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2020-08-26 10:10斐,秦
关键词:儿茶酚胺去甲硬膜外

何 斐,秦 燕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山东 济南 25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8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组44例。对比组,纳入男患30例,女患14例,年龄区间30~65岁,中位(46.02±5.38)岁。观察组,纳入男患28例,女患16例,年龄区间32~66岁,中位(46.13±5.47)岁。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排除标准:合并重大脏器疾病患者;凝血障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均肌注0.01 mg/kg阿托品。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

1.2.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全身麻醉。采用1.5 mg/kg左右丙泊酚、4.0 μg/kg芬太尼以及0.5 mg/kg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诱导起效后,泵注3 mg(kg•h)的丙泊酚以及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并追加2.0 μg/kg芬太尼。关腹前,停用阿曲库铵,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后停用丙泊酚。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于患者T9-10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使用利多卡因复合液(0.2%)进行穿刺维持。穿刺成功后,操作方法与对比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儿茶酚胺指标的变化。分别选择入室后、术中强烈刺激时以及术后10分钟作为观察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比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分析处理。使用(±s)代表计量资料,以x2计算。组间对比以P值表示,当P<0.05,组间比较存在差异。

2 结 果

组间对比,观察组和对比组患者术中出现强烈刺激以及术后10分钟的儿茶酚胺指标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患者肾上腺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入室后与对比组无显著差异(P>0.05)。受到强烈刺激以及术后10分钟,研究组肾上腺素水平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对比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儿茶酚胺指标的变化比较(±s,n=44)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儿茶酚胺指标的变化比较(±s,n=44)

注:*代表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指标低于对比组,P<0.05

组别 肾上腺素(pg/L) 去甲肾上腺素(pg/L)观察组 对比组 观察组 对比组入室后 178.63±42.18 180.55±45.55 385.66±30.78 411.44±50.48术中强烈刺激时 245.12±50.23 318.54±64.32* 485.66±40.00 838.78±65.70*术后10分钟 232.33±48.32 300.56±50.03* 462.11±41.23 606.55±82.00*

3 讨 论

儿茶酚胺是一种儿茶酚以及氨基合成的神经类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交感神经以及嗜铬细胞中,通过酶化作用来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的信号媒介。当患者机体受到刺激时,儿茶酚胺含量会随着病理过程而变化。

在进行上腹部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受到创伤,引发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含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而采用术中麻醉维持,目的就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防止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手术安全。全身麻醉方式可对患者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以及透视系统功能发挥短暂抑制作用。但是对上腹部手术部分区域的刺激性伤害抑制作用不明显,仍然会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兴奋,使儿茶酚胺分泌过高。而硬膜外麻醉,则可以切断上腹部机体受伤时对中枢神经的传导作用。两种麻醉方式联合使用,可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儿茶酚胺去甲硬膜外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高效液相法测定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
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儿茶酚胺浓度
去甲斑蝥酸钠脂质微球注射液对荷人肺癌A549移植瘤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