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院前急救的应用价值

2020-08-13 11:42
医师在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例数

藤县人民医院 广西藤县 543300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而造成患者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缺血、缺氧,造成患者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常表现为胸骨后的剧烈疼痛、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等,其病发原因与患者冠状动脉血栓有关,于早期及时恢复患者冠状动脉血流,促使缺血、缺氧的心肌重获供血,实施再灌注是该病症治疗的关键[1]。而静脉溶栓治疗是医院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可促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缺血心肌再次得到灌注,从而缩小梗死范围,抢救濒死的心肌,显著改善预后,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2]。尤其适合无条件施行PCI治疗的医院。本文对院前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尿激酶溶栓治疗,分析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经我院院前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2.35±4.76)岁;梗死部位:5例下壁,3例前间壁,2例前壁,1例正后壁,2例右室壁,1例多发部。观察组男9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3.56±5.62)岁;梗死部位:6例下壁,2例前间壁,3例前壁,1例正后壁,1例右室壁,2例多发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齐全,且无差异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病症,且经临床诊断确诊;②病发时间≤12h;③均签订知情同意书;④心电图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血压范围不适合行溶栓治疗者;③有溶栓禁忌证者;④患有恶性肿瘤者;⑤不遵医嘱接受治疗者;⑥患有精神类病史,或智力有障碍,沟通受限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镇静、止痛等基础治疗,立即口服300mg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20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院前以硝酸甘油10mg+0.9%NaCl溶液250mL,静脉滴注;入院后再溶栓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院前尿激酶溶栓(生产厂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492)治疗,给予患者150万U尿激酶+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注入,30min内滴完;入院后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血管的再通总例数,计算总的再通率。

②记录两组患者病死、并发症的总发生例数。并发症包含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例数X100%=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因参与例数较少,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n,%)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治疗常以溶栓治疗为主,其目的是为了促使患者血栓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尽早灌注,有效保护尚未造成不可逆损伤的心肌,对心室功能有维护作用[3]。而且冠状动脉阻塞的时间愈长,患者心肌不可逆损伤的范围愈大,若不给予有效治疗,将难以控制患者病情[4]。因此,及早的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完全开通,恢复有效心肌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心功能,改善临床预后,溶栓治疗是无条件施行PCI情况下的首选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高,病死率明显降低[5],故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病死率越低,后遗症越轻。而院前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将溶栓前移至院前,更早的进行溶栓治疗,明显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溶栓之间的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几率。本文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并发症等情况比较,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本次探究例数较少,差异性并不明显,但也可看出与院前常规治疗、入院后溶栓治疗相比,给予患者院前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安全性较高。而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直接作用在患者的内源性纤维蛋白酶溶解系统上,可催化行为蛋白结合型与游离型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有效达到溶栓的目的;同时还可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与凝血因子;亦可提高血管ADP,抑制ADP诱导是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患者血栓形成,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且效果显著[6]。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显著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但本次实验探究例数较少,实验结果缺乏肯定性,应加大临床实验验证,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抢救提高可靠依据,为医疗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例数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