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考核与评价

2020-08-20 02:56鲁金秋张政龙崔光霞沈雁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类责任人硕士

鲁金秋,张政龙,崔光霞,沈雁华

2013年3月《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即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科研学习,用严谨的学术态度、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师德,引导学生勤奋求学、增长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问题,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科学志趣,以身作则教育研究生坚守学术道德底线;还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国家重点行业建设、勇于到基层工作的家国情怀[2]。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直接参与者,不仅对研究生言行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同样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具有爱过情怀的新时代高层次专业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对研究生更好地就业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应承担相应的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3]。在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4]。面对研究生导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问题,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激发学生求学动机和学术热情,平衡人才培养规格和个人发展目标,制定研究生导师指导手册,确定导师考核与评价内容体系,对提升导师指导能力,保证全面履职,推动诚信教育,强化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具有积极作用。

实施研究生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考核与评价是对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的价值认定,进而激发导师提高指导水平、改进工作成效,强化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在思想、生活、学业、科研、实践、就业全方位之间的互动联系。通过查阅国内部分体育院校导师遴选、管理和考核方面的文件发现,针对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薄弱,缺乏考核与评价具体指标,可操作性不强,未采用量化手段,多为人为浅层评价,在“三全育人”方面与研究生的契合度不高,很难纳入日常指导与管理体系之中。

1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

我国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主要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评价,主要涵盖思想道德、身体健康程度、年龄、职称、学历和科研成果六个方面,外聘导师的选聘主要依据各自学校学科发展的程度及研究生的培养类型所决定的,其中思想道德和身体健康为定性评价,年龄、职称、学历和科研成果为定量评价,首次参评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为近三年中所获得的。符合遴选标准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评审。本研究通过查阅5所体育院校的硕士研究生遴选条例发现,体育院校在导师遴选方面比较重视科研成果的评定,并列出了具体考核标准,实施了严格的遴选程序,具体参见表1所示。

表1 国内5所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

相对来讲,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倾向于向综合性高校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在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方面考量欠缺,仔细查阅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考核与评价方面的材料发现,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管理与评定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薄弱,未能查到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实施何种具体指标作为研究生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具体内容。

2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相对其它学科硕士研究生对比来看,其专业基础、外语水平和科研潜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和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有一定联系,体育学科更加注重技能的应用,技能水平、组织竞赛与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能够看出效果。虽然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体育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大类,但是其核心还是体育学科本身涵盖的知识与方法体系,无论学科中涉及多少理论课程,其运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作为培养第一责任人,相对综合性院校硕士研究生更加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以外,对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这就要求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付出更多的精力。综合来看,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包含思想道德教育、学术引导与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就业指导五大部分。

3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导师指导投入时间和频次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满意度降低

王国红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文中提出,在导师指导评价中,指导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指导时间直接影响师生交流的深度与质量,充足的指导时间是提升导师指导质量的基础与保障。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研巧生导师的指导时间短,仅有26.6%的研究生导师平均每次指导时间在1小时以上,将近40%的导师平均每次指导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而导师的指导投入时间和频次对研究生满意度产生显著性影响[5]。导师投入到指导研究生上的时间和交流频次是导师切实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保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次数保障,导师是无法完成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从而出现研究生在读期间只见过导师寥寥几面的现象出现,这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会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也无法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和科研风气。

3.2 部分研究生对导师的期许偏离了学术能力的提升

通过调研哈尔滨体育学院174名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发现,55.7%的研究生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担任行政职务,31%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1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导师不兼任行政职务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帮助自己成长。希望自己导师担任行政职务的原因主要是在自己的学位论文通过、资源平台的使用、就业渠道、入党等方面可能更加有利于自身,而对自身科研水平、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方面的期望不大,这部分学生中有78.4%的学生理论基础和外语水平相对薄弱,没有进一步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想法,更想早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学生,个人求学目标比较明确,专业理论基础和外语水平都较好,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更主要的在于自我管理和自学上,导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在关键节点上给予指导,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

3.3 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以及研究生教育的深入改革,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泊、学术道德 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面临着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迫切需要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6]。调查显示,高达66.7%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忙于教学科研,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政治”,仅有23.3%的研究生认为导师“既重视业务学习,又关心自己的思想政治”[7]。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为谁培养人”的具体举措[8],研究生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其道德水平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价值导向,忽视研究生思想道德培养是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亟需的建设性人才的。

3.4 对研究生实践实习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运动竞赛、体育经济等方面认识越发深刻,对于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需求愈发明显,市场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在培养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方面,高校一贯采用学位论文达标单一的评审标准,显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本质需求,体育学科本身是与运动相关联的,是对运动规律、运动方式、运动水平的理论总结与创新。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加重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在实践实习上的培养,重视将“三助一辅”工作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三个领域的实践锻炼过程相结合,进而推动体育类硕士研究生体育教学、训练、运动技能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导师更应该在此三方面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对研究生进行引导与培养,帮助研究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并进行相应科学研究,从而全方面培养研究生的成长。

3.5 对研究生就业导向的指导不足

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培养第一责任人”不仅担负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指导、论文撰写等工作,同样对研究生就业指导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多数导师面对学生就业问题还是能够给予很好指导与提供相应信息平台基础的,但是,也有少部分导师,尤其采用放羊式[9]培养的导师,面对学生就业不闻不问,好似学生就业指导并不作为“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范畴之内的工作一样,这明显有悖合格导师的职责要求。在高等教育中,出口决定入口,如果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不力,将直接影响生源结构和质量,对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可谓困难重重,因此,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是重要工作一环。

4 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评估中导师履职的观测点、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的相关文件与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内容三方面,本文按照思想道德教育、学术引导与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就业指导与推荐五个一级指标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与考核表,如表2所示。

本表涵盖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3个观测点作为研究生导师履职“第一责任人”的参考指标,由定性和定量两种评定构成,满分100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86-100分)、良好(76-85)、合格(60-75)与不合格(低于60分)四个等级。根据本考核与评价表制作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手册,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需填写相应考核点的指导记录,在经过一个完整指导周期后由导师管理部门实施考核,考核结果连续两次未能达到良好以上,下一年度将不再聘用,考核结果当年为不合格直接解聘。如当年考核中每存在一名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合格,在考核基础分上降低20分。凡解聘的导师需跨一个培养周期(两年)后才可以再次申报导师资格,如果再聘后第一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将永不聘用。自导师实施考核开始,将不再按月发放导师相应薪酬,在考核合格后按年度一次发放并将工作量做有效核算,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发放导师相应薪酬并取消其工作量。

表2 导师履职硕士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与考核表

续表2

5 结 语

研究生导师是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其能力、水平和事业心、责任感、科学素养及对研究生的关心程度、指导投入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前,有关体育类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清晰,执行严格,但其考核与评价标准相对缺失。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应将导师考核纳入评价导师履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核心内容。根据体育学科特点,按照思想道德教育、学术引导与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就业指导与推荐构建导师履职培养第一责任人考核与评价,以导师指导手册的形式记录指导过程,按学时时间评定导师培养投入,从而由导师管理部门实施考核与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提升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导师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类责任人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 发布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精准扶贫在行动,温暖送福进万家
——省文联开展访贫慰问暨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活动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体育类非物质化遗产的角色定位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类体验式德育主题活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