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价值、机制及影响

2020-08-20 01:38曹京华朱寒笑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化体育运动个体

曹京华,朱寒笑

所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学习等”[1]。“社会化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生存与有效运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社会化就没有社会”[2]。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塑造个性,有助于人们适应社会生活,体育运动对人的社会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一观点已得到充分认可,但体育运动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以及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及其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价值和机制,有助于通过政府的制度和价值引领及学校的贯彻落实和家庭的有效干预,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氛围,从而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1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功能和价值

社会化是社会维持延续和实现整合的需要,社会化过程的实质是社会将自身认可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传递给其成员。社会化过程具有传送、接收的价值,而个人像“模具”一样会到指定角色中或预设情节中[3]。

1.1 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建立

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研究认为体育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从而使社会的功能得以顺利发挥,不仅带来社区和国家的稳定;同时,随着社会变化的出现,体育可作为一种重要力量推动这些变化,从而巩固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19世纪中叶,英国公立学校就将竞技运动纳入他们的课程中,因为管理者深信,由规则控制的体育运动将造就忠诚的、守纪律的、有修养的爱国青年,有助于国家的领导并使学生适应军旅生活。19世纪中后期,欧洲和北美的“强壮的基督徒”团体就曾试图利用身体锻炼和体育运动来修身养性。此外,传统的美国价值,诸如勤劳、守纪、竞争,通过体育表现出来并作为通向成功的途径得到强调。美国人崇尚胜利,为取胜者提供慷慨的奖励,直到下一支伟大的队伍或下一个伟大的运动员胜出,把原有的取胜者淘汰。重视取胜、追求卓越的体育主宰了美国文化。美国教育还强调,年轻人应该在成年后将从体育中学到的经验转而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因此,美国青少年体育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教导年轻人,使其行为能被社会所接受,而这些经验在成年后也能继续使用。

1.2 促进青少年生活技能的形成

体育运动能够迅速的帮助青少年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爬、走、跑、跳、投、提等”作为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基本的技能均可通过体育运动中的身体练习获得。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在分析游戏时也提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复演祖先不同形式的本能活动,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他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是可以遗传的,游戏中的所有态度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4]。例如,儿童爬树、摇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活动;而玩打猎、捕鱼、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的活动等。儿童就是要在游戏中根除“史前状态的动物残余”,让个体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作准备[5]。温特沃斯(1980)提出,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为个人文化价值、社会态度和取向从一代传到下一代提供了媒介。同时,他认为儿时游戏中的技能不仅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的社会领域,而且这种发展过程是在一组预定的社会取向、行为和价值观中,通过体育和游戏这一媒介在几代人之间传递。

1.3 规范青少年的社会行为

体育社会化是指人的社会化,即通过体育运动这一手段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人们并非刻意的以“个体社会化”为目标,但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却会在无形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主要因为体育运动内容形式及活动场景的多样化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个体的社会化。体育运动讲究公平公正,是一个有章可循、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文化活动,任何形式的体育运动或游戏均有一定的规则用以规范每一位参与对象,长此以往能够让青少年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这种规则意识会被青少年逐渐的内化,会潜移默化的辐射到社会生活之中,并慢慢地转化为一种社会定势,加深青少年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理解。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公共秩序维持最有力的手段,社会群体须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必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能适应社会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运动中的规则教育意义等同于社会上的法律及道德的约束力,当青少年接受了体育运动规则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接受社会行为规范的可能性。可以说体育运动是培养青少年遵守社会行为准则的一个强化,是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和途径。

1.4 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文化价值

体育社会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动态,这种动态在预先设定的互动模式和关系范围内进行差异化的互动和交流。根据古德曼(1985)的社会化理论,社会结构由很多元素组成,比较认可的来源是社会化问题(如权力),社会化问题是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但是会随着社会化过程渐渐形成意识。因此,社会结构性质有很多多变的元素。文化研究支持者认为,这种理论属于不确定性模型,从权力和统治地位关系的含义和意义来看没有否定人的能动性,是没有偏离社会化的一种双向过程的假设,也没有忽略潜在的自反性和相互作用。那么,体育与青少年社会化就应被视为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突现的过程,一方面它为自我管理、诠释社会意义、社会变革提供开放的方式[6],另一方面当面临困难时能够认识到意识形态和实践共同产生的主流观念。例如,对社会实践的内容更加关注的符号,语言,图像,手势和姿势——所有这些形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现实意义[6]。文化研究者认为,在体育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群体不仅仅是学会遵守规则,了解游戏内容,服装的穿着,成立仪式或竞争意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结合提供了符号在体育中的文化寓意——青少年体育的社会化过程,这种意义包括更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的配置。

体育社会化不单是体育的实践,也包括我们进入社会对体育特殊模式的态度和方法[7],这些模式服务于特定的社会利益,特别是在权力结构的体系之内。其次,作为文化适应过程一个整体,体育社会化的经验和实践成为构建主流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体育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比赛赢家和输家的权力之争。因此,体育运动的形式、内容和性质体现了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传递了意识形态和霸权的行为、优势、力量和权力[8]。体育再现了社会现实和文化传递的关联,传达了社会意义、政治和经济秩序以及性别、种族和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社会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因素之一。青少年体育社会化可以培养青少年树立将体育的竞争引入社会秩序重建的意识。

2 基于结构互动模型理论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机制

2.1 结构互动模型理论

结构互动模式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在探讨社会约束对独立个体的影响时提出的。研究认为,个体通常具有突破社会约束和重建社会秩序的能力。麦克弗森倡导,对社会化的研究分析应该超越原有基于功能主义的思想,引用温特沃斯(1980)的综合社会化理论。温特沃斯的主要思想基于一个假设,就是社会化同时在微观和宏观层次进行,在两个层次的演化过程中,最主要的要素是社会结构,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它们发生相互作用。社会结构要素会给个人带来各种约束,而人又是社会化进程中的积极参与者[9]。随后,Theberge(1984)建议社会化研究应强调“人和社会结构的相互影响”。Hall(1988)认为,对于那些努力避开功能主义的社会学家来说,社会系统不是由不同角色构成,而是由不同的习惯和实践构成,结构二元性被视为角色和结构的接合点。基于综合社会化理论,体育社会学家提出,参加运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构建过程,这个构建过程应以理解个人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研究重要的社会关系和参加者的自觉性与集体意见等多方面的交互影响。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基于体育社会化互动模式的研究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模型基于这样一些假设: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人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动因,积极地参加他们自己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建构和其中出现的社会化过程。这个假设强调,参加运动者的社会化不仅仅是由父母、教练员等外在因素影响的道德教育,更应关注一些谈判、反抗、斗争和交流等社会化本身的部分过程[10]。互动模型不同于功能主义者主张的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学习和个体对社会环境的反应上,更关注对运动中的社会联系、运动参加者之中的认同方式和运动自身的社会改造等过程的研究。

2.2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机制

在互动模型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社会学家特纳提出的个性和个人行为模型。特纳认为,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了个人行为和个性与社会的关系。个性是对过去经验持久效果的积累,获取的经验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表现。个人行为和经验发生在社会场景中。社会场景是一个直接的时空环境,当出现相似场景时,社会化会出现迁移现象。特纳认为,社会场景被嵌入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社会场景中的主客观因素约束着个人的行为和经验。当直接和具体的经验不足时,已形成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会成为应对预期的能力。特纳的交互模式包括四种社会化机制类型。这些机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影响着个人。特纳认为,相似性或一致性的社会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可预见性的互动状况(见图1)[11]。

图1 特纳的个性和个人行为社会化机制模式图

2.2.1 再现行为机制 特纳社会化机制的第一种类型是行为、态度和情绪的再现社会模式。基于个性来自于以前经验的积累,特纳提出,在社会场景中认可的道德和规范的模式容易再现“社会文化习惯”,虽然这种“再现”有时会导致容忍不正常的行为和态度。基于再现社会模式,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在压力中坚守信仰和承诺,例如“美国梦”和竞争取胜这一“主导美国体育的信条”在美国体育的各个领域影响着每个人[12]。

2.2.2 反应调整机制 社会化机制的第二种类型是反应和调整。在特定社会形势或危机下,个人的个性习惯可能会因可预见的挫折而进行调整。特纳分析,被动、攻击、焦虑、安全、失败、成功、徒劳、希望等情绪的诱发是这种类型社会化机制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情绪可能对个人的其他方面产生更进一步的影响。特纳进一步分析认为,不同数量和性质的支持会影响人们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的行为表现而被谬误引导。例如,一个知道胜利无望的教练员可能或明或暗地受人“鼓励”去回避规则,以逃避他们可能预见的失利。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则会使人产生依赖,这种“鼓励”可能会成为“越轨生涯”形成的基础。事实证明,这种能帮助人暂时缓解压力和沮丧的反应和调整,最终有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压力。认识到这一点,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通常会使人再次做出反应和调整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这种经验的形成使良性的社会化机制得以形成。

2.2.3 适应控制机制 社会化机制的第三种类型是适应能力和控制能力。体育运动具有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参与者场上的适应能力和控制能力。特纳认为,参与运动所需要的适应能力,可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自我认知。在运动中,尤其是对处在直接竞争环境中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存在多变性。爱德华兹(1973)提出,教练员能承担责任和后果,但不能控制结果。因为体育比赛结果常常具有不确定性,教练员会采用各种措施实现对比赛结果尽可能多的控制,如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战术,帮助运动员或团队建立有助于超常发挥的比赛节奏,帮助运动员稳定情绪,等等。也正因为如此,教练员往往具有权威性和独裁风格。在体育运动中,最初产生的适应会随着不确定的压力、挫折的产生而改变和调整。而就个人而言,应对体育运动和竞赛中产生的这种不确定性、压力和挫折,对个人的社会化进程有重要影响。

2.2.4 交流反馈机制 社会化机制的第四种类型,也是特纳认为最重要的类型,其中包括符号交流的意义、重视他人的意义以及经验分享的意义。个体可以根据过去学到的特定场景下符号交流的意义来解释和应对现状,并能合理地解释、适应常态、危机和压力下的社交关系。因此,这种类型的社会化机制提供了为个体提供了积累社会经验和建立社会关系的具体途径。

3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从特纳建立的再现行为、情境、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四种社会化机制类型中可以看到,社会化是一个持续“递归互动”的过程,个体通过不断地吸收社会新的价值来接受或适应社会化进程。个体受到社会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或者干预社会关系和结构。个体在社会文化场景中形成个性,再反馈于日常生活,而个体固有行为和个性的改变主要取决于再现机制还是反应调整机制,进一步显示出社会关系中资源和权力的印记。从特纳的结构互动模型中可以看到,至少有三大因素影响着体育运动和青少年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3.1 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

个体的社会化要求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享有对应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又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美国著名社会学家G.H.Mead认为:个体的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即模仿、嬉戏和博弈,每个阶段个体角色扮演的内容和范围各有差异[13]。在模仿阶段,孩子只能简单地理解和模仿父母、老师的动作,自我意识较弱;到嬉戏阶段,孩子开始扮演一些特定的角色,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再到博弈阶段,孩子需要和能够扮演的角色范围更大。个体体育运动的经历与社会化角色的演变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从一开始的被动理解、不具有自我意识;到模仿学习、自我思考;最后形成自我意识控制和灵活应用技术动作。在这三阶段所形成的运动经历既是角色演变的结果,更是一种角色演变最终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到能够扮演“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演进过程。体育角色是指个体在运动参与时所扮演的特定角色,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享有的权利、义务和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体育运动场景能为个体体育角色演变提供优越的环境与基本条件,可以通过角色的学习而发生变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每个队员在队伍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的重要性是由其运动水平决定的,而这种地位与角色是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训练而发生改变的,这样的运动经历可以体现出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其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3.2 个体所处的社会结构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参与形式具有灵活性、运动环境具有广阔性。一方面这些体育运动的功能及性质为青少年独立、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独立的性格、进取的精神、团队的意识、顽强的品质、公正的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体育具有教育的功能价值,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强化青少年体育道德品质,进而影响青少年道德行为,提高其道德水平。然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迫切要求独立、寻求社会的认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等个性发展受到社会结构的约束。例如,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青少年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差异导致其运动参与的动机有所不同,对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存在差异。上层阶级群体更多地以休闲娱乐社交为出发点,而下层阶级群体可能更多的以强身健体等目的为出发点,对于青少年群体带来的个性影响也是不同的;再例如,一些运动项目只有男性(赛车)参加,一切运动项目(艺术体操)只有女性参加,这也是由于社会结构中的性别结构所决定的,早期一些运动项目不允许女性参加(如橄榄球、举重等),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社会地位的日趋凸显,男女平等观念的树立,现在的奥运会的几乎所有项目都有女性参加,这对于女性的个性全面形成和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分层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社会成员或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层化的现象,这里的社会资源是指对人有价值的资源总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经济资源(财产、收入等)。正是由于这种权力和资源在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造就了社会阶层的存在,在不同的阶层中个体对于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容方式、进行体育消费的投入多少等等均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体育运动参与行为。青少年往往处在大中小学的学习阶段,处于社会分层的底层;但是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划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育参与。

3.3 体育社会化媒介

个体的社会化是人与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往,以达到传承传统、促进人格发展的过程。社会化更是个体成长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不仅能塑造个体人格特征,更能规范人类的行为。体育行为也有可能通过个体社会化而形成。研究表明,青少年接触的各类媒体信息,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对青少年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周围同伴对于体育的态度与行为等,都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即青少年的运动参与受到大众传媒,同伴互动,家庭环境,学校、社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统称为体育社会化媒介。在社会学的研究中,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过程,经过理解、模仿、重复的社会学习过程,会在不同情境下,而形成新的社会行为,称为社会学习,而社会学习是社会互动的基础。社会互动是通过人与社会互动而达成自我意识形成、行为的塑造与社会认同感。体育社会化是通过体育社会化媒介传递思想、符号、行为等社会互动要素,通过媒介传播的互动信息,在个体内化后获得成长的过程。故而体育媒介在体育社会化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联系个体与社会的重要载体。通过社会制度建立和学校、家庭的价值引领,可以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氛围,从而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4 结 语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我们发现体育运动能够促进青少年价值观的建立,促进走、跑、跳、投等生活技能的形成,在体育参与中受到各种规则的约束也能够促进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有利于社会文化价值的形成。基于结构互动模型理论,社会场景的诸多因素制约着个体的行为和经验,但个体通常具有突破社会约束和重建社会秩序的潜在能力,使人和社会结构形成相互影响,参加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得到社会认同、实现社会改造的社会化进程重要途径。再现行为机制使个体为了坚守心中的信仰和承诺,能够容忍被视为道德和规范的非常规行为和现象;但反应调整机制又使人在可预见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会作出有利于个体的调整;适应控制机制会使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参与体育竞赛时,在适应—调整—再适应—再调整的过程中实现对结果的控制。交流反馈机制为个体提供了积累社会经验和建立社会关系的具体途径。在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中,这四种典型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个体所处的社会阶层、体育社会化媒介是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三大影响因素,通过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学校、家庭的价值引领,形成全社会重视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氛围和机制。

猜你喜欢
社会化体育运动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体育运动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