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日志:江艳:回乡种菜带富乡亲

2020-08-25 08:12谢朝政周阳
当代贵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荷兰豆威宁蔬菜基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谢朝政 周阳

江艳在荷兰豆基地查看荷兰豆长势情况。(贾记恒 摄)

“叮!叮!”4月24日早上7时,基地缺水的微信消息打破了早晨的宁静。江艳顺手从床头柜上的小瓶里倒出几粒药片服下,由于前些日子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药成了随身物品。简单洗漱过后,便匆匆驱车朝着20公里外的蔬菜基地驶去。

“水咋个停了呢?”

“有一节水管断开了,正在联系人维修,估计要中午才能来。”

“那先从沟里抽点水来应一下急,不然待会儿工人们上班了没有水和肥料。”早上8时,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水潮社区的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里,江艳找到管理员赵正宏,商量解决办法。直到看见水管通水,江艳紧皱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早上9时,锄草、施肥、浇水,忙碌的身影遍布田间地头。“两瓢复合肥、三瓢尿素,要先用水泡好调匀才能浇到地里。”江艳现场进行指导。

44岁的江艳是威宁自治县哲觉镇大桥村村民,曾在云南昆明从事蔬菜种植销售19年。

“云南一家人只要种两三亩蔬菜就能脱贫,威宁也比较适合种蔬菜,何不回去带动大家一起种菜致富呢?”2012年,江艳回到老家威宁,创办了威宁八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先后在哲觉镇、岔河镇、陕桥街道、金钟镇等地建立起蔬菜种植基地,带动超过200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每人月增收2000余元。江艳还带动部分贫困群众发展蔬菜种植,并由合作社负责保底回收和提供技术指导。

2019年6月,威宁集中规划了6.5万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覆盖6.5万名贫困群众,可吸纳近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并号召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到基地经营。江艳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做了决定:“我一定要去经营这个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于是,八一合作社在草海镇中海社区领办了2000亩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长期解决34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

今年,江艳把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了7000亩,计划带动1000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跟着江老板打工不担心拿不到工资。”来自岔河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芬珍已在基地务工半年多。“一个月将近3000块钱的工资,比自己种地强。”有了稳定收入,高芬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午2时,江艳来到小海镇朱嘎村的蔬菜基地,发现只有30来个工人务工,比预期的用工量少了一半。她赶紧拨通县农投公司工作人员江平的电话:“朱嘎基地现在非常缺人,请帮我们再协调30个人过来。”说完,又匆忙地赶往下一个基地。

下午6时,江艳来到双龙镇红光村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贫困劳动力易地务工集中食宿点,查看务工人员的饭菜供应情况。趁着吃饭时间,她赶紧宣传一下安全生产知识:“基地里的铁丝比较多,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用水用电都要小心点。”

“要多浇水,看着这些干枯的菜苗,心痛得很。”晚上10时,江艳回到家,软绵绵地靠在沙发上,掏出手机翻看着工作群里反馈的信息,与技术人员们讨论着第二天的工作计划。

睡前,把闹钟时间调到了早晨7点。江艳给自己打气:我是个从威宁走出去的农民,现在学到技术回来了,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是我的心愿。即使身体不好,我也要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荷兰豆威宁蔬菜基地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产销对接渠道宽 威宁蔬菜卖国外
你我都不知道的冷知识
腊肠炒荷兰豆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果仁荷兰豆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分析与改良措施
湖北省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
清爽小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