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2020-08-19 04:25
保健医苑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医主任委员助力

2015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任务,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于2016 年10 月和2019 年6 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以下简称行动),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主要任务。其中,作为行动中15 个主要任务之一的“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在强调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重要内容的同时,更加凸显了通过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所在。

【专家简介】

郭建军,博士,研究员,现任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主任。曾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进修学习。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会长,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体医融合学生健康分会会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儿童运动与健康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慢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生活方式与社区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体育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运动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骨骼肌肉运动康复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医务监督学组委员。

目前研究方向为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的竞技体育科技与高端医疗技术融合形成的体育医学对不同年龄、各种慢性病进行个性化科学锻炼与营养指导。曾长期在国家金牌运动队做科研教练、运动营养指导。曾获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体育科技突出贡献奖。

我国全民健身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起,我国即确立了重视国民体质健康的指导思想,全民健身由此开启。1952 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此后全国范围的群众体育锻炼热潮开始兴起;1954年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等联合发出《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一度掀起全国中学和大学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热潮。

改革开放以来,全民健身日益广泛开展并开始实施国家管理,但尚未与其他领域,尤其是医药卫生领域产生交集。1995 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正式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09年1 月,国务院决定每年8 月8 日为“全民健身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知识宣传和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等。2013 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印发修订后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开启新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开始与全民健康实现融合发展。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医结合等提出了具体规定。2019年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既强调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又提出推动“体医融合”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至此,全民健身跨领域协同以及功能价值发生了质的飞跃,“运动是良医”“运动疗法”开始成为体育界和医学界的热词。

表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我国全民健身有关的重要政策法规

我国全民健身的政策梳理和解读

全民健身的实践效果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适切、有力的政策,我国在不同阶段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出台的关键性政策对于全民健身起到了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在表1 所述主要政策法规中,1995 年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于全民健身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我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最早的专门性文件;与此同时,具有转折意义的则是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它成为全民健身融入大健康理念,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标志。

全民健身对助力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全民健身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于营养品的过度依赖。诚然,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对于保持健康非常重要,但是健康遵从的是木桶原理,即营养、环境和运动都不能出现短板。而目前对于很多老年人、儿童、亚健康人群而言,对于保健品一类的需求过高,而运动不足成为制约健康水平的短板。解决运动不足的短板是目前最为迫切的健康问题。不仅仅因为运动不足造成的健康损失大,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更是不容易:传统上人们对待疾病的方法就是营养加静养,而缺乏运动治疗和康复的观念。全民健身倡导的是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通过适宜的运动来促进健康,有助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的形成。

第二,科学的运动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现代人的疾病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显示,2012 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发现,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在内的很多慢性疾病都与缺乏或者运动不足有相关,因此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体医融合能够辅助提升医学治疗的效果。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生命在于运动”实质是一种朴素的体育健康观,真正让运动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是需要科学的运动与医学的融合,两者的融合可以实现1+1>2 的效果。近年来,医学界和体育界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日益验证了这一结果,即体医融合能够发挥医疗的保底作用,又能够发挥体育的促进作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中国取得显著成效

几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全民健身、共享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民群众在新时期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新时尚。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数量和面积迅速增加,全民健身各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全民健身路径遍布城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村镇,民众的体育健身条件明显改善。我国群众体育驶入健康、持续发展快车道,全民健身与体育竞技相互促进,共同开创我国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科研领域的体医融合助力健康中国的提速,体医融合取得快速进展。按照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需要,国家成立体医融合创新中心,旨在推动体医融合、“体医融合+”产业等领域研究的紧密合作,加强体育科学与医学、基础生命科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应用,打造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体医融合创新与实践平台。目前,中心已初步建成体医融合理论指导体系,开展一系列体育运动和医疗健康相关的项目,与多个医学专业学会展开交流合作,共同引领体医融合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为推动建立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新模式、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体医主任委员助力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助力成功七件事
冷向阳当选九三学社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教育部:成立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