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8-16 09:45耿建领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卒中

耿建领

摘  要: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另外观察组100例患者接受针刺+康复训练治疗方法。比较观察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干预后2周、4周以及6周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FMA)和Barthel(BI)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优,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  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12-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且治疗较为复杂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为更好的解决患者遗留下来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障碍问题,加强康复训练具有积极意义[2-3]。传统康复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对其加以改善,可从中医针灸方法进行探索。本次研究就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按照红蓝双色球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性6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58.14±6.43)岁;病程7d~4年,平均(2.11±0.23)年。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37例,患者年龄范围47~78岁,平均年龄(58.36±6.29)岁;病程6d~4年,平均病程(2.10±0.25)年。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并经委员会同意;②患者病情资料详尽;③认知功能正常;④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者;③精神异常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方法,采取措施如下:①被动训练:上肢肩、肘、腕关节进行前屈、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训练,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进行屈曲运动包括外展、内收以及抬高等,20次/组,共3组。②主动训练:包括a.坐位训练:在坐位时调节患者的姿势,提醒患者重心向健侧偏,坐10min,2次/d;b.翻身训练:鼓励患者用健侧腿勾住患侧腿拖置床下,患者用健侧轴支撑坐起;c.站立位训练:引导患者做单腿负重与支撑的能力,训练患者做蹲起的动作,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30min/d;d.步行训练:患者可以主动步行,矫正患者步态、横走、前后走、一字步训练,以患者的舒适度为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选取平卧位,遵循无菌原则,消毒处理后,其中,主穴选取内关、水沟、委中、三阴交、极泉及尺泽,配穴:①语言障碍,玉液穴;②吞咽障碍,廉泉穴;③面瘫症状,颊车穴、地仓穴;④下肢障碍,足三里、阳陵泉、环跳;⑤上肢障碍,手三里、外关、曲池等。尺泽、委中、极泉、三阴交采用提插泄法,内关捻转泄法,水沟采用雀啄法,针刺30min/次,1次/d。两组治疗总时长均为6周。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NIHSS 评分量表[4]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估,0~40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②采用简化FMA和BI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干预后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价,两组量表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出现的运动障碍较轻,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患者数据予以SPSS21.0软件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NIHSS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干预后2周、4周以及6周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优,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表2。

3  讨论

面对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对脑卒中疾病加强预防。该疾病会造成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后遗症,以肢体偏瘫为主,以往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肢体功能锻炼,能够对运动通路中的神经元产生刺激作用,从而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治疗方法较为单一,整体疗效并不尽如人意,故需要对其加以改进[5]。

从中医角度来说,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病变位置主要发生在大脑,通过针刺治疗,发挥开窍醒神、改善肢体活动的作用,刺激偏瘫运动区,发挥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运动作用;众所周知,大脑具有可塑性的特点,利用针刺,通过对穴位的有效刺激,有助于调节脑组织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效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利于受损的神经细胞得到修复,进而促进各项神经功能恢复,其还能纠正血液粘稠、凝聚等不良状态,疏经活血,有效调节血脂成分,促进微循环不断得到改善,能够有效降低脑组织中部分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含量,抑制炎性反应,利于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病灶周围组织重建,将“可塑性”发挥到极致,进而促进身体功能的有效康复,且针刺还具有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的特点,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量表评分以及FMA量表评分同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状况和肢体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杰,孟庆天,周亚,等.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14-16.

[2]郑秋菊.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5):262-263.

[3]刘洋.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41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8,33(01):39-41.

[4]李国燕.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7):27-29.

[5]陈晨,陶剑青,陈振中.针刺配合手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20-22.

[6]吕丽.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8,24(01):34-36.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卒中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