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队奥运参赛年龄特征分析

2020-08-20 05:10刘德民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6期
关键词:奥运冠军平均年龄竞技

刘德民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1 我国羽毛球队奥运参赛年龄特征

1.1 参赛运动员年龄情况

自1992年羽毛球项目作为正式项目进入奥运会后,至今已有7届奥运史,共产生了34项冠军、54枚金牌,其中中国羽毛球队奥运参赛人员达87人次,夺得18项冠军,夺冠率超过50%,可见我国在羽毛球项目上具有很强的统治力。我国奥运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为(24.98±2.96)yrs,男子平均年龄为(25.48±3.30)yrs,女子平均年龄为(24.52±2.56)yrs,男子参赛选手平均年龄大于女子参赛选手,女子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较男子运动员波动小,这也与男女性别差异有关。另外,我国奥运赛场上出现多个兼项选手,有25人参加2次以上及8人参加3次以上奥运会,一方面体现了运动员的利用率较高,是我国运动员培养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对老将的过度依赖,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生力量的培养。我国1992—2016年7届奥运会参赛情况见表1。

1.2 参赛运动员年龄分布特征

根据有关研究可知,首次获得奥运冠军年龄是最佳竞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年龄,标志着运动员步入个人竞技状态巅峰期。钟建萍在《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研究中提出,世界选手首次获得奥运冠军平均年龄,男子平均年龄为(在24.53±2.59)yrs,女子平均年龄为(23.86±2.57)yrs;退役年龄,男子平均年龄为(28.07±1.53)yrs,女子平均年龄为(27.86±2.44)yrs。若以最佳竞技阶段的年龄作为参考,可将运动员按年龄分组如下:男,29yrs≤大龄;26yrs≤偏大 ≤ 28yrs; 23yrs≤正年≤25yrs;年轻≤22yrs。女,28yrs≤大龄;25yrs≤偏大≤27yrs;22yrs≤正年≤24yrs;年轻≤21yrs。通过对1992—2020年(其中2020年参赛人员依据世界羽联最新排名获得)8届奥运参赛年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奥运参赛人员年龄结构呈现近似正态型分布。其中,男女在内部区域分布差异明显,男子运动员尽管以偏大和正年组为主,较于女子运动员,大龄组和年轻组过高,极端化程度较高,侧面反映我国男子奥运参赛运动员有朝向两端的发展趋势,大龄和年轻比例较高,不利人才更新。女子运动员主要以正年和偏大组为骨干,大龄和年轻人员不多,更易形成动态梯队建设。

2006年,21分每球得分制的变革,成为羽毛球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众多研究者也习惯将新赛制作为羽毛球运动发展过程中前(1992—2004年)后(2008—2020年)对比的标志,赛制的改变直接引起制胜规律的变化,也必然引起年龄结构的改变。本文以新赛制作为分界点,对前后奥运会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羽毛球队在奥运会参赛2个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其中男子运动员变化较大,男子运动员由向右偏态型(趋向年轻)转向向左偏态型(趋向偏大)发展,充分证明我国男子运动员年龄发展由年轻力量主导向老将力量发展的趋势。换句话说,前一阶段也暗含着前期存在某个阶段男子后备力量不足的断层现象,后一阶段显示男子运动员大龄和偏大人数居多,正处于对运动员的过度依赖使用时期,存在后期年轻化发展隐患。女子运动员以偏大组和正年组为主要参赛区域,相对稳定。

表1 我国1992—2016年7届奥运会参赛情况

图1为我国8届奥运会(2020年参赛人员依据世界羽联最新排名)参赛人员年龄发展趋势图。我国奥运参赛人员年龄呈现增大上升趋势,男、女运动员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发展路线。调查统计得出,我国参赛人员年龄男、女均为最小21yrs、最大33yrs。横向显示我国8届奥运会参赛选手年龄发展状况,8届奥运会整体平均年龄在25yrs上下摆动,出现2次峰点,分别在1992年和2016年。2008年成为明显拐点(2006年实行羽毛球计分新规则成为主要原因),2008—2020时段平均年龄明显大于2008年前,也预示我国奥运参赛队伍年龄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年龄阶段。其中,男子运动员变化较大,最大时平均年龄接近29yrs,最小时为23yrs。女子运动员主要集中在23~25yrs,且有向年轻发展趋势。1992—2004年4届奥运会,参赛人员平均年龄最高、最低分别为25.62yrs、23.50yrs,男子最高、最低年龄为26.71yrs、23.22yrs,女子最高、最低年龄为24.33yrs、23.08yrs,男子运动员两极分布明显,女子运动员变化较小,比较集中。2008—2020阶段,女队员年龄上下变化较大,更新率较快,男子运动员在2016年前持续上升,导致后备人才缺乏。

1.3 2届及以上参赛经历运动员年龄特征

参加奥运会并获得冠军是所有羽毛球运动员的梦想,而运动员能够参加2次甚至3次奥运会又是何其幸运。经统计发现,参加2届及以上奥运会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共有27人,其中男子运动员13人、女子运动员14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男、女运动员最低年龄均为21yrs,其中男子最高年龄是28yrs、女子最高年龄是29yrs,平均年龄分别为(22.62±1.94)yrs和(23.00±2.32)yrs, 参 赛 年 龄 均 较集中于21~24yrs,都较为稳定,波动幅度小。而参加3届及以上奥运会的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始训平均年龄为(7.63±1.73)yrs,其中男子运动员始训年龄介于5~9yrs,女子运动员最低、最高年龄分别是7yrs、11yrs。大部分的男子运动员始训年龄越早,入选国家队的时间也相对较早。所以,在适宜的年龄阶段,越早接受专业的训练,参加奥运的机会就越大。参加3届及以上的大部分男子运动员都能在到达男子退役平均年龄(28.07±1.53)yrs之前获得奥运冠军。但波动幅度较大,且除了张楠之外大部分男子运动员都是在第二届奥运会上才获得奥运冠军,说明男子羽毛球运动竞技较为激烈,拥有大赛经验对获得奥运冠军有着重大意义。运动员夺冠年龄较为稳定。

1.4 奥运冠军年龄特征

图1 奥运参赛年龄情况表

通过对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奥运夺冠时年龄的统计发现,相对于男子运动员,女子运动员获得首次奥运冠军的年龄大部分都较早于男子运动员,基本稳定(23.86±2.57)yrs。而男子运动员首次获得奥运冠军的年龄波动幅度较大,最低年龄是22yrs,最高年龄是32yrs。拥有2次奥运冠军头衔的运动员都是在连续的两届奥运会中获得,男子运动员第二次夺冠的最低和最高年龄分别是27yrs、33yrs,女子运动员第二次夺冠的最低、最高年龄分别是25yrs、33yrs。虽然夺得奥运冠军年龄存在一定的普遍规律,但是在我们掌握普遍规律的同时也应看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时刻关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充分尊重和挖掘每一位有获得奥运冠军潜力的运动员,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2 年龄成因

2.1 竞技能力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

同所有事物发展一样,运动员竞技能力必然经历提高—成熟—消退的过程,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因此运动员只有遵循时间特征的固有规律进行训练活动,才有可能达到竞技水平的巅峰。

2.2 个体差异因素

不可否认个别运动员天赋比较好,成材期较早,保持状态更长。一些运动员如36yrs的林丹超出退役年龄(28.07±1.53)yrs,仍然处于第一集团,其天赋出众、最佳竞技年龄得到很好延续。

2.3 制度影响

举国体制,一方面促使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给中国羽毛球队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丰厚的条件也消极地纵容,导致成材率低,有厚度没质量,造成许多运动员大龄化、年轻运动员达不到顶级水准等现象。

3 对 策

3.1 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形成过程的客观规律

在适宜的年龄阶段对运动员实行较早的全程性多年训练,根据每一阶段的年龄特征采用相应的负荷量度进行科学性训练。

3.2 充分尊重并发现个体差异

在每个训练阶段过程要时刻关注并发现运动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不要因为运动员在同一训练阶段过程对技战术的理解和吸收表现出不同的接受能力,而不尊重那些接受能力差的运动员。

3.3 完善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

在保证运动员基本福利待遇的同时,应根据每名运动员训练刻苦的程度和自身进步幅度实施不同的福利待遇,给运动员一定的训练压力,从而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战术能力。通过对运动员实施爱国教育,可激发运动员强烈的为国争光的愿望,从而实现目标。

猜你喜欢
奥运冠军平均年龄竞技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中国第一个中级别举重奥运冠军
———占旭刚4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贵州老太剪奥运冠军像献礼奥运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