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拉拉升职记》看中国社会关系变化

2020-08-25 01:50李秋萍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中产阶层

李秋萍

摘 要:《 杜拉拉升职记》自出版以来就以黑马的姿态成为畅销书。该书被定位为职场书籍,但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以及与当今时代的互文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它既向人们展示了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新的中产阶层的生存状况,亦可窥见近年中国各种社会形态和观念意识的变化。其“职场秘籍”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变化值得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 中产阶层;社会关系;观念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02-0035-04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以广东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为背景的职场小说,在它大热之前可以说名不见经传。但就是这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几乎成为了出版界的典型案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套图书如此畅销呢?除去出版和图书策划的功劳外,该书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以及与当今时代的互文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其“职场秘籍”背后所折射出的近年中国各种社会形态和观念意识的变化值得关注和思考。本文从《杜拉拉升职记》中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管中窥豹,聊谈浅识。

一、真实地反映了中产阶层的现实状态

《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李可,毕业于某名校大学本科,有着十余年职业经理人和供职外企的经历,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故事主人公杜拉拉,典型的中产阶层代表,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获得成功。

从作者到主角的材料中,看到了“中产阶层”的身影,小说中这类型的人物形象为数众多。中产阶层,是近年流行的词汇,但实际上它在中国社会存在的时间并不短,尤其在书中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跨国企业DB所在的广州等一线城市中。他们不同于中国社会之前的各个阶层,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对中产阶层比较权威的界定。但在大众的印象中,中产阶层有其特有的标签,如:良好的教育、专业的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一定程度的家庭消费能力、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追求生活质量、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判断标准等。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1]。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群体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影响也日益重要。

与这一阶层发展迅猛不相对应的是,目前文学和艺术领域对他们的关注并不多。即使近年出现了所谓“白领文学”的提法,但大多数的落脚点都在于“情感”或“权术”。这些作品会涉及到中产阶层生活和工作的某些方面,却并没有真正深入地反映这一阶层的事业追求、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等根本特质和内部构造,往往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本身有着十几年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对这一阶层有着真实而深入地认识,其笔下的杜拉拉及小说中的内容处处透露出真实感和亲和力,向人们展示了中产阶层的各个方面,使人们得以近距离地认识这一阶层,深具现实观照意义。

杜拉拉是一个现代白领的典型形象,从她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中产阶层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杜拉拉曾经供职于民营企业,并在那里经历了不公平竞争和性骚扰。杜拉拉可以选择“坐直通车”向上爬,但是她对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极其厌恶并毅然放弃。然而,她放弃的过程,并不是传统作品“高大上”式的“斩钉截铁”。在放弃的过程中,她也曾抱有侥幸心理,也曾迂回曲折地斗争,希望能从中获得利益。这一细节符合社会与人性的真实,亦表明了“杜拉拉们”对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然而良好的教育背景和道德准则也同时约束着他们。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中引进了许多外来事物,这些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传统的固有观念。杜拉拉所在的外企,以欧美文化内涵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书中多次提到其企业文化提倡“企业和员工达到双赢”,企业成功的同时也鼓励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书中说“这年头,不光是做老板的会问手下:‘你向我要什么要看你能给公司什么。做下属的也会看‘我做到了什么老板能给我什么。”[2]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付出和收获都是相向的。这不仅仅是中产阶层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新的社会形势下,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诉求——追求集体与个人的双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小说中,杜拉拉对外企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基本持肯定的态度。外企文化的基础是透明与平等,杜拉拉对工作环境的选择和向往,折射出中产阶层对复杂而暧昧不清的人际关系的摒弃。同时,从杜拉拉对其上司李斯特的抱怨和对DB某些工作安排的不完全认同,也体现出其对外企文化并不是盲目地全盘接受。“杜拉拉们”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判断准则,这些标准和准则既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的标准,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的无原则膜拜。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社会变革阶段的他们,对中外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中产阶层就像杜拉拉一样,优质、独立,追求自我实现,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向往有品质的生活状态。《杜拉拉升职记》虽然被大多数读者定位为“职场小说”,但是书中在多个方面对中产阶层的描写,使得人们对这一城市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新阶层有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也对所处的现实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折射出中国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从杜拉拉一书中,可以窥见某些社会关系的变化。小说营造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关系网,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但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三种社会关系:上下级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以及两性关系。

首先是上下级关系的改变发展。在中国传统的上下级关系中,最为突出的可谓是君臣关系。封建社会,君主作为整个社会体系中至高无上的“上级”,要求臣子必须绝对服从于他。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中国社会历来的上下级关系多为家长式权威,下级必须完全服从上级。但在杜拉拉所处的外企中,这一关系有了变化。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杜拉拉前上司玫瑰以怀孕为借口向李斯特请长假,李斯特对此有所怀疑,但他并未深究,且应允了玫瑰的请假。李斯特之所以不深究,是因为外企文化中崇尚“Life work balance”(生活工作两平衡),“他不可能让玫瑰冒着流产的危险来上班。”[3]而这一企业文化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尊重和平等的观念。

杜拉拉与其上级以及亚太区总裁的相处也可以体现出这种平等和尊重。于公,李斯特和何好德在工作上充分尊重杜拉拉的意见和工作作风,不多做强制性及细节上的要求;于私,他们之间有着如同朋友般的信任和情谊。何好德离职和李斯特退休对杜拉拉所说的话都可体现这种情谊,杜拉拉对他们离开的惆怅表现也印证了这一友情关系。人与人之间产生友谊和情感依恋的基础,必然是双方的互相尊重。

这样的上下级关系同样也可在杜拉拉與其下属,以及小说中的许多上下级关系中看到。小说展现给人们的就是一个自由、平等、透明的上下级关系。没有下级对上级刻意地阿谀奉承和谨小慎微,也没有上级对下级的绝对权威、不容侵犯。事实上,这种上下级的关系目前不仅仅存在于外企,中国许多企业乃至政府部门都已经意识到相对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其次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变化。书中,杜拉拉父亲说:“你们只有靠自己,找工作成家买房子,样样全靠你们自己。要努力,要自立。”杜拉拉母亲说:“把你们培养到大学毕业我就完成任务,我身体不好,以后你们生孩子可得自己解决保姆问题,不能指望我。”[4]这样的言辞充分表明了杜拉拉父母在对待儿女上的态度:父母不再为儿女包办一切,个体为自己的生命、生存负责。而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中,中国的父母习惯于为子女包办人生,为子女的人生买单。父母深深渗透到子女人生的每个阶段,甚至在子女生儿育女,自己也成为父母后,还要为他们带孩子。从某种程度而言,传统的中国父母就是为了孩子而生存。然而,在西方社会,亲子关系并不像中国社会那样牵绊父母的整个人生。西方的父母,待子女成人后就必须让他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只是他们人生中最为亲密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当然,血缘的亲近,不管中国社会还是西方社会都不会回避,只是,这里面对孩子的教育和态度却有不同的选择。杜拉拉的父母对子女的放任态度,让人们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不再把自己的人生与子女的人生捆绑在一起,已有“过自己人生”的意识觉醒。杜拉拉父母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心态更开放,接受新的意识和观念比普通百姓要容易,对实现自我人生意义的愿望也更明晰。

这样的亲子观念在城市中并不在少数,然而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许多父母还是觉得要把子女的人生背在身上,只是从《杜拉拉升职记》一书中,改变的趋势已现。

最后看看两性关系的转变。中国历来是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主导。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女性多数处于被支配、依附男性的位置。中国传统的“三从四德”观念亦为此做出例证。传统观念中,提倡女性逆来顺受,苦尽甘来。这一点 ,从许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见一斑。然而,在《杜拉拉升职记》一书中,杜拉拉从一开始与王伟交往就非常理智而独立。她有学识,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她都不需要依附男性,而王伟也对杜拉拉给出了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他们互相尊重,彼此在爱情与事业之间权衡,不会为爱情而放弃事业,就如同舒婷在《致橡树》中所描绘的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这样的爱情观与传统女性为情感放弃自我,依附于男性有着天壤之别。

纵观近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都在提高,但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社会发展,在社会变革期的中国,两性关系的转变更为深化和彻底。随着女性受教育机会和程度的提高,女性经济独立程度的提升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影响,女性在两性关系上的主动权和独立性越来越高,对男性的依附越来越小,遑论在大城市受外来文化耳濡目染的现代女性,即使是穷乡僻壤的女子也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男女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女性不再屈从于男性。

外企是外来文化一个强而有力的集中点和传播途径,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最先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里,中国员工受到的思想冲击和思想渗透程度深、范围广,对他们的观念影响甚大,他们的思想转变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中国社会思想转变的前哨站和缩影。小说中所体现的中国社会关系的转变,也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

三、新兴观念与原生思想的交汇融合

网上曾有一个段子:每到春节,在城市中的“金领”“白领”,如Lily、Lucy等就会回到农村,变回翠花、春红。这虽是一个搞笑的段子,但也很形象地表明了中国虽然进入了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阶段,仍然与农村文明、乡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杜拉拉升职记》中除了少数的几位人物外,其他基本都是从外地到广州拼搏的人。他们的原生环境几乎都是城市发展程度不及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小城市或乡村,于是他们从原生环境带来的各种观念和意识与广州这个被国际化思维和观念影响的城市交汇融合。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5]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历史里,人们几乎捆绑在土地上,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本的乡土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模式被打破,血缘和地缘的分离,剧烈的社会变迁,使得人们不再被圈定于一定的范围,而是更加迅速地流动,这就导致了更多的乡土本色被城市化所淹没。杜拉拉与王伟之间有一段关于上海人管上海以外的人都叫“乡下人”,广东人把非广东人都叫“北方人”的对话。[6]这一段描写其实把中国社会因地缘而区分的乡土性表露无遗。

然而,到目前为止,即使已经不再是农业文明的阶段,中国社会的本质仍是“乡土”的。目前中国大中城市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来自周边乃至偏僻地区的外来人员的支持。即便是大中城市本身的人们也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城市化。比如广州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最繁华的城市中心也有像猎德村、冼村这样,既汇聚了国际最顶尖的企业和人才,又同时承载原村民最原始、最乡土、最朴素情感的地方。可以预见中国的“乡土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被改变,中国的五千年文化是孕育于农业文明中的,中国人身上的“泥土味”不会很快消失殆尽。同时,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速、西方思想观念的渗入,不可避免地对这种原生态的“乡土性”造成影响。

如此这般的先进与原始,城市化与乡土化的高度融合、和谐共处共同构筑了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别样图景。

四、结语

2010年1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有关“杜拉拉”的民意调查,有50.2%的人热衷杜拉拉是“被这个人物独立奋斗的精神所打动”,67.3%的人为了“学习职场生存术”。[7]这一调查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杜拉拉升职记》受欢迎的原因。它是一部讲述职场的小说,读者为了“学习职场生存术”而阅读,说明它能给职场人提供实在的指导,它的实用性被读者青睐。而调查结果中为数不少的读者“被这个人物独立奋斗的精神所打动”,却值得关注。

《杜拉拉升职记》的宣传上写着“杜拉拉的成功和进步比比尔·盖茨更真实,更值得参考。”小说里,一个没有背景、受过较好教育的职场新人杜拉拉,凭着自己的努力、勤奋和悟性,一步步、踏实地往上攀登,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展现自我的价值。她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光明正大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的故事比许多天才的成功故事更具有说服力,比通过特殊手段取得成功的例子更有参考意义。社会对杜拉拉的认可,反映出人们对“通过正规奋斗和努力获取成功”的认可。另一个层面,杜拉拉所在的世界500强企业DB,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竞争环境也相对公平,这也折射出人们对公平竞争和纯洁环境的追求。

小说不另类不矫情,以平实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给了大家一个可期许的未来,对现实中的人们有莫大的激励作用。

《杜拉拉升职记》没有晦涩难懂的语言,没有醍醐灌顶的深刻内涵,甚至对人性和社会的描写都是浅显单薄的。如果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无论语言还是思想内涵,也许都不符合人们对“文学”的认知,不属于传统文学的维度,但它却成为了最畅销的书。这与其为职场上拼搏的人们提供了实在的职场指南有关,与其所面对的庞大的目标读者有关;也与其“职场秘籍”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变化有关;与其为大众描绘的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对大众的激励作用有关。

这一切,都值得大家關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春玲.如何定义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中国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J].学海,2013, (03).

[2]李可.杜拉拉升职记[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145.

[3]李可.杜拉拉升职记[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43.

[4]李可.杜拉拉升职记[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1.

[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6]李可.杜拉拉升职记[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78.

[7]张欢.成功学光环下的杜拉拉[J].南方人物周刊,2010, (13).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中产阶层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