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教学概念课导入方法探索

2020-08-27 07:49赖锦水
文理导航 2020年26期
关键词:概念课中学教学导入方法

赖锦水

【摘 要】合理进行概念课导入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性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打牢基础。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概念课导入的重要意义,并在教学中借助知识联系、实物模型、生动情境以及概念局部内容等,构建多样化的概念课导入路径,为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教学;数学;概念课;导入方法

顾名思义,数学概念课是以专业的数学概念教学为核心的课堂,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概念来源、内涵、外延、符号、表示法、性质、定理或公式、题例乃至与其它概念间的联系等。由于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而且理解难度较大,往往难以吸引学生兴趣,更会出现大量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概念内涵的情况,必须采取合理方法优化教学,而课堂导入正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初中教学概念课导入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全面促进教学效果改善,从多个方面优化教学。对学生而言,概念导入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具趣味化、生动化的学习体验。与抽象、枯燥的概念而言,课堂导入形式较为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构建情境、讲述故事、展示图片、趣味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基于兴趣和乐趣进行学习探究,丰富教学过程,以免学生因为过于枯燥的学习体验而失去兴趣。与此同时,概念导入意味着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目标指引。很多初中学生在进行数学概念学习时感到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概念学习的认知不够,找不准学习方向,在实际学习时很容易陷入迷茫,产生知识内容越学越多,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的消极心理,逐渐丧失学习动力。而在合理的概念课导入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促使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概念学习目标、内容与要求,這将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而且概念课导入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理解概念内容,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收获自信,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概念课导入可以实现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初中数学知识内容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非单独的部分,以旧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的概念进行理解,深化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初中教学概念课导入方法

(一)依靠知识联系实现教学导入

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所学习的新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之上的,因此依靠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性,可以起到“以旧联新”的作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出发,导入过程简单顺滑,教学难度也将大幅降低,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全新概念。故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串联起完整的知识概念体系。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之前所学的《图形的全等》相关概念出发,让他们联系之前所学的全等概念对三角形的全等有准确认知,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从三角形的“角”与“边”两大因素出发,探索在不同的已知部分“角”与“边”的条件下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学生通过对比实践,准确理解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等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学习向知识运用过渡,带领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运用方法。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组包含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的三角形的图片,并给出对应的简单条件,询问学生每组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全等的话进行证明。学生对每组三角形对应的条件就进行分析,并运用刚才所学的概念进行判断。譬如某一组三角形的条件为∠A=

30°,∠A'=30°,AB=4cm,A'B'=4cm,∠B=60°,∠B'=60°,符合全等三角形“角边角”判定方法。依靠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能够循序渐进地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和掌握,在有效实现教学导入的同时改善教学效果。

(二)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概念课导入

数学概念过于抽象难懂,而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直接进行概念教学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实物模型进行概念课导入,依靠实物带给学生直观、具体的认知体验,从而弥补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教学效果改善。例如在教学《数轴》相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轴”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物模型进行演示教学。教师准备一支温度计和一个天平,在上课伊始便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二者的计量部分,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进行观察、对比与分析,最终找出了二者的共同点包括度量起点、单位以及方向等,二者正是数轴概念中所包含的基本元素。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数轴”这一概念,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三)构建生动情境导入概念课

构建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还能带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点,深刻思考,有助于以更为具体的形式展现抽象数学概念。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情景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并在概念课中合理应用该方法,促进教学水平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理解“中位数”以及“众数”的概念,便构建了一个情境:“有一个公司发年终奖,公司共有员工21人,每个人获得的奖金不同,多的奖金达到了20000元,少的则只有5000元。如果将这些员工的奖金按从多到少的方式排列,具体情况如黑板上的数据所示,那么位于最中间位置的奖金是多少?其中获得多少奖金的人最多?”学生虽然并不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但通过这个情境却利用这两个概念解决了问题,得出答案分别为12000元和10000元。然后教师再进行概念导入,能够令学生更加迅速地把握概念。

(四)紧抓概念局部内容进行导入

数学概念知识包含大量内容,如性质、定理或公式、与其它概念间的联系等。学生要想充分掌握数学概念知识,必须对包含的内容进行全面、准确理解,而从局部内容进行导入与拓展,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从局部到整体地概念学习与掌握,使得概念教学难度曲线更为平滑,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其中可创新、可拓展、可延伸、可联系的局部内容,引导学生从局部进行概念知识学习。例如在教学《认识分式》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分式”这一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发现A/B这一分式表达式是理解概念的关键。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大量A/B形式的式子,部分式子仅有分子部分包含未知数,部分式子仅有分母部分包含未知数,部分式子的分子与分母部分均包含未知数,还有部分式子就是简单的分数,比如x/6、5/y、3/a、8/b、a/b、3/4等。教师用粉笔将其中的分式圈出来,也就是5/y、3/a、8/b、a/b等,并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探索分式的概念。学生通过综合对比,明白了分母包含未知数的A/B形式式子是分式。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课一直都是重点与难点所在,是直接决定整体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有效提高概念课教学质量及效率,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出发,以各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导入,为学生提供更加简单、生动、有趣而明确的学习路径。在高水平的概念课导入作用下,概念知识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以及探索创新能力均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季国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情境引入方法探究[J]. 科教导刊,2014(15):125

[2]刘增贵.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7):45

[3]王利蔚.略析初中数学概念课导入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6):201

(永安第三中学,福建 三明 366000)

猜你喜欢
概念课中学教学导入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例谈细胞器知识在中学教学中的延伸
改进数学导入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