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机策略理论的医学英语学习实证调研
——以皖南医学院为例

2020-08-21 07:47章洪流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学院动机学习者

章洪流

皖南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1 问题的提出

高等教育是为国家未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的,高等教育水平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第48条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018 年教育部“加强高校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工作会议”要求高校应致力于培养“专业+专业领域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科研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专门用途英语(通称医学英语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EMP)的应用能力教育,培养学生搜索、阅读英语原版医学材料、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会议或讲座报告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目前,国内研究者在EMP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李卿[1]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对学术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卢凤香等[2]以首都医科大学教改实践为例,对ESP理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但在调查分析医学院EMP需求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动机策略激发课内外EMP学习动机的综合调查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运用动机策略理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和ESP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对EMP学习需求和EMP实施效果的实证调查,运用动机策略对EMP语言输入和输出形式、方式和EMP评价模式提出建议。

2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依据

Hutchinson等[3]把外语教育分为通用英语(EG: General English)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又把ESP被分为学术英语(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和行业英语(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Jordan[4]则细分EAP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 。医学英语(EMP)作为ESP的分支,是为满足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术和专业发展需求出现的,EMP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将医学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培养医学大学生职场相关环境、专业发展环境下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EMP在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上有其专业特征,内容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医学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根据这些特点,ESP有三个基本原则[5]:“真实性”(authenticity)原则、“需要分析”(need analysis)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动机策略包括动机教学策略和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通常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有明显的时效性和目的性,一般是为在某一时间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学习行为;深层动机一般与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学习动力来自对知识或文化本身的兴趣[6]。Dörnyei[7]建议从四个环节触发并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即创造基本激发动机环境、激发学习者初始动机、维持并保护学习动机和鼓励积极的反思性自我评价。Dörnyei等[8]还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10个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宏观策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正确说明学习任务;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信心;使语言学习生动有趣;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增强学习者的目标意识;让学习者熟悉目的语文化。

文秋芳[9]以Swain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针对如何提升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外语学习效率问题,提出外语教学中的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输出是语言学习驱动力,也是语言学习目标。因此,输出驱动不仅能激发语言学习者学习新的语言知识的内在动机,而且能增强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目标意识。本研究通过问卷方式对皖南医学院学生的EMP学习开展调查,了解医学院EMP的实施现状及实施效果,发现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动机策略理论和输出假设理论,对大学生EMP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式、方式和评价模式等提出建议。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问题与对象

学生对EMP课程内在需求有哪些?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和水平评价如何?如何评价EMP课程实施效果?本研究对象为皖南医学院2017级二年级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麻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及医学信息学院学生。调查对象均全程经历了皖南医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即3个学期通用英语教学和1个学期EMP实施情况。

2.2.2 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采用结构式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本课题组设计的“《医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1)学生信息。专业、性别;(2)学生对EMP课程教学意见调查表,共13个问题:学生自我英语能力评价;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需求;学生对EMP课堂教学看法、课程设置和个人EMP学习状况等。问卷采用Likert Scale 等级量表形式,选项为“很满意”“很重要”“完全需要”到“很不满意”“很不重要”“完全不需要”,程度逐渐增加,本问卷量表Cronbach’s Alpha=0.878,大于0.8,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EMP课程结束后,经与授课教师协商后,本问卷通过“问卷星”向学生发布,一周后通过问卷星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处理。

3 医学英语课程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收到有效结构问卷答卷1 745份,其中,男生560人(32.09%),女生1 185人(67.91%);护理学院581人(33.3%);临床医学院254人(14.66%);麻醉医学院203人(11.63%);人文与管理学院166人(9.51%);医学影像学院149人(8.54%);公共卫生学院146人(8.37%);法医学院101人(5.79%);口腔医学院83人(4.76%);药学院50人(2.87%);医学信息学院12人(0.69%)。本次调查还收到有效开放式问卷148份。调查对象涵盖专业面广,涉及医科、工科和人文科学院,调查对象代表性充分。

3.2 EMP课堂实施效果

3.2.1 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自我评价

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对个人整体英语能力和水平满意度不高(满意度<15%),对个人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医学英语词汇能力的满意度更是低于10%。这也基本符合被调查学生实际英语基础(表1)。

表1 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自我评价

3.2.2 学生对EMP课程的需求

统计显示,学生对提升医学英语基本技能的内在需求很高,91.08%的学生表示非常需要提升医学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工作环境英语听力能力需求的比例达95.48%;90.75%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提升医学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实际工作中英文资料阅读能力的要求最高达94.38%;另外,非常需要提升医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学生占比为87.47%,特别是满足实际工作中论文、报告和工作邮件的英文写作能力需求更高,均超过89%;对医学英语口语能力需要提高的学生占84.87%。

3.2.3 学生对EMP评价

就医学英语教材的难易度和教材语言来说,62%以上的学生对教材表示满意;对EMP课堂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学时设置满意度分别为67.32%,61.09%,62.26%(表2)。

回收的148份开放式问卷调查显示: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内容是医学英语词汇(38人,25.68%)、课文翻译(16人,10.81%)、英文原版医学视频(14人,9.46%)等;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活动有;小组医学英语专题学习报告(69人,46.62%)、英文原版医学视频视听、翻转课堂教学等。另外,问及专业英语课程使自己哪些方面得到提升时,33.11%、22.3%的学生认为个人在专业英语词汇能力、专业英文阅读能力有提升;12.84%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课程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加深有帮助。

表2 学生对EMP课堂教学评价的描述性统计

4 EMP课程调研启示

以上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认识到自我英语学习和医学英语能力的短板,提升医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内在需求强劲,对课堂实施效果期待较高,但EMP课程对个人实际能力如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能力提升等效果不明显。因此梳理医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学习内在需求、学生对EMP课程教学活动及成效的期待落差,运用动机策略,从EMP课程氛围营造、兴趣开发、小组合作、评价监督、任务设计、目标建构[10]多角度,触发医学生EMP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境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围绕EMP语言输入与输出形式、方式和考核模式,把学生的内部需求转化为EMP学习动力。

4.1 氛围营造

(1)围绕医学英语输出方式,通过“选、调、改、增”[11]整合EMP课程教学材料,唤起学生内在兴趣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坚持EMP课程教学三原则之“真实”原则,选取“地道、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创造医学氛围。如选取英文原版医疗剧、医学及医学相关内容的英文讲座视频、医学专业书籍、论文摘选、重大卫生健康事件的追踪报道等;根据各专业学生实际、生活实际调整现有教学素材顺序,修改教材课后练习以丰富学生课内外医学英语语言输出形式,以语言输出驱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如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之际,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素材,通过检索、筛选关于新冠肺炎的新闻报道、防范手册、相关知识科普、相关论文等英文原版素材,通过音频、视频、文本材料的学习和测试,帮助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科学防范宣传;通过系列“真实”的医学语言输入,掌握临床诊疗、护理、预防、公共卫生管理、康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心理管理、医药器械等各专业相关术语;通过对比中外不同抗疫模式和相关新闻报道,重新认识西方价值观、新闻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2)模拟职场环境,激发医学生未来职业愿景,触发医学生学习情景动机。根据不同教学素材,设置不同职场环境,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体验职场环境。如利用英文原版医疗影视剧视频、病患入院出院流程、查房流程及病历写作教学活动等开展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医疗职场工作。

(3)模拟专业发展环境,激发医学生个人发展动机。模拟个人简历写作、工作面试、留学申请、研究生复试面试等环境,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勾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

4.2 实施“EMP互联网+”

网络环境的开放、包容和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EMP资源;通过多维度互动渠道,使其及时获取信息反馈。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其提供原汁原味的、地道的医学英语学习素材;建设符合本校特色的医学英语语料库,与专业教师同行合作、与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合作,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同行和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优势,创造“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的EMP互动共同体,共同建设EMP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开展EMP形成性评估,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3 形成性评价模式

利用超星学习通、阿里云钉钉、雨课堂、讯飞FiF智慧教学或华为云等在线教育平台,推送EMP语料资源;开展在线测试、自我评价、同侪互评、师生互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EMP创新性活动,如项目申报、作品发表、资格证书考试、EMP知识竞赛等,并将学生参与的创新性成果计入学业成绩;在线发起话题开展交流互动等。平台忠实记录学生学习轨迹,汇总生成学生日常学习成果,构成形成性评价个人电子文件档案。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进而激发其目标掌握动机和目标唤起动机。也有利于线上、线下课堂的优势互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EMP学习动机。

5 结 语

本研究在对医学院学生EMP学习的认知、动机、需求及评价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医学院对EMP的需求及其实际实施效果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并提出了运用动机策略理论和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围绕学生动机需求,改进语言输出方式和形式,精心设计EMP实施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促进其自主学习,提升EMP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猜你喜欢
医学院动机学习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新乡医学院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