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8-17 05:49汪晖黄丽红胡露红王颖徐蓉蔡斯斯廖菁赵娅杨伟梅王成爽
护理学杂志 2020年15期
关键词:躯体条目住院

汪晖,黄丽红,胡露红,王颖,徐蓉,蔡斯斯,廖菁,赵娅,杨伟梅,王成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是一个新兴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WHO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有研究发现,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对患者心理造成重大伤害,SARS期间有31.2%的留观患者出现抑郁症状[2],为期4年的随访发现44.1%的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综合征[3]。此次疫情期间,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隔离治疗及见到病房危重症患者抢救等事件,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威胁,易使患者发生心理应激[4],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出现或加重躯体化症状[5],影响其睡眠与饮食,不利于患者疾病康复。本研究对COVID-19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应激状态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救援措施的落实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0年2月17~25日,以方便抽样法选取武汉市同济医院收治的COVID-19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COVID-19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研究;②病情危重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人员结合文献分析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疾病情况等。

1.2.1.2心理应激应对调查表 ①认知融合问卷(Cognitive Fusion Questionnaire,CFQ),由Gillan-ders等[6]编制,分为认知融合分量表和认知解离分量表。本研究采用认知融合分量表评价患者面对COVID-19这一应激源时的心理僵化程度[7]。量表包含9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总分9~6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僵化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②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由沈晓红等[8]翻译并修订而成,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1~4级计分,包括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各条目得分相加即得该维度总分。

1.2.1.3心理应激因子调查表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9]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其他(睡眠与饮食情况)4个因子来评估COVID-19患者心理应激症状。①躯体化:包括12个条目,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②抑郁:包括13个条目,以反映失望、悲观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以及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③焦虑:包括10个条目,一般指烦燥、坐立不安、紧张等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④其他:包括7个条目,主要反映睡眠与饮食情况。每个条目采取1~5级评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因子总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其中因子分(因子分=该因子总分/条目数)≥2分界定为因子阳性。

1.2.2资料收集方法 由20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负责问卷调查。问卷填写采用电子问卷形式,问卷填写前,由研究人员向研究对象一对一讲解调查目的、意义等,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请其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问卷链接,根据自我真实情况及感受进行在线填写。所有条目设置为必答题,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同时后台设置每个手机IP只能填写1次,以免重复作答。最终提交问卷657份,剔除5份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652份。

2 结果

2.1COVID-19住院患者一般资料 共纳入COVID-19患者652例,男346例,女306例;年龄19~88(51.54±13.90)岁;发病时间1~62(23.57±7.44)d;截至调查时的住院时间1~35(11.60±5.56)d 。

2.2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及心理应对得分 652例患者中,躯体化阳性172例(26.38%)、焦虑117例(17.94%)、抑郁124例(19.02%)、睡眠与饮食障碍236例(36.20%)。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及心理应对得分见表1。

表1 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及心理应对得分(n=652)

2.3不同人口学特征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 分,

2.4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得分与认知融合、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见表3。

表3 患者心理应激因子得分与认知融合、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n=652) r

2.5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4个因子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性别(男性=0,女性=1)、婚姻状况(以“已婚”为参照设置哑变量)、年龄(原值输入)、认知融合得分(原值输入)、应对方式(原值输入)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4。

表4 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652)

3 讨论

3.1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情况分析 心理应激是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焦虑、抑郁是心理应激状态下常见的负性情绪,在心理应激状态下还可出现躯体症状及睡眠障碍、食欲不佳等。本研究结果显示,COVID-19住院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10],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此次疫情发生后,各大网络媒体对疾病进展等信息进行公开报道,这一方面有助于患者减轻不确定感,但患者也可能因过度的信息轰炸造成焦虑、紧张等情绪,加重患者躯体化症状等。且COVID-19尚无特效药,患者会担心病情恶化,害怕重复感染[11],同时COVID-19患者因治疗需要处于隔离状态,与外界的有限联系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本次调查发现COVID-19住院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因子阳性率分别为26.38%、17.94%、19.02%、36.20%,其中睡眠和饮食因子的阳性率最高,提示COVID-19住院患者更易出现睡眠和饮食失调症状。研究显示,应激后的高警觉状态会使患者睡眠较浅,容易觉醒[12]。因此,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其心理压力;通过肌肉放松[13],夜间集中护理操作、降低打扰频次等来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促进患者睡眠。另外,还可通过了解患者饮食偏好,为患者提供增进食欲的食物。

3.2COVID-19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3.2.1性别 本次研究显示,COVID-19女性患者的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且性别是患者躯体化、焦虑的预测因素。说明女性患者在面对此类公共卫生事件时心理应激水平较高,相比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躯体化症状更严重。这与吴菊等[14]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女性患者面对应激源时倾向于使压力内化,因此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躯体化症状[15]。在临床工作中,应多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升女性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和应对技能,改变认知错误来促进女性患者心理健康。

3.2.2婚姻状况 COVID-19传播迅速,患者均需强制隔离治疗。社会支持及亲密关系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16]。本次调查显示,婚姻状况是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的预测因素,已婚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严重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已婚患者得到配偶的情感支持有关。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应重点关注离异、丧偶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鼓励患者与亲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以缓解疾病带来的恐惧与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2.3年龄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患者躯体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患者年龄越大,躯体化症状越严重。躯体化是个体主观反映的身体不适感,但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多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出现。本次COVID-19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年长者更易进展为重症,因此,年长的患者可能会过度关心或在意自己的躯体健康,其躯体化程度会更严重,但是也可能与疾病临床表现、中老年患者生理特性如感知觉、躯体活动度下降,容易疲乏有关[17-18]。这提示医护人员应多关注高龄COVID-19患者的躯体症状,预防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与患者沟通其病情,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改善其躯体化症状。

3.2.4认知融合程度 认知融合程度高将导致思维僵化,个体易陷入自我的想法中,无法自拔,并易将消极的自我评价当作事实,导致认知失调[19]。而抑郁等症状与认知失调相关性高,认知失调更易导致个体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20]。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融合是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及饮食障碍因子的影响因素,认知融合得分越高,患者各因子症状越重。为避免COVID-19住院患者出现认知融合情况,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信念,适应当下的情境,形成积极的认知,从而充分挖掘个体自身的潜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2.5疾病应对方式 回避与屈服均属于消极应对方式,此应对方式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表3、4显示,回避与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因子呈正相关,且是躯体化、焦虑、睡眠与饮食因子的预测因素,说明患者应对方式中越倾向于回避,其躯体化、焦虑和睡眠饮食障碍越严重。因此,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疾病,鼓励患者适当地转移和分散注意力,以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COVID-19住院患者面对此传染疾病,其心理应对方式可能在这一重大应激源影响下与常理有不同之处,如积极面对疾病可能会让患者的精神压力增大、屈服的方式可能会在短期内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表3、4显示,面对与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睡眠与饮食因子呈正相关,是焦虑因子的预测因素;屈服与焦虑因子呈负相关,是焦虑因子的预测因素。这说明患者应对方式中越倾向于面对,其焦虑症状越严重;患者越倾向于屈服,其焦虑症状越轻微。在个体面临重大应激事件时,适当地应用退缩等消极应对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与患者心理应激的相关性较弱,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 小结

本研究显示,COVID-19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认知融合程度和疾病应对方式等会影响COVID-19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医护人员应重视COVID-19患者的心理健康维护,特别是对中老年、女性、离异或丧偶、认知融合程度高的COVID-19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安慰,加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心健康。本研究仅调查1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患者,且未调查危重症患者,存在一定的样本选择偏倚。

猜你喜欢
躯体条目住院
妈妈住院了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