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门九章教授的用方规律

2020-08-14 10:15常靖升闫宏丽门九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据挖掘

常靖升 闫宏丽 门九章

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门九章教授的方药规律,为传承其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录入门九章教授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医案,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3732例医案进行性别、年龄、功能五态和用方频次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男性;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92岁,大多分布于30岁-70岁之间;功能五态以功能不足态最为多见,功能不调态次之,功能衰微态、功能阻滞态、功能失常态较为少见;方剂使用频次>100次的有8首,以补益脾胃之剂为主。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总结了门九章教授的方药规律和学术思想,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门九章;数据挖掘;方药规律;功能五态学说;大病以胃

门九章教授是山西省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既是山西门氏杂病流派的带头人,又是传承人,在临床和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对于脾胃病、肝肾疾病以及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疗效显著。现通过对门九章教授近一年的门诊病历进行整理,探索门氏方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以飨同道。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

1.1.1 数据库医案的来源 门九章教授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门诊就诊的患者。

1.1.2 数据库录入 使用Excel 表格,将门九章教授的医案进行数据库录入,建立门九章教授方剂数据库,再将数据导出,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数据库进行挖掘。

1.2 数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数据纳入标准 ①医案中有明确的症状、诊断、证型、方剂名称、药物组成以及药量;②治疗中使用的是口服方剂(汤剂、颗粒剂、中成药均包含在内);③年龄、性别不限制。

1.2.2 数据排除标准 ①医案中未明确给出患者症状、诊断、证型、方剂名称、药物组成以及药量;②治疗中使用的是非口服方剂。

1.3 數据预处理 数据挖掘必须依赖规范统一的数据库。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把医案中的语言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语言,这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1]。

根据上述的筛选条件,将符合要求的医案,用Excel表进行录入,给医案编号,将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诊断、证型、方剂名称(方剂名称参考中医方剂学第九版教材以及门九章教授自拟方剂)、药物组成、药量等依次录入,建立门九章教授用方数据库。然后将医案中的方剂文本数据转化为数字变量,最后将此数据库导入到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描述性统计。

2 数据挖掘结果

2.1 病例纳入情况 共搜集到3754例医案,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有3732例,22例医案不符合纳入标准。

2.2 门诊患者性别、年龄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门九章教授门诊就诊的这3732例患者中男1411例,女2321例;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92岁,大多分布于30岁-70岁之间(见图1、图2)。

2.3 患者功能五态统计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在继承门纯德先生学术思想基础上,根据中医学学术本体属性提出的创新学说。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732例医案进行统计,无法归入功能五态学说的医案有118例,属于功能不调态1384例、功能不足态1790例、功能失常态67例、功能衰微态321例、功能阻滞态52例。其中属于功能不足态的患者最多(见表1)。

2.4 用方频次统计 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732例医案进行用方频次统计(见表2),可得到90个方剂使用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0次的方剂有香砂六君子汤(544次)、香砂理中汤(542次)、小儿异功散(392次)、逍遥散(301次)、小柴胡汤(242次)、理中汤(221次)、肾气汤(213次)、附子汤(156次)。

3 讨论

笔者从门九章教授的门诊病例入手,通过统计软件分析用方特点,总结其方药规律和学术思想,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统计结果显示“功能五态”统计属于功能不调态1384例、功能不足态1790例、功能失常态67例、功能衰微态321例、功能阻滞态52例。用方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香砂六君子汤、香砂理中汤、小儿异功散、逍遥散、小柴胡汤、理中汤、肾气汤和附子汤。

3.1 功能五态学说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提出的创新学说。该学说是从功能状态角度对“证”的另一种解读,是一种理论上的突破,在中医诊治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现代我们对于证的理解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证据,经过辨证的过程,对疾病在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及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理论概括[2],从而指导用方。而门九章教授认为“证”的内涵就是患病情况下人体的功能状态,这种功能状态是对疾病现象的宏观与整体的概括,是人体在患病时可以反映出来的最大的客观规律,而且人的这种功能状态是相对恒定不变并可以被识别和把握的[3]。而辨证论治就是识别和调整这种功能状态的过程,以功能五态学说认识证,可以执简驭繁,有助于构建合理的思维模式,更加有的放矢,灵活施治。

3.1.1 功能不足态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邪”是指外感、内伤、情志等一切致病因素,“气”是指正气、胃气,及人体可以抵抗疾病的能力。人体患病的基本原因就在于正气虚弱,在遇到病邪时,抵抗能力下降,不足以战胜而患病。这就是所谓的功能不足态,它贯穿了所有疾病的过程,门九章教授把它作为“功能五态”的首态。在笔者的统计结果中也显示,3732例患者中有1790例均为功能不足态,约占50%,出现频率最高,与门九章教授的思想正好吻合。

3.1.2 功能衰微态 功能衰微态与现代医学中脏器功能的衰竭并不一一对等,它相对于功能不足态来说,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久病不复,其气必衰,它更侧重于对病情和病程的认知,而在临床中,病情重,病程长的疾病却少见。

猜你喜欢
数据挖掘
近十年国内教育数据挖掘领域的应用技术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内河航道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过程模型及创新应用
数据挖掘综述
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异常数据挖掘算法
基于R的医学大数据挖掘系统研究
电子政务中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数据挖掘研究
数据挖掘创新应用
数据挖掘的系统构成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