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实践探讨*

2020-08-27 09:29董为人
解剖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学思政课程

董为人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国家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医学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州 510515)

本研究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探讨了医学课程思政的理念、概念、目的意义、实施路径和实施原则,并融入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在全国80多/次所高校示范。

1 课程思政的提出

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崛起,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举世瞩目。与此同时,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最近发生在香港的“修例风波”乃至暴乱事件中,许多在校大学生乃至中小学生成了乱港的“主力”和袭警的“急先锋”,而某些教师(“黄师”)、校领导乃至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在其中扮演了教唆、挺暴、纵暴等不光彩的角色,有的甚至直接参与其中。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香港的教育出了很大问题。

早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一个“根本问题”。因此,“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这也许就是“课程思政”最初的表述。

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很多文件或计划,比如“双万计划”、五类金课(一流课程)建设、各类的(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等,均将“课程思政”放在首位。特别是关于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文件指出:有机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目的是通过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举,打造立德树人的“四梁”(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八柱”。

2 医学课程思政的概念

医学是人学,医学教育必须是全人教育。因此,笔者试图将医学课程思政定义为:在医学类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融入思政理念、历史文化、医学人文、职业/科学素养、健康中国、时代精神等元素,达到立德树人之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致力于服务健康中国的医学家和科学家。各种思政元素的内涵描述如下。

2.1 思政理念

思政理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结合党和国家各级部门的方针、政策、文件、指示精神等,如四个自信/意识、两个维护等。②理想信念: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思想之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③核心价值观:主要指“三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即人生意义、态度和价值,世界观即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价值观即认知、理解、判断、取向;核心价值观包括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④公民人格:即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法制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义务担当、体格体质、健康心理、知行合一等。

2.2 历史文化

将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音乐、美学、审美情趣等,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广度和视野,培养学生内涵气质,修身养性,达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

2.3 医学人文

医学人文是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一个探讨医学源流、医学价值、医学规范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群,包括医学史学、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等,洋溢着利他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崇尚自然、生命至上、仁爱、奉献、平等、尊重、求真等的光辉。医学是人文当中最科学、科学中最人文的专业,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人,医学因而是“人学”,应实施“全人教育”。人文理念的融入,给医学教育赋予了“灵魂”。

2.4 职业/科学素养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胜任力,包括职业道德、伦理、操守及职业技能,还包括团队精神。吴岩司长所指的医生的“五术”即为一个医生的职业素养,包括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也就是医生的职业道德、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等。

科学素养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复合概念。尤其是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循证求真、多元思维、学术诚信、坚韧毅力、制度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

2.5 健康中国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10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7月,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出台《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之大思政,其核心主要包括3个“移”:目标上移(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指导)、关口前移(从以疾病诊治为重点转向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为重点)、重心下移(从以医院为基地转向以社区、家庭为基地),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因此,应该将与知识点相关的预防、保健、康复、养生、老年、妇儿、精神神经、社区、家庭、环境保护、医保体系、食品安全等融入课堂设计。

2.6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课堂上,要结合专业内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英雄情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医学课程思政之实施路径

笔者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提出混合式教(导)+学理念[2-4],巧妙而自然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内容中去。总的设计策略如下。①多维度融入:课上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亦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教学。②多路径融入:除了与知识点相关联外,尚可在开场、幻灯片的首页和结尾、布置的作业、考核评价等各环节中体现出来。解剖实验课、动物实验课、见习实习课等对“大体老师”、实验动物以及患者的感恩、关怀、尊重,对生命的崇尚等可实时进行。③融入技巧:按照4个结合(实践、生活健康、临床疾病、科学前沿)、多学科交叉融合(思政、历史、文学、艺术、工程、美学、人文、伦理……),多举正反案例,进行“精准”融入。临床理论课教学以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临床关怀等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基于临床案例,模拟接诊患者的医生,通过问诊、体检、辅助检查等,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④融入方式: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融入,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适度“借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BL)、小组合作学习(TBL)、慕课(MOOC)、翻转课堂的方法,增加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⑤第二课堂:如入学教育、学术讲座、大体老师、观影研讨等活动。⑥社会实践:在适当的时机(如高血压日、艾滋病日等)组织学生适度开展医学科普、义诊、志愿者服务、精准扶贫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服务意识。

另外,还须特别强调实验课课程思政的设计路径。日常实验课堂是可持续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的源头,要通过每一个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观察能力、比较鉴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习惯,引导学生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勇于探索,善于发现。

关于医学课程思政备课设计策略参见表1。备课设计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观测点见表2。

表1 医学课程思政备课设计策略

4 医学课程思政之实施原则

课程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之间是矛盾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如果把医学教育比作DNA,专业知识就是要表达的基因,而思政元素类似于调节基因表达的外显子或转录因子,控制基因的上调表达还是下调表达;如果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比作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那么思政元素就是起催化作用的酶类,虽然微量,但却控制着整个化学反应的进程和速率。因此,处理好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的关系,需要遵循适合、适时和适度三原则。“适合”指的是内容要适合,与知识点存在“精准”的内在联系;“适时”指的是要把握好融入的时机,与知识点的学习实现无缝对接;“适度”指的是思政元素的量、时间及考核所占的比例,对此的把握需要经验、智慧和技巧。总的原则是“少而精”,内容的量、所占课堂时间及考核占比一般不超过10%。切忌喧宾夺主,勿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第二课堂独立进行,不受此限制。

在融入方式、方法上,通过多维度、多路径、隐性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融入,而非生硬的“插入”,或“一晃而过”,或“点到为止”,或“言简意赅”。要注重实效,使“思政”之魂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激发、唤醒和点燃学生内在的驱动力。长期坚持下去,则会达到“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水到渠成”之效果。

笔者从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之提出,结合医学教育之特点,引出医学课程思政之概念,详述了医学课程思政之内涵,阐述了其实施路径和实施原则,并附有详细的、可操作的课堂设计表格,打造新时代医学课程思政金课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事关课程思政成效的关键和前提是教师素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行高尚、用心传道、热爱教学的“金师”团队是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教育部高教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下属的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成立了“高等医药院校混合式(教+学)金课协作组织暨讲师团”,提出了混合式教(导)+学理念,并基于该理念打造了理论、实验、理实一体化三类医学课程思政金课堂,获得了多项校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通过讲学、研修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金师”,在全国80余次/所高校推广示范,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优秀教师和拔尖人才。

表2 备课设计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观测点

另外,该《医学课程思政》(V1.0试用版)由笔者执笔起草,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属下的高等医药院校混合式(教+学)金课协作组织讨论审订,经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的2位顾问——中国医科大学孙宝志教授和浙江大学沈岳良教授终审,可用于金课(一流课程)申报及各级教改项目申报和评审时借鉴和参考,亦可用于教师培训。该版本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可以任意转载,但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而且不得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本量规用于商业目的。

致谢:本文观点是高等医药院校混合式(教+学)金课协作组织暨讲师团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感谢沈阳医学院肖纯凌校长、南方医科大学文民刚副校长、中国医科大学孙宝志教授、浙江大学沈岳良教授、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亚洲PBL之父关超

然教授等的悉心指导。

猜你喜欢
医学思政课程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医学的进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