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菌群移植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发挥对帕金森小鼠的保护作用*

2020-08-23 10:15叶明张丽娜谢静时鹏刘晓林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爬杆粪菌纹状体

叶明, 张丽娜, 谢静, 时鹏, 刘晓林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4)

帕金森病(p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基底神经节运动障碍性疾病[1-2],其病因非常复杂[3-4],通常在PD运动障碍症状出现之前PD患者脑内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就已经丢失[5],这一特征与其多因素病因相结合,阻碍了针对该疾病进展的适当疗法的发展[6]。研究表明,Th17/Treg细胞功能的失衡可加重PD的进程[7]。临床研究发现,在运动障碍发生之前往往会伴随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8],提示PD的发生可能与粪便菌群失调相关。Zhou等[9]的研究证明,粪便菌群能够通过增加PD小鼠的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或功能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另有报道称粪便菌群能调控Th17/Treg平衡[10]。因此,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拟通过采用粪便菌群移植治疗PD小鼠,探讨粪便菌群是否能够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发挥对PD小鼠的神经起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菌群移植法治疗PD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新方向。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药物与试剂 MPTP(阿拉丁试剂)、抗生素(美仑生物),小鼠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ELISA检测试剂盒(武汉优尔生),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γt,RORγt)抗体(武汉博欧特),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全蛋白提取试剂盒、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羊抗兔IgG-HRP、SDS-PAGE凝胶制备试剂盒、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状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β-actin抗体(万类生物),TRIpure、Super M-MLV反转录酶、RNase inhibitor、2×Power Taq PCR MasterMix(北京百泰克生物),SYBR Green、抗荧光淬灭剂(北京,Solarbio),PVDF膜(美国,Millipore)、预染蛋白分子量标准(加拿大,Fermentas)、脱脂奶粉(伊利实业)、CD4荧光抗体(美国,NOVUS)、FOXP3荧光抗体(美国,Santa)、RORγt荧光抗体(美国,Thermo Fisher),FITC标记山羊抗小鼠IgG、FITC标记山羊抗兔及Cy3标记山羊抗大鼠IgG、DAPI(碧云天生物)。

1.1.2动物 6周龄健康雄性C57小鼠,体质量(22±1)g(辽宁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3主要仪器 显微镜拍照系统(DP73,OLUMPUS)、显微镜(OLUMPUS,BX53)、水平摇床(WD-9405B,北京六一)、微量移液器(Proline,BIOHIT)、超纯水系统(NW10LVF,Heal Force)、电泳仪(DYY-7C,北京六一)、转移槽(DYCZ-40D,北京六一)、酶标仪(ELX-800,BIOTEK)、电热恒温培养箱(DH36001B,天津泰斯特)、真空干燥箱(DZF-6050,SYSBERY)、荧光定量PCR仪(Exicycler 96,BIONEE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型号UV752N)。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 将18只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昼夜各12 h,温度(22±1)℃,湿度45%~55%,自由饮食。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粪菌移植对照组、粪菌移植组,每组6只。

1.2.2制作PD模型 造模前9 d,后两组小鼠每日予200 μL抗生素混合物(1 g/L杆菌肽+0.5 g/L庆大霉素+0.2 g/L环丙沙星+1 g/L新霉素+1 g/L青霉素+1 g/L甲硝唑+0.5 g/L头孢他啶+0.5 g/L万古霉素+2 g/L链霉素)灌胃,持续7 d后停止灌胃2 d。造模开始,将MPTP溶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按照每公斤体质量20 g/10 L的剂量对粪菌移植组及移植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每隔2 h注射1次,共4次,建立PD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1.2.3粪便菌群移植 PD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每日收集正常对照组小鼠的新鲜粪便颗粒,同天收集的所有粪便颗粒立即用无菌PBS(1个粪粒/mL)浸泡15 min,摇匀后4 ℃离心5 min,取悬浮液继续离心洗涤,将最终的菌悬液以40 %无菌甘油稀释至终浓度为20 %,每天取200 μL菌悬液(约含1011CFU/L)对粪菌移植组小鼠灌胃1次,共7 d。粪菌移植对照组采用等剂量PBS与甘油的混合物灌胃。

1.2.4行为学训练 MPTP给药后第5天,制作一个直径为1 cm、长0.5 m并且顶端固定有一个直径为2 cm的球形突起的杆,并且缠上纱布,杆竖直放置,小鼠头朝下放到爬杆顶端的小球上进行爬杆训练;将小鼠的前爪放在水平绳索上进行牵引训练,每天1次,连续3 d。

1.2.5爬杆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行动能力 训练完成后进行正式实验,记录小鼠从开始运动到返回杆底部的时间,对每只鼠进行3次实验,每次间隔5 min,取平均值进行统计[9-11]。

1.2.6牵引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 训练完成后将小鼠的前爪放在水平绳索上观察10 s,后肢的放置位置评分为1~4分,最低分表示最严重的缺陷。评分标准:动物用两只后爪抓绳子的得4分,一只后爪抓绳子得3分,两只前爪抓绳子得2分,一只前爪抓绳子为1分;每只小鼠进行3次实验,每次间隔5 min,取平均值进行统计[9-11]。

1.2.7实验取材 行为学实验完成后,处死各组小鼠,收集外周血分离血清、同时取小鼠纹状体组织及SNpc进行后续实验。

1.2.8检测小鼠SNpc中ROR-γt、Foxp3 mRNA的表达 采用Real-time PCR,收集各组小鼠SNpc组织样本,提取总RNA、测定RNA浓度及纯度;并反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β-actin为内参,按照下述体系及条件进行相对定量检测:体系为cDNA 1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2×Taq PCR MasterMix 10 μL,SYBR GREEN 0.3 μL,dd H2O补足至20 μL;反应条件为94 ℃ 5 min,94 ℃ 10 s,60 ℃ 20 s,72 ℃ 30 s,40个循环后,于72 ℃ 2 min 30 s,40 ℃ 1 min 30 s。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引物序列Tab.1 Primer sequence

1.2.9SNpc中ROR-γt、Foxp3蛋白的表达 采用Western blot,按照全蛋白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样本总蛋白,测定蛋白浓度后,按照蛋白条带大小配置浓缩胶与分离胶行SDS-PAGE电泳,电压80 V,恒压电泳2.5 h;转膜后用脱脂奶粉封闭,然后一抗4 ℃孵育过夜,二抗37 ℃孵育45 min。行ECL底物发光后暗室曝光,之后行抗体剥脱,再次封闭后孵育内参抗体,ECL底物发光后暗室曝光,最后将所有胶片进行扫描后分析目标条带的光密度值。

1.2.10纹状体中DA、5-HT及外周血与SNpc中IL-17A、IL-22、IL-10、TGF-β的表达 分别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检测小鼠纹状体中DA、5-HT及外周血与SNpc中IL-17A、IL-22、IL-10、TGF-β的含量。

1.2.11SNpc中Th17/Treg细胞的表达 制备SNpc组织样本石蜡切片后行免疫荧光双染色,将切片经脱蜡至水进行抗原修复,采用CD4、Foxp3、RORγt荧光抗体共同4 ℃孵育过夜,二抗室温孵育90 min后进行DAPI染细胞核,最后滴加抗荧光淬灭剂,盖玻片封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于400×镜下拍照。

1.3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爬杆实验和牵引实验结果

爬杆实验结果显示,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的运动能力明显降低,较正常对照组小鼠返回到杆底部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粪菌移植组小鼠完成爬杆实验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见图1。牵引实验结果表明,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较正常对照组小鼠得分明显降低(P<0.01);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粪菌移植组小鼠的得分增加(P<0.01),见图2。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P<0.01。图1 各组小鼠爬杆实验结果Fig.1 Results pole-climbing test in each group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P<0.01。图2 各组小鼠牵引实验结果Fig.2 Results traction test in each group

2.2SNpc中ROR-γt、Foxp3 mRNA表达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SNpc中ROR-γt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但与粪菌移植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组小鼠ROR-γt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SNpc中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相比,粪菌移植组小鼠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见图3和图4。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P<0.01。图3 各组小鼠SNpc中Foxp3及RORγt mRAN的表达Fig.3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RORγt mRNA in SNpc of each group

2.3纹状体中DA与5-HT含量

如图5所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纹状体内DA及5-HT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粪菌移植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组小鼠纹状体内DA及5-HT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表明粪便菌群移植对P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P<0.01。图4 各组小鼠SNpc中Foxp3及ROR-γt蛋白表达Fig.4 Expression of Foxp3 and ROR-γt protein in SNpc of each group

2.4外周血及SNpc中IL-17A、IL-22、IL-10及TGF-β含量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对照组小鼠的外周血及SNpc中Th17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17A及IL-22明显上调(P<0.01),而Treg细胞相关抗炎细胞因子IL-10及TGF-β的含量明显下调(P<0.01);与粪菌移植对照组相比,粪菌移植组小鼠的IL-17A与IL-22的含量明显下调(P<0.01),IL-10与TGF-β明显上调(P<0.01),见图6。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P<0.01。图5 各组小鼠纹状体中DA与5-HT的含量Fig.5 Contents of DA and 5-HT in the striatum of each group

注:(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2)与粪菌移植对照组比较,P<0.01。图6 各组小鼠外周血及SNpc中IL-17A、IL-22、IL-10及TGF-β的含量Fig.6 Contents of IL-17A, IL-22, IL-10 and TGF-β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Npc of each group

2.5SNpc中Th17/Treg细胞平衡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粪菌移植对照组及粪菌移植组小鼠中有较多的Th17细胞(RORγt+CD4+)侵入到SNpc中;而相较于Th17细胞,Treg细胞仅有少量的表达。与粪菌移植对照组相比,在粪菌移植组小鼠SNpc中Th17细胞(RORγt+CD4+)的数量有所下调,而Treg细胞(Foxp3+CD4+)的数量有所上调,见图7。

注:A为Th17细胞表达结果,B为Treg细胞表达结果。图7 各组小鼠SNpc中Th17及Treg细胞的表达(IF,×400)Fig.7 Expression of Th17 and Treg cells in SNpc of each group (IF,×400)

3 讨论

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12-13]。炎症反应是PD的发病机制之一[14],其中起最显著作用的是T细胞[15-16]。已有研究证明,在神经元变性过程中,CD8+和CD4+T细胞能侵入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的大脑中[17-18]。在本研究中确认了MPTP诱导PD的相关特征,包括运动和行为损伤以及黑质纹状体DA及5-HT含量的下降。重要的是,本研究通过免疫荧光双染结果观察到CD4+T细胞在PD小鼠的SNpc中增加。更直接的证据表明,PD小鼠SNpc中Th17细胞数量增加,而Treg仅有较少量的表达,表明Th17细胞迁移并积聚在PD小鼠受损的脑实质中。Th17与Treg细胞分别主要与促炎和抗炎作用相关。侵入到脑实质内的Th17细胞通过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如IL-17和IL-22来促进胶质细胞的活化,而过度活化的胶质细胞在PD动物受损的大脑区域释放更多的炎性介质和更少的神经营养因子,进而产生神经毒性,最后对神经元造成直接损伤[19-20]。此外,Treg可以通过释放抗炎因子如IL-10及TGF-β等调节炎症反应,抑制上述过程,促进MPTP中毒后神经元的存活[21-22]。因此识别CD4+T细胞的不同亚群,调控Th17/Treg细胞的平衡对于PD及其他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粪便菌群的移植在PD、高血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3]、炎症性肠病[24-25]等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证明,在PD小鼠外周血及SNpc中促炎因子表达上调,抗炎因子表达下调。而在将正常小鼠的粪便经过一系列处理后获得的微生物群给予PD小鼠灌胃后,小鼠的PD样行为、纹状体中DA及5-HT及炎症因子的含量被逆转。并且使Th17/Treg功能被调控到相对平衡的状态。综上所述,通过粪便菌群移植的方法可调控Th17/Treg细胞反应的平衡,而不是针对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抗原的自动反应性免疫,实际上是在诱导保护性的T细胞反应,而不会由于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二次加重。因此这种采用粪便菌群移植来保护PD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猜你喜欢
爬杆粪菌纹状体
粪菌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简论现代杂技中爬杆的技巧与艺术化演绎
基于PLC的气动爬杆机器人教学实验台的开发与设计
运动疲劳小鼠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损的机制研究
粪菌移植在肠道疾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调压井灌浆平台钢管爬杆和牛腿支架强度浅析
爬杆机器人设计
“粪菌移植”可治疗哪些疾病
纹状体A2AR和D2DR对大鼠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GABA和Glu释放的调控研究
纹状体内移植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可升高帕金森病小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