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与会计演进

2020-08-21 08:56叶康涛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市场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摘要】会计对于市场的良好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反过来, 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对于促进会计技术演进也具有重要影响。 探讨资本市场乃至广义的资产市场的发展对于会计业绩评价、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影响,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在会计演进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借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管理职能, 从而将会计与市场的关系置于一个更为广阔和互动的视角上去审视。

【关键词】市场;会计演进;会计业绩评价;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15-0009-3

会計技术对于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良好运作具有重要的作用[1] 。 然而,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 各类市场的发展和有效运转, 对于会计技术演进亦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从会计业绩评价、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三个方面讨论市场发展对会计技术演进的重要意义。

一、资本市场发展与会计业绩评价

在会计业绩评价中, 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是究竟看利润指标, 还是看现金流指标。 利润指标的支持者认为, 利润基于权责发生制, 从而能够更准确、合理地反映企业业绩。 但现金流指标的支持者认为, 现金为王, 如果没有现金流, 即便有利润, 企业仍有可能破产。 因此, 评价一个企业的业绩, 究竟是看利润指标, 还是看现金流指标, 往往成为一个现实难题。

如果我们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 则利润与现金流之间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解决。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实质, 是从利润指标中扣除资金占用的资本成本,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标的内在统一。 例如, 某个企业面临一个大客户的订单, 该订单总价值为1000万元, 能够给企业带来100万元的利润, 但该客户提出一年后才能支付货款。 那么, 该企业是否应接受该订单呢?如果从利润指标来看, 由于该订单能够带来100万元的利润, 因此应该接受该订单; 但从现金流指标来看, 接受该订单则需要企业垫付一年的资金, 会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 因此应该放弃该订单。 问题似乎陷入了僵局。

然而, 如果我们采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分析, 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假设该企业的融资成本是8%, 那么企业就应该接受该订单, 因为订单利润是100万元, 为此需要垫付一年货款的资金成本是80万元(1000×8%), 扣除资金成本, 其经济增加值是20万元。 如果企业由于这笔赊销行为而导致现金流紧张, 那么它可以向外融资, 并且只需要付出80万元利息就可以融到1000万元的资金, 因此, 该企业并不会面临现金流压力, 扣除利息成本, 该企业还可以实现20万元的利润。 反之, 如果该企业的融资成本是12%, 那么就不应接受该订单, 因为此时其经济增加值是-20万元。 虽然从利润角度来看, 这笔业务的利润是100万元, 但这笔交易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 如果企业通过向外融资1000万元来缓解资金压力, 那么该企业需付出120万元的利息, 从而实际上亏损20万元, 因此不应接受该笔订单。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 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 完全可以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将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标统一起来。 或者说, 如果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来进行业绩评价, 则并不会面临利润与现金流的两难选择问题。

虽然经济增加值指标提供了一个更为优良的业绩评价思路, 但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应用, 依赖于一个关键前提, 即企业能够以预期的融资成本很容易地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 仍以上述例子进行说明, 假设企业基于8%的融资成本做出了接受该订单的决策, 几个月之后, 由于现金流紧张, 企业准备通过融资来弥补其营运资本的不足, 却发现市场上资金较为紧张, 并不能以预期的8%的融资成本融到所需资金, 此时融资成本上升到了12%, 甚至有可能完全融不到资金, 那么该企业很可能因为现金流断裂而破产。 因此, 该企业当初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同意接受该订单的决策就是错误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虽然经济增加值指标统一了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标, 解决了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内在矛盾, 但经济增加值指标应用的有效与否, 取决于企业外部是否存在一个有效运转的资本市场。 这个资本市场应该能够保证企业以事先预期的资金成本随时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足够的资金。 如果外部资本市场不够有效, 不能保证企业可以随时以事先预期的资金成本获得足够的融资, 那么企业就难以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因为它无法确定未来真正需要资金时, 能否以预期的成本融到足够的资金。

总之, 经济增加值指标以考虑资金成本的方式, 将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标统一起来, 从而使企业可以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做出更加明智的经营决策, 克服利润指标和现金流指标各自的不足。 然而, 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应用效果, 取决于外部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 如果存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外部资本市场, 那么就可以基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做出明智的经营决策。 从这个角度来说, 资本市场发展对于会计业绩评价至关重要。

二、资本市场发展与预算管理

资本市场发展不仅对于业绩评价至关重要, 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也有着重要影响。

预算的本质是资金在各类项目之间的分配。 假设某企业内部目前共有五个项目, 各自所需的投资额和预期回报率分别为:A项目(100万元, 30%);B项目(200万元, 25%);C项目(100万元, 20%);D项目(150万元, 15%);E项目(150万元, 10%)。 如果企业只有400万元资金, 那么显然应该仅投资A、B、C三个项目, 因为投资这三个项目可以在给定的预算资金规模内获得最高的收益[100×30%+200×25%+100×20%=100(万元)]。 图1列示了给定资源条件下进行预算资源配置的情况。

然而, 這种预算思维是在给定资源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思路。 假设企业能够以9%的资本成本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得足够资金, 那么显然上述五个项目都应该给予支持。 此时, 企业可实现收益=100×30%+200×25%+100×20%+150×(15%-9%)+150×(10%-9%)=110.5(万元)。 进一步假设企业将资金借给外部资金需求方, 可以获得21%的投资回报率, 那么只应该支持A和B这两个项目, 并将多余的资金借给外部资金需求方。 此时, 企业可实现收益=100×30%+200×25%+100×21%=101(万元)。 无论哪种情况, 企业都可以实现比原来给定预算资金规模内100万元更高的收益。 图2列示了考虑外部资本市场时的预算资源配置情况。

上述例子表明, 是否考虑外部资本市场, 对于企业预算资源配置管理存在显著影响。 更重要的是, 在考虑了外部资本市场之后, 企业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企业预算管理被视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 然而, 这里的例子也表明,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转需要结合外部资本市场考虑。 企业预算管理常见误区之一就是忽视了外部资本市场, 或者说, 忽视了企业资金的外部机会成本。 理论上而言, 只要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资金的外部机会成本, 则项目可行, 如果企业内部资金不足, 可以通过融资完成项目。 反之, 如果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资金的外部机会成本, 哪怕在企业内部属于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项目, 也不该投资, 而应把节省下来的资金借给外部资金需求方。 通过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外部资本市场进行融合贯通, 企业通常可以实现更高的预期收益。 但这种管理策略的实施前提是, 具备一个有效发展的外部资本市场。 许多中国企业倾向于构建集团, 并通过集团内部的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而不是依赖外部资本市场, 主要还是由于我国外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2] , 而这反过来也阻碍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三、资产市场发展与会计核算

William R. Scott在其会计名著《财务会计理论》中提出, 理想环境下的会计计量应该是现值计量模式, 因为这能够提供完全相关且可靠的财务报表[3] 。 近年来, 国际会计准则日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也是基于上述理论观点。 然而, 现值计量模式要想真正达到理想状态下的应用, 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入账; ②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以现值计量。

从第一个条件来看, 在资产端, 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无形资产, 例如品牌、客户关系、数据、企业文化、管理技术等, 由于缺乏可靠计量, 尚无法入账。 在负债端, 情况相对乐观,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一些外部社会成本, 例如环境污染、员工身心健康成本等, 尚无法由企业承担, 从而并未入账。 不过, 随着环保力度和个体维权意识的增强, 相信以前尚未入账的这些负债将逐步从表外转入表内。

从第二个条件来看,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已经入账的资产和负债, 其账面价值往往严重偏离现值。 在这方面, 负债端情况相对乐观, 长期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现值计量模式。 短期负债虽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其账面价值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等于现值, 但因为短期负债的还款期都比较短, 因此是否考虑利息对于金额影响不大, 因此用本金替代负债现值也并无大碍。

相比之下, 资产端的现值模式运用困难较大, 除了一些短期资产例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 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严重偏离现值, 并且这种偏离程度随着资产变现周期延长, 偏离程度加大。 例如,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值之间的偏离度要远大于存货。 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资产减值会计来降低这种偏离度, 但是:①这种后续计量只是考虑了资产贬值情况, 并没有考虑资产升值情况; ②Scott认为, 资产现值既可以通过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方法, 也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确定, 理想环境下这两种方式是等价的, 但现实环境中由于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困难性, 资产现值以及减值会计的良好应用, 仍有赖于完备的资产市场来提供准确的资产现值信息。

总之, 虽然Scott在理论上证明了现值会计是一种更为优良的会计计量模式, 但这种模式的良好应用需要有一个完备的资产市场。 这个市场应该能够提供所有资产和负债的价格信息, 以及市场的价格信息能够有效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现值。 因此, 就这个角度而言, 会计计量的演进和完善, 同样离不开资产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 各类市场的发展, 已经极大地促进了会计核算的完善。 例如, 专利技术的估值在过去极为困难, 但随着技术转让市场的发展, 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再比如, 由于过去难以计量股权激励成本, 从而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里对其予以反映。 但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 人们已经能够基于股票期权定价模型和股票市场参数来较好地估计股权激励成本[4] 。 当所有的资产都具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时, 实现Scott笔下理想环境下的会计计量模式就为期不远了。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 1 ]   叶康涛.会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J].会计之友,2019(22):2 ~ 9.

[ 2 ]   乔菲,叶康涛,倪晨凯.企业集团的声誉传染效应[Z].工作论文,2019.

[ 3 ]   William R. Scott著.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0 ~ 59.

[ 4 ]   Wayne Landsman,Ken Peasnell,Peter Pope,Shu Yeh.Which Approach to Accounting for Employee Stock Options Best Reflects Market Pricing?[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203 ~ 245.

猜你喜欢
市场预算管理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