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研究

2020-08-13 11:44沈秋凤
教育界·A 2020年8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大班幼儿指导策略

沈秋凤

【摘要】幼儿天生喜欢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能够释放天性,产生愉悦的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调动积极思维,创造性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再现自己的生活,从中学会生活的技巧,从而提升生活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借助真实条件之外的游戏,借助大胆而合理的现象,在象征材料的辅助下,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再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单单是进行刻意的模仿,还会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行创造。

一、角色游戏在大班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作用

1.角色游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大班幼儿年龄较小,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深层次理解。角色游戏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相符合,能够对幼儿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发展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角色游戏具有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功能

角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幼儿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认知能力,涵盖感知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通过角色游戏,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兴趣,调动幼儿的思维,展开合理而大胆的想象,创造性开展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充分发展幼儿的智力。比如,借助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对角色的工作和社会职责进行充分的了解。当孩子们在扮演环卫工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职责,同时对他们工作的艰辛进行体验。

3.角色游戏是幼儿人际关系的载体

角色游戲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并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不能完全理解生活中的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独特关系,同时由于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并没有较强的社会交往技巧和能力。借助角色游戏,能够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角色游戏多数是团队型活动,若要完美开展游戏,就需要幼儿之间进行一定的团结合作。比如,班上有个别孩子不善于与人交往,笔者有针对性地创设交往类型的角色游戏,让内向的幼儿扮演商店老板,在售卖商品的过程中,就会与其他扮演顾客的幼儿进行交往,从而以角色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4.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

角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大班幼儿对外界始终有着独特的好奇心,借助相应的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正确认知科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应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生活实际,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角色游戏与幼儿教育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意义是让幼儿充分观察生活,同时对未知的世界保持相应的探索欲望。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会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思考,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5.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幼儿借助想象与创造,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主题、角色与情节。幼儿在面对角色游戏的时候,会想象角色、物品甚至情节等。比如,幼儿在相应的游戏中,会将树叶想象成为盛菜的盘子,又将另一些树叶想象成为食物。因此,借助角色游戏,能够提升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

二、教师指导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有效策略

1.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言行举止要善于观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引导,始终保持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借助活动载体,去探索相应的生活知识,提高生活能力。比如,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本来事先说明了幼儿的角色,但是有的幼儿会中途变换自己的角色,其实这对活动没什么影响,这时候教师就不要干涉,让他们自己商量并继续游戏。

2.提供适合的游戏场地与丰富的游戏材料、玩具

幼儿园是一个独特的教育场所,在这个区域里需要保证充足的活动材料,才能让大班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因此,为了让大班幼儿顺利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就要保证相应材料的充足。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具体的需求,创新和完善角色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素材,促使他们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借助游戏材料来激活游戏欲望,从而能够顺利开展游戏,借助于角色游戏这个载体,锻炼发散思维,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

比如在“逛超市”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给幼儿布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用一百元去选定自己喜欢的物品。幼儿作为“顾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知这些事物,将所面对的事物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不错的体验效果。有些幼儿将自己选定的商品交到收银员的手里时,会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全方面的考虑,甚至会将一些不是很急需的物品放弃。这样的方式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随机应变,隐性指导与显性指导相结合

在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应当采用隐性指导与显性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充分观察,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不能盲目指导。对个性较强、自尊心较强的幼儿,可以采用隐性指导的方式;对自信心不够、不敢大胆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幼儿,采用显性指导的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甚至在有些时候,教师需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

比如在开展“超市购物”角色游戏的时候,当幼儿不能进入“顾客”状态,挑选商品显得比较随意而拘谨的时候,教师可以扮演“顾客”参与到活动中,与其他“顾客”进行交流,发挥出相应的指导作用。

4.教师要重视游戏活动的评价

教育学家陈勤英认为:“教师在角色游戏开展前是导游和设计师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是观察者和欣赏者的角色,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充当评价师的角色。”幼儿年龄较小,当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希望获得相应的肯定和赞赏。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用欣赏的语言,不要用批评性的语言,更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孩子的所作所为。采用行之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进行角色游戏“参观我美丽的家”的时候,让幼儿作为向导向其他的孩子介绍自己美丽的家。有的孩子在讲解过程中精心完成游戏,取得了很好的讲解效果,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不敢大胆说话,或者介绍的时候抓不住重点,显得比较凌乱,但是还是完成了整个游戏。教师就要对他们的游戏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产出优秀作品的幼儿要尽量用“太棒了”“非常好”“優秀”等词语;对那些表现不够优秀的孩子,尽量使用温和的语言或者商量的语气,比如“我认为(我建议或我希望)你在这里或者那里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获得较好的评价效果。只有采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幼儿在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评价,积极面对生活。借助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5.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延伸游戏主题

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游戏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具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但是幼儿因为年龄特征,没有形成较好的形象思维,在这个阶段引导幼儿对游戏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就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实际,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感知游戏知识。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思考,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将游戏知识融入游戏中”,是一种有效的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相应知识的探究中,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比如,家里的门坏了,如何找人来修理,需要进行相应的交流,这时候就可以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借助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孩子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表达,享受乐趣。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了孩子宽广的学习探索空间,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对相应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找寻相应的解决方案。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学习实际,对幼儿进行充分的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相应的角色游戏活动情景,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同时借助相应的评价,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游戏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活动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张晓艳.论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202-203.

黄益秀.角色游戏中构建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2(B07):62-65,68.

于渊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大班幼儿指导策略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