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艳:情暖月亮山

2020-08-25 08:12华姝
当代贵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苗乡人居梯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华姝

青年在实干中创造价值,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无数青春力量涌向大山。对吴贤艳来说,能够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

4月的从江加榜梯田,宛若放置山间的一面面镜子,倒映云影山光,美不胜收。

引人注目的,不光是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还有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

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央媒记者的镜头下,吴贤艳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26岁的吴贤艳是一名侗族女子,2017年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从江县加榜梯田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2019年3月,又被抽调到加榜乡加车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当起了一名扶贫网格员。

成为网格员后,吊脚楼和梯田成为她的办公场所,入户走访、化解矛盾成为她的每日必修课,大量且繁琐的帮扶工作让她养成了走路如风的习惯。

“走快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帮群众做点事。”吴贤艳说。

走进苗乡人心里

加车村是一个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相对闭塞的生活环境让这里的苗族风俗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但重重大山也阻碍了苗乡人发展的脚步。

贫困,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绕不开的话题。

脱贫攻坚鏖战正酣,无数人前赴后继奔赴战场,吴贤艳就是其中一员。

万事开头难。刚入村时,吴贤艳有些茫然。她负责的网格绝大多数是苗族群众,上了年纪的老人只会说苗语。“扶贫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我资历浅,加上语言障碍等原因,许多事情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只要能把网格在脑海中构成一幅画,像地图一样,就没问题了。”加榜梯田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邹学庆的一席话,让吴贤艳慢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面对困难,吴贤艳没有退缩。语言不通,她就努力学习当地苗语;群众思想守旧,她就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说;群众遇到困难,她就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其解决问题……

“我负责的网格有51户227人,其中贫困户33户138人。”吴贤艳说,脱贫攻坚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必须马不停蹄,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了尽快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吴贤艳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访,在收集社情民意的同时,也不忘学习扶贫相关政策和业务知识。

“家中几口人、有无工作、是否患病……”现在,随便挑一户,吴贤艳都了如指掌。从上报各种资料到每家每户收缴医疗保险,每一项琐碎的事务,她都做到一丝不苟。

每逢农忙季节,吴贤艳还会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主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插秧打谷。从刚开始不愿意和她说话,到后来主动找她谈心、咨询、讲困难,这位侗家姑娘正慢慢走进苗乡人心里。

吴贤艳(左一)帮助村民插秧。(新华社记者/杨文斌 摄)

在实干中书写担当

身材娇小是吴贤艳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工作时的她认真仔细、踏实努力,不怕脏、不怕累,小小身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

去年7月,全村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吴贤艳忙得脚不着地。

“过去,吊脚楼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畜混居不再适应现在的生活,人居环境改造势在必行。”吴贤艳说。

但是,得知要改造房屋的消息时,村民王小武一百个不愿意。

王小武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楼的牲畜粪便长期堆积,又脏又臭,生活环境较差。吴贤艳第一次上门动员王小武改造房屋时,他拒绝得很干脆。

吴贤艳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做思想工作,还请村干部和已经进行房屋改造的村民现身说法,多管齐下,王小武慢慢有了转变。

“看到别人家改造后的屋子干净整洁,没有臭味,的确很舒服,加上小吴妹来来回回跑这么多趟,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王小武说。

如今,王小武家一楼改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屋,用来生火做饭,二楼全部改造成客厅和卧室,家中整洁干净。

王小武的转变给了吴贤艳很大的信心。“基层工作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只有用心帮、用情扶,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实惠,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配合。”

唯有实干,方能致远。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她的网格里,还有6户25人没有脱贫,其中73岁的五保户王老住让她最牵挂。

“他有特困供养金,一个月885元,能达到脱贫标准。但前段时间去,看到他用自来水还在外面接,很不方便。”吴贤艳说。为了让王老住在家就能用上自来水,她买了水管,就开始忙活起来。

水源地到王老住家大约有100米,中途需要经过一个排放生活污水、长约5米、高1米的水沟。“我个子小,我来吧。”水沟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吴贤艳没有犹豫,穿上雨靴就钻了进去。

水管安装好后,每隔几天,她都要到王老住家中检查一下,担心时间长了,水管脱落。

“水管接到家中,以后吃水就方便多了。”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流出来,王老住笑得合不拢嘴。

彰显青春蓬勃力量

在旅游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依托加榜梯田,加车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人居环境整洁舒适,越来越多到加榜梯田观光的游客选择到加车村吃饭、住宿,感受最纯正的苗寨风情。

“看到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洁净,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逐步提高,我和帮扶干部们都觉得累有所值。”吴贤艳说。

通过吴贤艳的对接,从广东来旅游的周女士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还实现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愿望。

“王小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3个孩子都是聋哑人,正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吴贤艳说,“他家大儿子在浙江读大学,一年下来,生活费和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吴贤艳向周女士介绍了王小生家的情况,周女士当即表示愿意每月资助500元,帮助3名孩子完成学业。

此外,吴贤艳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络平台推介美丽的加榜梯田和加车村的苗寨风光,吸引游客,为村民们脱贫增收出谋划策。

青年在实干中创造价值,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脱贫攻坚号角嘹亮,无数青春力量涌向大山。对吴贤艳来说,能够参与脱贫攻坚事业,是一次十分宝贵的经历。

“这既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能磨炼心性,增长才干,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提供解题思路。”吴贤艳说。

猜你喜欢
苗乡人居梯田
甘肃梯田
最美城市“绿化带”
致纯金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湖南城步苗乡木叶吹歌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诗意梯田 捕捉自然光影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龙脊梯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中国人居史》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