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

2020-08-16 14:02王彦军孟英
理论导刊 2020年8期

王彦军 孟英

摘 要: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从萌芽到成熟贯穿习近平漫长的从政之路,是他一以贯之关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积累与结晶,有缜密的理论逻辑、扎实的实践逻辑和深厚的历史逻辑。插队梁家河,从“大学问”中感悟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建设和党员作用的意识开始萌芽;履职正定县,从要严管领导干部到“六项规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开始酝酿;辗转闽浙沪,多个地方党委书记岗位长期历练,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思想不断丰富;任常委五年,主持组织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实践,肩负庄严责任从严治党思想逐步形成;担任总书记,作为总揽全局第一人的深入思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发展成熟。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形成发展;历史脉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8-0014-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责任担当、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和“怎样管好党、治好党”这一时代课题,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开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境界,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证。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从积淀、萌芽、酝酿,到形成,再到成熟,贯穿习近平漫长的从政之路,是他从插队陕北梁家河接受锻炼,到请缨河北正定县从事领导工作;从村党支书记,到县委、地(市)委、省(市)委书记工作岗位;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到担任党的总书记,一以贯之关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积累与结晶。其形成和发展,蕴含着习近平深刻把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蕴含着习近平在担任从基层到中央多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过程中矢志不渝思考和推进党的建设的历史逻辑。

一、插队梁家河:从“大学问”中感悟党群干群关系,党的建设和党员作用的意识开始萌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积淀与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艰苦却有益的知青岁月。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安地区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度過了七年知青岁月,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普通知识青年转变为拜群众为师、与村民同甘共苦、辛勤劳作的地地道道梁家河人,被群众称为能吃苦的“好后生”,最后成长为带领群众致富、服务群众的远近闻名的“好书记”。在梁家河,他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际、如何实事求是,知道什么是党员、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2]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蕴含大精神。

1969年1月,延安地区延川县梁家河村来了15个北京知青,这些知青操着满口普通话,有的还带着一箱书,这对大多数没有出过远门的梁家河村的老乡们来讲,既新鲜又好奇。更重要的是,这些北京知青的父辈大都曾在延安战斗和生活过,父辈们身上的英勇事迹和优良作风给陕北老乡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了梁家河,习近平开始也很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农村艰苦环境,拜群众为师,与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做饭、腌酸菜,学习捻毛线、织袜子、缝衣服、缝被子等;向群众学习生产劳动,挑粪拉煤、扶犁耕作、收割小麦、锄地铡草、饲养牲口等[3]12-2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实践出真知,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正是在生产实践中,习近平逐步懂得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真谛,与群众坦诚相待,相互帮助。在白天劳动歇息及晚上收工后,村民们围着习近平听他谈古论今,他又喜欢听村民讲当地民俗和唱信天游。正是生活在群众中间,劳作在群众中间,近距离体察民情疾苦,不仅让习近平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知道了民生疾苦和群众需求,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农村的广阔天地是最好的学校。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全身心融入村民当中,与村民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水乳交融,树立起了自己在当地干部群众中的威信。1974年,与他同时来的其他14个知青因招工、参军、考学陆陆续续离开了梁家河,而仍坚守在这里的“能吃苦、好读书、干实事”的习近平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习近平扛起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子,一心寻找推动梁家河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带领梁家河群众办成了许多实事好事,切实把党组织的作用与为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给当地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3]26-36。在此期间,习近平坚持信仰为根,人民为上,实干为本,创新为魂,自觉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践行与群众同甘共苦一心干事的承诺,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3]38,实现了世界观的蜕变,而且通过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实践,对基层党的建设有了亲身体验和比较深刻的感悟。他用8次申请入团10次申请入党,一次次受挫却毫不动摇,诠释了坚定理想信念是具体的、实际的;他用身先士卒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把党的建设的要求同搞好生产相结合,诠释了践行党的宗旨也是具体的、实际的;他用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诠释了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体现,等等,这些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中都能找出鲜活的事例。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夯实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确立了他亲民、爱民,接地气、有底气的从政风格;形成了他不畏艰难、勇于拼搏,锐意改革、务实担当的意志品质。习近平的言行举止中所展现出的对党忠诚、不改初心,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苦读善思、敢闯新路,一心为民、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范,不仅为他由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提供了丰厚土壤,也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认识源头和实践起点。

二、履职正定县:从要严管领导干部到“六项规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开始酝酿

河北省正定县是习近平从政生涯正式起步的地方。1982年年初,大学毕业并已经在中央军委机关工作的习近平,主动要求到地方从事基层工作。机关领导同志向他建议,下基层锻炼是好事,但可以到野战军去。习近平认为,一方面,国家已经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波澜壮阔,开拓创新已成为时代潮流,地方上接触的事务更接近民生也更加全面,会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锻炼;另一方面,自己在陕北梁家河插队7年时间,对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怎么跟基层群众打交道,并且农村当时正处在改革前沿,到地方去工作更能发挥他的优势。就是带着这种沉下去的执着,1982年3月—1985年5月,习近平在正定县工作了三年多时间,先后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正定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

习近平曾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4]在正定,他既没有因为自己来自大机关、大城市而优越感十足,而是扑下身子,走遍了每个村落;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而高高在上,而是与大家一块苦,一块干,勇为、能为、善为,成績卓著[5]。作为年轻的县委主要领导,在正定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带领大家踏踏实实干了许多利长远的事,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由于习近平与广大干部群众关系十分密切,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平民书记”,赢得了广泛的夸赞和信任。初到正定时,习近平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1983年7月,开始担任县委书记。他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走“半城郊型经济”的特色发展之路。也由此带动正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潮,全县上下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大好局面,使正定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也使正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6]。

在三年时间里,习近平与正定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以务实创新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并把自己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关注与对当地工作的思考结合起来,总结成《知之深爱之切》(2015)一书。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期的讲话、文章和书信等共37篇。还有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工作、交往的干部、群众、记者等的口述,展现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政为民、深入调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领导干部的形象,还原了习近平在正定三年从政起步的奋斗轨迹。在《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在正定》两本书中,习近平强调,要把抓政治纪律“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结合起来;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对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作风涣散等现象“零容忍”,并指出立场路线问题、组织原则问题、作风态度问题,要坚持抓,就必须有制度保障,更要有党性和信仰支撑[7]。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习近平主持起草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即“六项规定”:(1)总揽全局,抓大事;(2)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3)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4)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5)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6)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8]。现在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正定时期的“六项规定”为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积累了经验。

三、辗转闽浙沪:多个地方党委书记岗位长期历练,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思想不断丰富

1985年6月,习近平来到福建省厦门市任职,直到2002年离开,他在福建工作了17年,先后任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等重要党内职务。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围绕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念、观点和方法,集中收录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书中有习近平主政宁德期间,提出的干部的基本功,号召党员干部“下基层、访贫问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出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脱贫第一线核心力量、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等重要论断。此外,习近平还对党的建设特别是从严治党有深刻论述,他身体力行推进党风政风建设,从铁腕清房、出台廉政12条,到精简“文山会海”、狠刹公款吃喝玩乐,再到率先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行政审批改革、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基本访谈实录中可以看出,从厦门到宁德,从宁德到福州,从市(厅)级领导到省(部)干部,从担任常委职务到做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习近平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党始终毫不动摇、坚定有力。在他任内出台的“八项规定”与“宁德廉政12条”,就是习近平坚决反对腐败、坚定改进作风的有力佐证。

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习近平到浙江省任职,先后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委书记等重要职务。在浙江工作期间,他用“哲欣”的笔名在《浙江日报》开辟的“之江新语”特色栏目上发表了系列短评文章,共计232篇。这些文章中的党建类评论最多,大约七八十篇,内容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也涉及反腐倡廉及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比如,他的《基层干部的分量》讲的是党的组织建设问题,《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一文则主要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问题,《做人与做官》辨明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和《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等文章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问题,《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则提出了“关键少数”的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都要算好利益、法律纪律、个人的良心“三笔账”,只有算明白了,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行使好。在此期间,习近平还将在浙任职时丰富的党建理论思考,总结成为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系统地涵盖了党的领导体制、思想建设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还有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多个方面。

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习近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也对有关党的建设要求有许多思考与论述。比如,关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习近平告诫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解决民生问题是为政的根本,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强调各级干部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配备的,就是要往矛盾里走、往问题里走,要解决矛盾、解决问题;要求把更多精力用到解决民生问题上,多干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切实把各项利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关于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做人与做官的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立言与立行、做人与做官高度一致,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真正做到像毛泽东当年要求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9]。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把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作为基本要求,强调“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按照党纪国法高标准要求自己,明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原则,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而且也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守住底线,防微杜渐,严于律己,抗拒诱惑。惟有如此,才能永葆‘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10]。由此可见,在福建、浙江、上海的工作经历,对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任常委五年:主持组织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实践,肩负庄严责任从严治党思想逐步形成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后又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直到党的十八大后担任党的总书记,期间五年,习近平从肩负庄严使命与从严治党关系的高度,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经过艰辛探索和思考,在从严治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文献和讲话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老老实实做人 干干净净干事》《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以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还有2011年12月18日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9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等等。其主要观点包括:

关于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习近平强调,要“通过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敢于和善于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11]。

关于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习近平要求,“要把干干净净干事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前移拒腐防变的关口,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和教育,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领导干部干净做事[12]。

关于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强调,党员队伍建设要“严把入口、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疏通出口”。要坚持按照“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好干部配好班子。要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切忌“带病提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用人上,要始终坚持公正无私,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科学合理地使用干部,真正把那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受得住考验、在重大利益面前抵得住诱惑、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干部选拔出来委以重任,等等。

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要求,强调建立健全全国党员信息数据库,要求健全和完善流入地流出地接续的工作机制,强调建立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积极配合的工作制度来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和服务。从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出发推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区基层党组织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等新要求新举措。

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求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现象。强调要加大对各级领导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

关于党的制度建设。习近平提出,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切实尊重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改革党代表选举及其他党内选举制度,加强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会、常委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要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强调重视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建设,等等。

關于反腐倡廉建设。习近平强调,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要求领导干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自觉接受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约束,自觉做到秉公、依法、廉洁用权,不以权谋私,不贪污腐败,不损公肥私。对于违法犯罪的党员干部,要坚决绳之以法;对于违纪违规的党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人,要按照党章党规严肃处理,对于蜕化变质分子和腐败分子,要绝不留情地清理出党的队伍,等等[13]。

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习近平认为,党员干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认认真真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才有资格担当领导责任,也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又要充分发挥他律的作用,对领导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强化制度约束[12]。

这些重要论述涉及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全方位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理论,架构和支撑起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框架,成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直接基础。

五、担任总书记:作为总揽全局第一人的深入思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发展成熟

“从严治党”最早是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目的是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出现的那些无法运用教育手段解决的突出问题,因而要采取更加严厉更加管用更加有效的举措,即“从严治党”。从十四大至十七大,党代会报告强调了这一方针和要求。党的十八大继续坚持“从严治党”方针,报告在最后部分关于党的建设中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4]在“从严治党”提出之后,党中央逐步形成了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五位一体”全新布局,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已经蕴含到了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

自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习近平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的论述。在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他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5]。八年来,围绕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习近平以“全面”“从严”为关键词,逐步完善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全面掌握党章”,是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就党的建设提到的第一个“全面”。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就学习和贯彻党章进行了专门阐述,他强调:“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16]要求全党上下“全面”学习和掌握党章,把《党章》作为我们推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习近平就党的建设提及的第二个“全面”。他在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31日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第三个“全面”是“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在中央政治局2013年6月22至25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来的。第四个“全面”是2013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的“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这一论断把从严治党扩展到了党的根本制度建设层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要求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担负起主体责任,从而使全面从严治党有了体制和机制保障。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结大会上,系统论述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行了具体部署。因此,这次总结大会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和要求提出的标志。紧接着,12月中旬,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四个全面”第一次并列,也是习近平首次简明使用“全面从严治党”概念。在当年最后一天举行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首次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表述“四个全面”。2015年2月2日,党中央例行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研讨,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的讲话中,第一次把“四个全面”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布局的高度,同时界定了“四个全面”的内在关系。至此,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保障地位,赋予了“全面从严治党”更加深刻的意义。

沿著这条时间脉络和时间主轴,习近平在党的建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主题,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了新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有了新的拓展。譬如,关于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于党的思想建设,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补钙壮骨。关于党的组织建设,习近平提出了“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以及好干部的20字新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他强调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问题会像一座无形的墙隔开党和人民群众,必须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关于党的纪律建设,他强调,“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关于党的制度建设,习近平始终认为,如果缺失了健全有效的制度,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产生腐败现象就无法避免,等等。这些精辟论述,集中体现在两卷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著作之中。

总之,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习近平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准确洞察党的建设的突出特点和基本规律,明确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和实际举措,逐步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振了信心、提供了样板。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现着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蕴含着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统筹推进、久久为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大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写入了党章,这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也为以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基本遵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政策,2018(2)∶38.

[2] 李震.梁家河的大学问——读纪实文学《梁家河》[J].求是,2018(13)∶78.

[3]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12-23.

[4] 习近平的改革足迹——正定[N].人民日报,2018-12-11.

[5] 本报评论员.要做行动者奋斗者实干家[N].学习时报,2019-04-12.

[6]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N].河北日报,2014-01-02.

[7] 胡一萌.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坚持群众路线永葆党性本色[J].光明日报,2014-01-03.

[8] 祝彦.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N].学习时报,2018-04-16.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10]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J].党建研究,2007(5)∶8.

[11]习近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N].学习时报,2008-03-19.

[12]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 老老实实做人 干干净净干事[N].学习时报,2008-05-26.

[1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N].学习时报,2013-04-28.

[1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16]习近平.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J].求是,2012(23)∶1.

【责任编辑:雨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