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实景演出《天门狐仙》特点分析

2020-08-13 09:47黎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6期

黎榜

摘  要:谈起实景演出想必让人印象最深刻且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还是张艺谋导演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而策划创作的《印象·刘三姐》。它可以算得上是实景演出的鼻祖,是一次成功的革新,使当地相关的旅游文化产业赚的盆满钵满。实景演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虽然也是在这种跟风热潮中的产物,但他却以它独特的自然环境、新颖的本体特色,在我国众多实景旅游演出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实景演出;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特色分析

前 言

2017年4月,本人到湖南张家界采风,张家界的山无疑是非常出名的,出行前就查询过张家界的旅游演出项目众多,在众多的旅游演出代表作中选择研究。

选择了《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因为在观看了当地的5个演出对比后,觉得这个实景演出是其中最精彩的,最应该被世人所欣赏的一个。《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被称为魔幻音乐剧,以天门山山水为背景又融入了东方玄幻风格的场景,以夜空和大地为剧场,以百余人的民族银饰为乐器,以人狐恋情为故事主线,以现代科技、民族歌舞贯穿其中,舞台布置精美逼真,气势宏大,整个实景演出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精彩,惊喜连连,掌声不断。本人认为它以爱为主题,消除了国别、性别、年龄等差距,是全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另外它又是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成功新和改变,使逐渐消失在现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新的光辉。

《天门狐仙》音乐剧特色分析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世界首个以自然山峰和山涧峡谷为背景和舞台,并且以爱情为故事主线,拥有完整凄美感人故事情节,又加入魔术元素的魔幻音乐剧。人狐之恋感天动地,整个演出时而浪漫动人、时而亦真亦幻、时而活泼嬉皮,让观众惊喜连连。

(一)剧目内容——千年情缘,震撼世人心弦

古代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天对神都充满着无线的遐想和无尽的崇拜,我们的祖先最早崇拜各种图腾,并以此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愿望,于是出现了很多故事、传说例如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等,都是人与神之间的恋情,继而发展成了人与妖之间的爱情例如《聊斋志异》里的故事等等。

1.剧本来自人狐恋情传说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内容原型来自于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原剧本中刘海与母亲刘母相依为命,刘母为思念丈夫哭瞎了眼睛,刘海非常孝顺每天上山砍柴照顾母亲,山中修炼多年的狐狸精放弃了即将升仙的机会,幻化成人型自名胡秀英,决定要和刘海廝守终身,但刘海怕自己穷苦的生活耽误了她就一再拒绝,最终被憨厚善良的胡秀英一片痴情所打动,最终在刘母的祝福下两人成为夫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刘海和胡秀英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正直、勤劳、孝顺、善良的高贵品质,以及人民希望冲破传统思想的藩篱去勇敢追求自由的爱情的美好愿望,成为湖南的精品文学作品之一。《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取消了刘母这个人物,加入了有着成千上万的狐狸王国,更具有童话色彩。白狐身姿曼妙、聪明伶俐、娇小可人,而且也具有灵性,与人类女性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让人对它们充满了想象,白狐放弃嫁给有权有势的狐狸大王,而选择真爱,不顾人妖殊途,不嫌爱人家境平寒,坚定忍受艰难要与刘海相爱,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新颖,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品位。体现了劳动人民善良、古朴、勤劳的特质,以及女性追求独立、渴望爱情的勇气和决心,其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节奏以及引人共鸣的主题精神深深的抓住了人心。

2.千肠百转演绎断桥相聚

整个剧情跌宕起伏,有喜有悲,有欢笑有眼泪有抒情也有紧张,百感交集。晨曦间,古朴的茅草屋村落中,夫妻间的嬉笑怒骂,孩童们的追逐喊打,展现了一片安静祥和的生活景象;狐狸大王要选妃,白狐却不甘心嫁给狐狸大王,反而爱上了每天在山中砍柴的刘海,于是千方百计逃出狐狸王国,偷偷到刘海家中用法术为他烹饪美食,等待爱人归来,将虚无缥缈的爱情演艺为了柴米油盐的天长地久,在神奇场景中依然让所有观众都找到了共鸣,充满了平淡生活的温暖、甜蜜的感觉;后来,人们知道了她是狐狸精,全部村民都驱赶她,狐狸大王追捕她,人和妖都容不下她,她进退两难,刘海也无法与她相见,让人万分揪心,漫天飞中,她撕心裂肺的一声哀嚎,伴唱反复吟唱“有谁见过狐狸会流泪”,将剧目推向了高潮,全场观众很多人都潸然泪下,同情她悲惨的遭遇;她与刘海在两座高山顶峰守望千年,最终他们在百丈高的悬崖之间用机械搭起的天桥上相拥,化作一团金星,又让观众长舒一口氣为他们送上了满满的祝福,情节千回百转让观众观看以后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二)剧目特色——浑然天成,造就“天门”特色

在今天,实景演出己不是令人罕见之物,就算在2009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问世之前,我国也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旅游实景演出,从2004年的《印象·刘三姐》,到2006年的《印象·丽江》、2007年的《印象·西湖》、2008年的《井冈山》,优秀的项目比比皆是,而其中有很多都与《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相同都出自于梅帅元导演之手。实景演出往往具有资金投入大,市场培育期较长的特点,但《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作为后起之秀,仅仅用了一年的市场培育期就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它还获得了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部旅游演出”唯一金奖,究其原因,一个好项目要想在精品项目林立的文化旅游市场中站稳脚跟,与项目自身浑然天成的特色是不可分割的,本项目最大的特色有以下三点。

1.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结合

将自然风光作为舞台背景融入演出确实是很大的亮点,这对于实景演出来说并不稀奇,是很多实景演出创作的惯用手法,而与之不同的是,《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所融入的自然风光并非单纯的高山或湖泊,而是将高山、峡谷、溪流、瀑布、森林集于一身,舞台选用透明玻璃钢,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原始自然的质感。同时观众席也是露天的设置,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青山环绕、溪流相伴、月光沐浴,真正的跟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做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就在这样一个绝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刘海与白狐战胜重重险阻追求幸福的凄美、震撼的爱情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表达了湖南人民正直、朴实、勤劳、勇敢的特征,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表演中通过民族舞蹈“把尿舞”、“洗衣舞”等,配合融入了桑植民歌、通俗歌曲、花鼓戏等各种音乐生动展现了湖南人民原始生活场景,精致的、错落有致的田间茅草屋,传出阵阵婴儿啼哭声、把尿声、夫妇吵闹戏谑声,溪水边女洗衣捶打声等,整个表演真实而细腻,感人而不失风趣,正是体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2.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衬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之所以题材源于不被现代人所重视的花鼓戏选段还能如此吸引观众,就是因为他既有民族文化作为灵魂支柱,汲取了传统戏曲、民间传说、传统民族歌舞等精华元素,又有现代科技作为绚丽外表,配以现代灯光、舞美、音响等,将民族文化升华和增辉,产生冲击力很强的视觉、听觉效果。其实,人们不是不喜爱本国的传统文化,而是其形式过于陈旧,不懂得革新,才失去了新意,如此一来,演出中既有人们熟悉的剧情和经典音乐的曲调,又有新式优美的旋律和震撼的视听效果,观众没有拒绝的理由。《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超高的上座率,一方面源于张家界旅游巨大的客流量和天门山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则源于它先进的世界顶尖级软件和硬件舞台技术的支持。这部实景音乐剧表演时距离观众席非常远,观众很难看清表演者的表情,要做到以情动人就要利用自然山水来一共讲述故事。例如,当白狐在伤心欲绝之时,一条银瀑飞流而下,仿佛银河之水,苍天之泪:当男女主角幸福在一起时,整个山谷骤然明亮,似乎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感觉,山河大地普天同庆。另外,其现场处处可以看到高科技的身影,其大屏幕播放的数字视频由曾承接奥运会开幕式数码特技制作的公司制作,创造出神奇的视觉特效;山头巨大的月亮,白狐在其中翩翩起舞,真人又似乎从巨轮月亮中缓缓走出,来到人间,让人惊叹不己。其舞美、灯光、音响等硬件设备也都运用了世界领先的科技。除此之外,本项目在舞台机械上海下足了功夫,自主创新设计了横跨60米、高32米的伸缩机械飞桥为舞台表演增加了很大的亮点,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三)剧目创新——雅俗共赏,引领“文创”新高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不仅是普通游客、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文化旅游项目,而且它还是同行业专业评比中的佼佼者。2010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张家界·魅力湘西》被选入全国首批35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一一旅游演出类名录,《天門狐仙·新刘海砍樵》还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影响中国旅游文化演出类”唯一金奖,还受到了前来视察指导的中央领导贾庆林、李长春,省部级领导周强等人的高度赞扬,一致认为本项目是民族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的精品典范,是可以创新、融合做到雅俗共赏的。

1.音乐元素多元

该项目的音乐是由谭盾的关门弟子青年作曲家张骁作词、作曲、配器,并且还演唱了部分曲目。在伴奏乐器方面,中国传统的鼓、拨叉、锣、唢呐、二胡、笛子、古筝等西洋交响乐和现代电子音乐创新性融合,更有特色的是舞台侧边一百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姑娘用全身的民族银饰整齐地为演出进行伴奏。在演唱方面,将原生态唱法、民族山歌小调、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将所有音乐没有唱法的界限区分,一切为了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感情和故事情节而服务,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音乐无国界之分、情感无种族之别。例如:在第二幕仙山奇遇一开始,用唢呐、锣鼓、竹笛、唢呐等伴奏,其中掺杂着孩童啼哭声、尿尿声,夫妻的吵闹声,嘈杂声、流水声、洗衣声等,一切自然界的声音都做为了作曲家创作的来源,让观众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贴近质朴生活、贴近大自然的魅力。演员用湖南方言民族唱法演唱《把尿舞》、《洗衣妹下山》、《刘海》等歌曲,其中加入了特有的桑植民歌、茅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等民族歌舞,如桑植民歌《棒棒儿捶在岩板上》。“郎在高山打一望(哟呵)姐在(哟)河下(吔)(情郎哥哥儿喂,咿吔)洗衣裳(咿哟)”。与之风格截然相反的是,第四幕用忧伤、空灵的通俗唱法,一首《真爱了》、《我哭了》道出白狐心中无尽的挣扎和悲伤以及一生只为一人风情万种的誓言,让观众也跟着她心痛万分;此外,它还加入了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中的歌剧唱段,例如在第四幕中合唱歌队反复吟唱的“可有谁见过狐狸会流泪,可有谁见过狐仙这么美,是谁让天地也动容,是谁让世人都羞愧”让人听起来朗朗上口、如痴如醉。

2.歌词风格多变

谭盾作为知名的国际化作曲家,创造出华丽、经典的音乐剧不足为奇,而他能够创作出如此接地气而又不庸俗的作品,把我住雅与俗之间的“度”很重要。在歌词创作方面同其音乐一样,也是多种风格于一体的,有幽默诙谐的、调侃语气的歌词,如“昨晚上哥子梦里硬是好快活,狐狸精吊在我呀我颈脖,看四下无人壮起胆子摸一摸,屋外头的恶婆娘喊得人恼火”、“刘海哥,穷快活,三十老婆讨不着,白天砍柴扛扁担,晚上拿它哄被窝”、“刘海,你个鸟!你把狐狸放跑,老子咒你一世堂客找不到”,这些看似粗俗的语言,用湖南地方方言唱出来却别有一番风味,由于观演者都为外地人甚至为外国人,很难听得懂湖南的方言,而若改为普通话演唱则失了韵味,这些字幕和外文翻译准确、搞笑,惹得观众哈哈大笑。而具有民族风味的歌词“鸳鸯枕,合欢被,被子盖哥哥盖妹,青罗帐,红木床,席子垫妻妻垫郎”。古色古香,却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些荡气回肠的经典誓言“一辈子只为你一人风情万种”、“天地为媒,生死相随”等,更使观众心潮澎湃,感动涕零。

参考文献

[1] 居其宏:《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历史与现状研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

[2]  邝嘉.《论音乐剧〈天门狐仙〉中音乐元素的融入》.《芒种》[J].2014年18期

[3]  佘屿.《浅析〈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艺术创意》.《音乐时空》[J].2013年16期

[4] 佘屿:《湘西民族歌舞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艺术学院,2014年5月.

[5] 陈星、范静:《山歌唱出十个亿:印象·刘三姐幕后的故事》[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年.

[6] 欧林:《张家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10月.

[7] 米晓燕:《〈天门狐仙〉的前世今生》,《贺州学院学报》[J].2015年02期.

[8] 崔俊超.山水盛典作品展:《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绝世峡谷舞台,奇幻狐界风情[J].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