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在教材中的体现

2020-08-19 09:13凤江柳梁宇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教版生活化

凤江柳 梁宇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从例题的选材、插图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出发,对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生活化元素进行研究,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64-02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来源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过去,数学教材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开始逐渐偏向生活化,数学教材的编写也要求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密切联系。

随着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但是也有一些教师未能抓住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进行教学,造成了滥用生活化素材的现象,使得数学课堂与教材脱离。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应以教材为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了解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

一、教材例题的选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素材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建议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而例题作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材选择的质量影响教材的质量,例题选取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运用于生活中。

(一)选材源于学生的校园生活

例题中的校园生活主要取自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包括学习类、体育类、娱乐类的活动。这些选材大多数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或是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事件。这些素材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能让学生从真实的校园生活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下文简称“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6和7”一课中,将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打扫卫生作为例题的素材以帮助学生学习6和7;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中的例1,将学生在阅览室里学习作为例题的素材以辅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学习。打扫卫生、在阅览室里学习等素材都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活动,此外教材里还出现了跳绳、跑步、拔河等体育类的活动素材。以校园生活为主的例题素材丰富多彩,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不仅能从中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还能找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选材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

例题中的家庭生活主要取自学生在家庭中发生的日常事件及常用的家庭用品,包括家务事、家庭集体活动、家庭用品、日常食品等。这部分素材选自学生每天都能在家中经历的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例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例1和例2分别以给客人泡茶、妈妈在厨房里烙饼作为例题素材,帮助学生树立优化意识;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中,例1和例2分别以一家三口过生日分蛋糕和四位小朋友分月饼作为例题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等。此外,教材中还出现了蔬菜、水果、日历、钟表、建筑物等素材。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素材以各种方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成为教材例题中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教材就是生活,数学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选材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场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中的社会生活选材主要取自学生在社会上的见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选材包括交通类、科技类、建筑类、消费类等。将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素材编成一道道数学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时代接轨。

例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单元中的例1,以购买风筝的消费场景作为素材,让学生在体验消费的过程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选择火车和铁路作为例题素材,对火车经过的两个站点的距离设问,帮助学生理解加、减的意义和关系;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中,选择自行车的车轮作为例题素材,帮助学生学习周长的计算方法。此外,例题中还出现了客车、商场、博物馆、卫星等素材。这些来自社会生活的素材大多是近几年使用较多或者广泛出现在学生周围的事物,这些素材的使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还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材插图的选择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数学教材中的插图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教材插图选择那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辅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插图人物的形象来自生活

仔细观察教材中带有人物形象的插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人物中有超市里的售货员、景区里的售票员、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等。这些人物形象大多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真实人物,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

例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中,例1和例2中的插圖里均出现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的主题图中出现了主持人、同学的形象;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中的例8出现了农民伯伯的形象等。这些人物形象的原型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教材把这些人物形象以卡通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甚至连细微的表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从这些人物形象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细节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二)插图呈现的实物源自生活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教材中提到的物品,教材以插图的方式将题目中提到的实物呈现给学生。未经任何加工的实物图使学生一目了然,节省了猜想题目中的物品是什么的时间,把节省的时间用到探究解题方法上来。这些实物的种类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科技产品等。这些实物图不仅在例题中出现,还在教材练习中出现。实物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题的理解和记忆,而那些自身带有说明的物体还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中,两幅插图中分别出现了金字塔、跨江大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中,四幅插图中出现了水滴波纹、摩天轮、天坛和地坛等。这些实物图中隐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才能发现,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从而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此外,教材选用了一些人文景观作为插图,具有一定的人文價值,学生还可以从这些景观入手,探索景观背后的数学历史,将数学史与数学新知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情境的设置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

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方式基本上以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展示,而且教学情境的对话和问题源于生活,情境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示都有其含义和目的。这些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一)教材的情境对话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历

任意打开一册人教版教材,就能发现无论是教材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都设置了许多生活情境。这些情境大多数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根据教材情境的引导,把自己置身于曾经历过的现实情境中,在生活经历再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一课的例8中,构建了一个运动会赛场上为冠军喝彩的场景,具体情境如下:一个同学欢呼“哇!王鹏400m只跑了75秒”,另一个同学疑惑地问“平均每秒跑多少米呢”。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一课的例3中,构建了一个医生嘱咐患者吃药的场景,具体情境如下:医生表示“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小女孩看着药盒生出疑惑“这盒药共12片,可以吃几天”。教材中看病的场景、喝彩的场景几乎每名学生都有过亲身的经历,虽然这些对话只有短短的几句,但是这些言简意赅的话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例题的条件和问题。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经历进行解读,从中发现了数学的影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二)教材的问题情境反映学生的生活需求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景之中;还要让学生在仿真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将学生的生活需求通过加工后以数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主题图,呈现了两个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情境、一个用人民币购票的情境、一个存零花钱的情境,这些情境中都出现了人民币。而人民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货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重要影响,学生需要认识和使用它。又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一课中的例1、例2和例3分别设置了分糖果、分橘子和分果冻的问题情境,这些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况,在分的过程中要怎样做才能保持公平?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平均分”的方法,以保证分配的结果公平、公正。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需求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生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例题的选材、插图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只是其中的三个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地用发展的眼光来研读教材,发现更多教材中隐藏的生活化元素,才能将教材的生活化与生活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注:本文系2019年南宁师范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论”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凤江柳(1995— ),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教育学学士,现南宁师范大学2019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梁宇(1978— ),女,广西贺州人,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及教师发展研究。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人教版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二年级柜台(人教版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