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滨教授电针治疗视力障碍经验撷菁*

2020-08-23 09:41李密密马金成高维滨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筋视神经电针

李密密,马金成,高维滨

(1.丽水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丽水 323000;2.丽水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丽水 32300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哈尔滨 150001)

视力障碍(visual impairment)即单眼或双眼全部视野的视力下降或丧失。目前对视力障碍的治疗尚缺乏有效、合理的治疗手段。高维滨教授在治疗眼肌麻痹案时,观察到某些伴有的视力障碍的患者,其视力亦明显好转,于是对眼部解剖学、眼科学等研究后开始电针治疗视力障碍的临床观察,疗效显著,逐步确立了电针治疗视力障碍的思路。治疗视力障碍疗效显著。现将高维滨教授运用“眼部电针”治疗视力障碍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并附最新验案3则。

1 经验总结

1.1 以“肝受血而能视”为理论指导 “肝受血而能视”出自《素问·五脏生成》[1],强调了视瞻功能与肝血密切相关。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是其主要功能特点,肝为血海,调解血量,“目得血而能视”。目与肝的联系主要体现于以下3个方面:1)肝开窍于目。《素问·金匮真言论》[1]云:“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灵枢·五阅五使》[2]曰:“目者,肝之官也”,均指出目为肝之外窍,受肝所藏之血滋养。2)肝脉上连目系。《灵枢·经脉》[2]云:“肝足厥阴之脉……上入颃颡,连目系。”肝脉为精血上注于目的窍道。3)肝气通于目。《灵枢·脉度》[2]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血为体属阴类,用事在肝气,肝气疏泄适度,气机条达,肝中精血始能循经上养于目。笔者治疗视力障碍的目的是“目得血而能视”,而眼底脉络是“目得血”的最直接通道,故高教授认为疏通眼底脉络是治疗视力障碍的关键所在。

1.2 以“筋”取穴,疏通脉络

1.2.1 理论基础 “筋”与“脉”关系十分密切,在《黄帝内经》原文中,“筋”与“脉”常常并称为“筋脉”。如《灵枢·寒热病》[2]曰:“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直将筋脉的关系,比若皮与肤、肌与肉、骨与髓,强调了筋脉在结构上的密切相关性。又如《经络腧穴学》[3]将经筋视为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可见“筋”与脉为系,运行纵横交错,只有“经筋”正常,全身气血运行才能通畅。故而“筋”与“脉”的关系是高教授从“筋”取穴,疏通眼底脉络的依据之一。

肝主筋、主疏泄,《灵枢经·大惑论》[2]云:“筋之精为黑眼。”精生气,气成形,有人[4]认为有形的“黑眼”应为黑睛及其后面的包含物。《素问·生气通天论》[1]云:“骨正筋柔,气血以流。”高教授认为从“筋”取穴,调筋、理筋以使筋柔,局部调整经筋的阴阳气血,达到平衡阴阳、畅通经络的目的,疏通眼底脉络,“目得血而能视”。高教授常言:“行车先铺路、启门先解锁,路通、锁解,气血自达。”故模拟肝主筋、主疏泄,调节血量的功能是高教授从“筋”取穴,疏通眼底脉络的又一依据。

1.2.2 新穴定位及操作方法 新穴取穴见图1,共4穴:1)上明(眼球上正中偏颞侧2~3 mm处,上直肌附着点)。2)内明(上明穴与睛明穴之间眼眶内,上斜肌处)。3)下明(眼球下正中向内2~3 mm处,下直肌附着点)。4)球后(下明穴偏颞侧0.5 cm眶内,下斜肌处)。

操作方法:选用0.25 mm×40 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华佗牌,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及长城牌KWD-808I电麻仪。患者仰卧位,嘱其双目闭合、放松眼部肌肉,穴区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食指指腹轻轻按压在眼睑上协助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直刺,进针深度在17 mm以内为宜。针刺过程中动作需清灵柔和。连接电极,上明与球后、内明与下明两两一组形成回路,选择密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度(约0.5 mA),为避免电适应现象,通电期间每10 min调节1次电流强度,电刺激30 min后,小幅度捻转出针。

1.2.3 注重电针 基于西医学局部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高教授认为治疗视力障碍类疾病的关键是改善眼底血液循环,以“筋”取穴的基础上,要注重电针的应用。高教授认为“眼部经筋电针”治疗视力障碍机制可能以下3个方面。其一,解除动脉血管痉挛:电流沿针体、经筋传导可达眼底,电流产生的振动作用可以解除动脉血管痉挛;其二,减小血管外周压力:电流的传导可以调整眼底血管周围组织关系,减轻血管外周压力,改善眼底供血;其三,促进神经纤维修复与再生:电流传导作用于神经纤维,促进其修复与再生,进而改善视神经损伤或萎缩。综上所述,眼部经筋电针疗法,除了针尖对经筋点的直接刺激,由电针仪产生、经针灸针和经筋的传导、到达眼底的电流的作用十分重要,该电流触及到针灸针无法触及的部位,打破了针刺作用的局限性。现代研究已表明[6],只要视路存在未完全受损的结构,就有可能通过残余视觉激活,获得视觉的改善。

1.2.4 规避出血 高教授时常告诫:“有效规避出血是治疗视力障碍的先决条件。”眼眶内血运丰富,眼球周围组织疏松,眶内针刺易致出血,而血液蓄积可以产生眶内血肿,临床可出现由一侧眼眶血肿引起的急性高眶压,表现为眼球突出伴有胀痛、恶心、呕吐、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甚至丧失,因此风险较大。令诸多针灸名家对眶内针的研究望而却步,高教授基于对眼肌麻痹几十载的治疗经验以及对眼部解剖的研究,举一反三,异病同治,采用针尖刺向眼肌的附着点(中医曰经筋)配合电针治疗视力障碍,临床验证该疗法可有效规避出血风险,疗效显著。高教授认为针刺眼外肌及其附着点能够规避出血的原因有3点:1)进针时:进针深度控制在17 mm以内;基于解剖学的研究,对进针位置(即新穴的定位)有所把控,如针刺上明穴时,避开眼球上正中点,选取正中点偏颞侧2~3 mm处,目的是避开眶上动脉。2)留针过程中:在肌肉肌腱结构致密,对针尖起包裹作用,对抗来自患者眼球非自主转动产生的拉力,使针尖避开眶内血管,减少出血几率。3)出针时:采用缓慢捻转出针法,高教授认为小幅度缓慢捻转出针可以避免因肌丝缠绕针体造成的出针困难,减少牵拉力度,防止碰触血管。

2 典型病案

2.1 脉络膜新生血管 患者女性,72岁,2019年4月24日初诊。患者自述2015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清,经哈医大一医院诊断为右眼脉络膜新生血管,住院治疗十日余,效果不显。2019年1月左眼出现类似症状,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病程中无眼痛,眼红,晨光,流泪等症。无明确眼部外伤史。2019年4月1日至哈医大四院眼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经左眼玻璃体注药(雷珠单抗注射液0.05 mL)术等治疗,疗效不显。既往高度近视20余年,无家族史。自带病志(2019年4月4日)示:裸眼视力:右眼指数,左眼0.05;矫正视力:右眼0.06,左眼0.2。眼压:右眼18 mmHg(1 mmHg≈0.133 kPa,下同),左眼 15 mmHg。右眼角膜光泽,前房常深,房水清,晶状体混浊,眼底豹纹状改变,可见萎缩灶。左眼角膜光泽,前房常深,房水清,晶状体混浊,眼底可见萎缩灶。查其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无其它阳性体征。舌质黯,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青盲,血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取穴(见图1):上明(眼球上正中向外2~3 mm处,上直肌附着点)、内明(上明穴与睛明穴之间眼眶内,上斜肌处)、下明(眼球下正中向内2~3 mm处,下直肌附着点)、球后(下明穴外0.5 cm眶内,下斜肌处),均取双侧。操作:患者仰卧位,采用0.25 mm×40 mm安迪牌针灸针,每穴直刺进针17 mm以内,连接长城牌KWD-808I电针仪,选择密波,上明与球后、内明与下明,两两形成回路,电流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约0.5 mA),通电30 min,结束后缓慢捻转出针,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1次后患者自述视物光感增强,视物模糊减轻;1个疗程结束,患者视力明显好转,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2,左眼视力0.4。1个月后随访视力稳定。

按语:脉络膜新生血管见于多种疾病,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等。故高度近视20余年可能是本案发生的始动因素。目前西医学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是本病形成的标志,而本案经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临床疗效不佳。因脉络膜承担视网膜外三分之一的血供,故脉络膜新生血管亦是视网膜缺血的代偿性改变之一,高教授认为治本在于解决局部缺血。高教授认为,其一:电流沿针体、经筋传导能够直达眼底,电流产生的振动作用可以,解除动脉血管痉挛,恢复其正常供血机能;其二:利用电流的传导可以调整眼底血管外各组织间结构关系,减轻血管外周压力,促进血液流通,改善眼底供血。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疏通眼底脉络,缓解血管增生。本案患者系因用目太过,神水暗耗日久,血络瘀滞,神光衰微,发为青盲。眼部经筋电针,行血通络,祛瘀明目,故疗效显著。

2.2 视神经萎缩 患者女性,68岁,2019年4月24日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经哈医大一院眼科诊断视神经萎缩,治疗无显效。10年来视力进行性减退,过马路等日常活动不能独立完成。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无家族史。现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06,不能矫正。眼底检查:双眼视乳头边界清,色苍白,视网膜动脉细,黄斑部中心凹反射可见。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査提示双眼视神经传统通路异常。查体:血压:140/85 mmHg,双眼视物不清,1 m内尚可,视野未见明显缺损,无其他阳性体征。舌质淡,舌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青盲,气滞血虚证。西医诊断:双眼视神经萎缩。取穴(见图1):上明、内明、下明、球后,均取双侧。操作:患者仰卧位,采用0.25 mm×40 mm安迪牌一次性针灸针直刺进针17 mm以内,连接长城牌KWD-808I电针仪,选择密波,上明与球后、内明与下明,两两形成回路,电流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约0.5mA),通电30min,结束后缓慢捻转出针,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治疗2次后患者自述眼前光感增强,高教授判定为治疗有效;1个疗程后,患者自觉视力明显提高,可独自完成过马路等日常生活,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视力0.2。1个月后随访视力稳定。

图1 针刺穴位示意图

按语:视神经萎缩指外侧膝状体以前的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力减退并丧失,视野变化,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视盘部位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减少或消失,眼底表现为视盘苍白,高教授认为治本亦在解决局部缺血,异病同治,采用眼部经筋电针,一方面改善眼底供血,另一方面,高教授认为电流传导作用于神经纤维时,促进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改善视神经萎缩。中医学将视神经萎缩归于“青盲”的范畴,本案属气滞血虚证,此时针刺治疗疏通眼区经气,气行则血行,神水充足,神光自现,故疗程短、疗效显著。

2.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患者男性,73岁,2019年4月2日初诊。患者自述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骤然失明,遂就诊于哈医大一院,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入院治疗疗效不佳。既往血压偏高,无家族史。查体:血压145/88 mmHg,左眼视力光感,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无明显眼痛、眼胀,纳可,寐安,二便调。舌黯,苔薄,脉沉弦。中医诊断:暴盲,脉络瘀阻证。西医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取穴(见图1):上明、内明、下明、球后,均取双侧。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采用0.25 mm×40 mm安迪牌一次性针灸针直刺进针17 mm以内,连接长城牌KWD-808I型电针仪,密波通电30 min,上明与球后、内明与下明分别连接导线,两两形成回路,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约0.5 mA)。每日1次,治疗3次后患者左眼前出现手动影;10次后左眼视力1 m内尚可;继续治疗至20次左眼视力0.8,查视野、眼底均无异常。1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

按语: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内血流急性梗阻。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内层血供中断,引起急性缺血,使视功能急剧障碍,甚则致盲。中医学上认为该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出现严重紊乱而引起的血脉瘀阻。基于现代医学局部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高教授认为局部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粥样硬化是本病始动因素,局部血液及血流变失调是重要环节,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改善眼底血液循环,运用眼部经筋电针,亦有助于建立侧支循环。本案患者系因年老体衰,神水不足,血络不畅,瘀血阻滞,神光骤衰,发为暴盲。运用电针,行血通络,祛瘀明目,疗效显著。

3 小结

视力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限制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社会劳动职能,疾病种类繁多。高维滨教授运用“眼部经筋电针”治疗视力障碍优势在于:1)注重疏通眼底脉络,使“目得血而能视”:采用眶内针法,直接针刺肌肉肌腱,通过电针加深加强针刺作用,直达病位,改善眼底血液循环,修复视神经。2)以“筋”取穴,规避出血风险:利用肌肉肌腱致密的组织结构固定针尖,能够限制针体在眶内的活动范围,同时,根据解剖严格取穴,精巧控制进针部位,均避免了针尖碰触血管。高维滨教授提出运用“眼部经筋电针”治疗视力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3点:其一:电流沿针体、经筋传导能够直达眼底,电流产生的振动作用可以,解除动脉血管痉挛,恢复其正常供血机能;其二:利用电流的传导可以调整眼底血管外各组织间结构关系,减轻血管外周压力,促进血液流通,改善眼底供血;其三:电流传导作用于神经纤维时,促进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改善视神经损伤或萎缩。高教授治疗视力障碍,兼顾视神经与眼球供血两方面,故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经筋视神经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与肿瘤相关的视神经病变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