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

2020-08-19 12:53许纪霖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世界主义入世家国

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家——这个“家”是广义的家,他怎么能爱国。所以我最近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要爱国先从爱自己的家人,爱邻居开始爱起,这是实实在在的爱国,然后拓展到爱世界。

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很强烈,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小粉红,爱国调子唱得很高。但我比较欣赏的是网络上的一句话:爱国很容易,但爱自己的邻居很难。如果我们住在一个小区里,不愿意搭理自己的邻居,他姓什么,家里几口人,恐怕我们一辈子都不知道。所以会有一些社会新闻,一个老人在家里过世了,半个月后尸臭味出来了其他人才知道。这在传统村庄里很难想像,但是今天人与人之间变得很陌生。所以爱国,可以先从身边爱起,如果有余力再扩张开来,然后再来爱这个“国”。爱国不是抽象的,不是“身许国家”就是爱国。身体和灵魂怎么二分?我们很难想象。所以我想“家”和“国”是无法分离的,中国的传统儒家就从自我开始,然后放大到家,再放大到国,再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它的道理所在。

儒家想的不仅是国家,更多地考虑的是人类,从来不是从狭隘的一个民族角度来思考伦理大问题。世界当然没有这么小,要更大,传统天下观念转化为世界主义的观念。那么,国家和天下是什么关系?我在《家国天下》这本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分析五四,五四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我特别指出的是五四不是一场简单的爱国主义运动,而是一场有世界主义背景、有世界主义关怀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北大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听闻巴黎和会上政府要签订条约,将山东、青岛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他们愤怒了。愤怒不仅是由于中国的权益受到侵犯,还因为这违背世界公理。当时的世界公理,今天叫普世文明,是各国遵守的普遍法则、价值。

我们今天捍卫国家利益,要学会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文明语言来告诉全世界。一个最高层次的爱国是有世界主义情怀的,用普世文明来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辩护。同时,也要用人类的价值来检验自己的国家利益,是否合乎普世文明。这是我所要强调的爱国和爱世界的关系。

很多年前香港拍的杰出华人系列电视节目,有一期采访余英时先生。余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和情感几乎鲜有人能够超乎他之上,他的生活世界环绕的都是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有时也触及对当下中国的思考。余先生中年以后基本上只用中文写作,因为他想影响华人世界。当时采访者问他,你对中国有这么深切的感情,对中国文化、传统、当下,有这么强烈的关心,为什么这四十年来再未回归故土?余先生回答,“二战”时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因为纳粹迫害犹太人,逃亡美國。“二战”结束后,当时也有人问托马斯·曼为什么不回德国。因为“二战”结束后,托马斯·曼几乎成为德国的精神象征,德国政府特别希望他回去。而他说了一句话,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余先生套用了这句话,我在哪里,中国文化就在哪里。

其实中国有政治的中国,有地域的中国,还有文化的中国。余先生所关心的中国,展现的中国,是文化的中国,它其实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的疆域之上的。

对于国家的情感、认同,也许有理性、有反思,才是段位更高的爱。简单的每天唱国歌,或许只是一种符号化,甚至是带有爱国表演的方式,这种爱国者可能很容易变成爱国贼。

德国古典思想家赫尔德有一句名言:乡愁是一种最高贵的痛苦。一个没有乡愁的人在我看来是一个没有心肝的人。如果一个老师9月份去哈佛大学访学,哈佛中国人太多了,每天有无数场和中国有关的讲座和讨论,他并没有被连根拔起的感受。但如果他是去美国南方某个小州,一个中国人都见不到,那时候恐怕感受会不同。哪怕是一个世界公民,恐怕骨子里依然有家国。年轻的时候闯天下没有这个感受,越是年纪大了,恐怕这种感受越强烈。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同时,当知道世界有多大的时候,其实内心对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产生温情和敬意。很难想象一个睚眦必报、斤斤计较,经常与邻居吵架的人会对家人有温情和敬意。

如何处理个人和家国的关系,我认为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入世的精神出世”。在我看来,它恰恰反映了个人与家国天下的双重性质。当我们入世,实践我们情怀的时候,切莫抱有一种功利之心,要以一种出世的态度、超然的态度入世。不问收获只为耕耘,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姿态,而不是功利主义的,然后我们才可以抵挡住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人,一开始是有情怀的,入世以后慢慢变了,这就是因为缺乏一种出世的精神来入世。

“以入世的精神出世”,其实今天很多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比较出世的,以某种超然的姿态在做自己的工作,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甚至有一种隔离感。但即便如此,你出世了,依然要有一种悲悯的情怀,不能变得冷酷或者无情,要用入世的悲悯情怀来平衡你的出世,让自己显得更有人情味。没有情怀的人是冷漠的,但是情感太激烈的人,不懂节制的人,自以为在救世,最后往往是误国。所以入世和出世之间,家国天下的情怀和保持自己个人自由的心灵之间需要一种张力和平衡。

文本解读:山东省高密一中 潘红英

何谓爱国?爱国,看似阔大无边,高大神圣。其实,它可以落实到具体的层面上操作。徐纪霖先生给出了非常接地气的答案:爱国,可以从爱自己的家人,爱邻居开始爱起,再扩展到爱世界。让“爱国”不是雾里看花,空洞无物,而是具体可感。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觉,原来,爱国可以这样简单做。一层一层地升格,这契合了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更进一层说,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有理性、反思,才是更高段位的爱。即是说,你要有真正的思考,不随波逐流,要植入内心世界,与梁晓声先生所言“根植于内心的自觉”,这样才能得以有效化为行动。同时,爱国的层面可以扩大化,要有世界主义情怀。余时英先生的行为给了很好的佐证。他说,我在哪里,中国文化就在哪里。爱国,不是拘囿于一个框定的地理范围。它可以超越于民族国家疆域之上的。所以,喊几句爱国口号,唱几首爱国歌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

那么如何处理个人和家国的关系?那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入世的精神出世”的态度。具体地说,要有“只为收获不问耕耘”的姿态,要有悲悯情怀。即在家国天下的情怀和保持自己个人自由的心灵之间需要一种张力和平衡。

愿你我做一个真正的爱国人!

学生运用示例一

爱国,不是去爱一个词,一堆空洞的笔画,而是家与天下兼爱。再看“某道长直播给美国人民烧冥币”一事,不少人在评论区拍手叫好,为世界疫情忧心忡忡的评论却被围攻,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难道这算得上爱国吗?——当然不是!爱国,你就不能从一个狭隘的民族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从国的格局再放大一下,就是世界。想要在世界上树立中国权威,维护中国利益,就不能带着有色眼镜,跳梁小丑一般地做博人眼球甚至抹黑国家的事。

那么,到底如何做呢?大概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入世的精神出世”。当我们入世时,切莫抱着功利之心,要以一种超然出世的态度入世,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而后半句说的是,纵使我們出世了,以超然的姿态去做自己的工作,也不要与这个世界有隔阂感,依然要有一种悲悯的情怀,心里依然要怀有这个天下。既不能出世过于冷漠的人,也不能入世做一个情感过于激烈的人,而是去寻求一个在家国天下的情怀和保持个人心灵自由之间的平衡。

——山东省高密一中 李文惠《谈家国天下》

学生运用示例二

何为家?家是停泊的港湾与休憩之地,是人本性中爱与温情长存之地;何为国?国是民族精神的写照与缩影。正如中国人骨子里的硬气,和气铸就了当今世界舞台上负责任勇担当的大国;而天下即为家家国国汇聚成的滔滔大河,就像许纪霖所说:如果爱国先从爱家人,爱邻居做起,这是实在爱国,然后拓展到爱世界。家、国、天下,无家亦无国,无国何以成天下?

爱国要实实在在,要学会理性与反思,国学大师南怀谨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将自己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爱国要实实在在地爱,就要爱到骨子里,爱在文化层面。

世界不依赖任何人,却又离不开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小家,每个人。正如文章中“以出世的精神入世,以入世的精神出世”,出世正是以淡泊之心看淡生活,而入世则是以悲悯情怀热爱关心生活,国家需要我们,世界更是如此。

——山东省高密一中  倪若菲《为家国立天下》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世界主义入世家国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媒介化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媒介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略谈“家国情怀”
阿皮亚的世界主义思想研究
20世纪初期中国世界主义思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