2-4],开展PD-L1 检测是免疫治疗的基础和前提,PD-L1 在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5-7]。刘[8]等发现高表达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一些临床试验亦显示抗PD-1/PD-L1 在肺癌中疗效显著[9,10]。目前临床中采用组织标本检测,诸多原因导致无法实行,亟待发现无创检查方式。故进行本研究,以探讨CT 特征可否预测原发灶PD-L1。

本研究对为PD-L1 阳性和阴性(103vs89)两组患者病灶8个CT 征象(肿瘤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像、钙化、毛刺、分叶、胸水、胸膜牵拉、坏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像、毛刺、分叶、坏死与PD-L1 表达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含血管集束征、毛刺、坏死征是影响PD-L1表达的独立因素。用ROC 曲线评估预测价值,得出AUC 为0.812,约登指数为0.533,说明上述3 个因素对PD-L1 表达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目前,PD-L1 表达与CT 特征间的关联存在争议。本研究显示PD-L1 的表达与血管集束征和毛刺有关,这与Toyokawa团队[11]研究一致,也与Tong Wu 等[12]学者的观点相符,提示PD-L1 阳性肺癌更易发生侵袭。同时,PD-L1 阳性肺癌发生坏死的比率在以往文献中罕有报道。本研究含坏死的45 例中,36例(80%)出现PD-L1 阳性表达,但目前有关PD-L1 与坏死之间的关联机制尚不清楚。Toyokawa 等在关于PET/CT 的研究中表明,与PD-L1 阴性肺癌相比,阳性肺癌具有更多的18F-FDG摄入[11],提示PD-L1 阳性肺癌更具增殖活性,因而病灶中心更易发生液化坏死。

本研究对NSCLC 患者临床及CT 征象预测原发灶PD-L1 进行了探讨,并得到有意义的结果。但尚存在局限性:①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倚;②PD-L1 只研究一个截取值;③未研究转移灶并进行分析。

综上,NSCLC 原发灶含血管集束征、毛刺和坏死者PD-L1 阳性表达概率高,这些CT 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变PD-L1 表达情况,为此类患者进行针对PD-L1 的免疫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原发灶毛刺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新型铜合金化学去毛刺剂的研制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56例颈部转移癌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