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020-08-25 10:15黄贝
成才之路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大数据

摘 要:高职院校想要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运用好“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显得迫在眉睫。文章提出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信息化素养;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3-001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进入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社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同样也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层次多样化及年龄年轻化使得大数据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尤为深刻,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走进课堂。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效果,运用好“大数据”带来的红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大数据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影响

(1)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仅限于课堂教学,对知识的吸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对知识点的掌握没有保障。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变得多样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前了解相应知识,带着问题听课,如果课上没有听懂,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反复学习,直到理解为止。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变得充满趣味。趣味性是衡量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特别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知识与技能挂钩,寓学于技、寓技于学,所以课堂的趣味性至关重要。大数据为增强高职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了可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工具由“书本——黑板”转变为“手机——电脑”,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特别是“摇一摇”抢答功能与翻转课堂的运用,以及数据后台对每位学生课堂表现的分析等,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阻碍因素

(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成为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传统教学理念难以改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有些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式效果很好,虽然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但可以节约出更多时间讲授知识点,不像信息化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技术操作上。其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于一些守旧的教师而言,安逸的舒适圈被打破,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所以从心理上抵触大数据技术。

(2)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是制约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另一重要因素。调查发现,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学校缺乏全面有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制度。对于年龄稍长的教师而言,开展信息化教学本就是个难题,再加上学校没有相应的技术培训,很多老教师不愿意采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虽然有的高职院校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但是培训内容大多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学校不重视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引进。调查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引进重学历、重专业,很少单独引进高素质信息化人才,这使得信息技术的“红利”无法显现出来,大数据技术無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教学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脱节。教学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脱节是制约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因素。首先,在具体教学中,大数据技术难以有效应用到课堂中,以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升。其次,一些教师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学生认为大数据技术只是简单进行文字或图片的展示,与传统教学没有太大差异。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要想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大数据技术优势及使用方法的宣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及优势,才有可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所以,高职院校要向教师积极宣传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其次,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大数据技术培训活动,让更多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培训的内容要灵活多样,贴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能一成不变。最后,学校可以开展大数据技术教学比武大赛,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2)加强信息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在内部培养信息化教学人才。其一,学校可以从师资队伍中,选择一定数量的对大数据技术感兴趣的年轻教师,对其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掌握大数据技术,然后执行一对一帮扶制度,让他们与普通教师结对子,一对一地向普通教师传授大数据技术。其二,学校可以从校外引进人才,改变原有用人机制,选拔信息技术人才,为师资队伍注入新力量。这样,就可以改变原有人才结构,使信息化教学人才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增大,从而为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提供人才支持。

(3)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首先,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师要改变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利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利用信息平台提前公布讨论题,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信息搜集。其次,教师可以提前发布教学内容,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线上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时间及空间限制。最后,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情境教学,结合要讲解的知识点,利用大数据技术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充分体验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与趣味。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可以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加大高校教学管理的力度,使得传统教学的诸多限制被打破,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职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素养,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积极学习大数据知识和技能。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重视信息化教学人才,将工作侧重点放到大数据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上,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的需求及大数据技术运用的特征等,保证大数据技术能够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提升高校教学整体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任重威,程继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14).

[2]许刘英.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诊改:内涵、理念及策略[J].职教论坛,2019(02).

作者简介:黄贝(1990-),女,湖南浏阳人,硕士,助教,从事会计、审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教学理念大数据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