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途径 实现主体发展

2020-08-27 07:49吴敏
文理导航 2020年26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吴敏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力,实现学生主体发展,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作相关教学案与教学课件,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结合预习学案,辅助学生自主预习;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自主探索新课知识;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引入生活习题,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关键词】主体发展;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力;自主预习;小组合作

学习力强调了一个人转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力,不仅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与高度,而且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力,还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关,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力,同时还预示着学生是否具有科学学习的能力,标志着学生能否合理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高低。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无法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围绕自主学习型课堂高品质教学展开一系列实践,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培养。

一、结合预习学案,辅助学生自主预习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实现学生主体更好地发展。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制作预习学案,利用这些预习学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预习数学新课的效果,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地准备。对于预习学案的制作与融入的内容,主要是融入新课程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简单练习题等,这些内容应该尽量与已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要点。

例如,蘇科版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课程中,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一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流程;二是指导学生学习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能够解ax+bx=c的类型方程;三是指导学生学习移项法,让学生在解答一元一次方程中学习化归思想方法。结合本课内容和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入已学知识、表格和图画等制作预习学案,在预习学案中融入以下类似内容:一是展示一个关于x的表格,表格上部是x为1,2,3,4,5时,表格下部是2x+1的结果,并提出问题:当x为多少时,2x+1=9成立?二是加入一些思考题和解答题,比如:如果5x+8=54,那么x是多少?主要根据是什么?根据等式性质解答6x=5+8x和8x+2=10;三是让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教材中的例题,并解答以下题目:(2x-1)/3=x-2的解是多少?如果-4x=-6x+16,那么x是多少?如果3x+4=-1-a的解是x=-2,那么请求出a=1/a的值。教师可以将类似内容的预习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预习,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自主探索新课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除了辅助学生自主课前预习之外,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引入丰富的素材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各个小组进行思考与探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课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教师应该根据初中数学的具体内容,引入与之相关的文本、数字信息、图片、动画等,并根据流程将其有序地展示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提出对应问题,以此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探究知识和回答问题。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通过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作用,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节课基本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鸡兔同笼”相关的图片和文本内容、各种形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非方程组、实际生活的图片和应用题文本等。教师可以先用大屏幕展示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和图片,并提出问题: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应该列出几个方程才能求解?通过让学生探索“鸡兔同笼”问题,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展示类似{x+y=3,1/x+1/y=3/2}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展示类似{x=3,y=5}的非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进行分辨。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实际生活应用题和相关图片,让学生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组,比如:某班有学生39人,去黄山旅游,共租用了9个观光车,每个大观光车能坐5人,小观光车能坐3人,观光车全部坐满,问大、小观光车各自租用了多少?提问之后让各个小组进行探究,并展示探究的结果。对于求解的内容,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教学。

三、联系新旧知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力,也为了更好地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讲课之初引入旧知识,让学生进行解答,从而导入新知识,也可以是在解题过程中联系新旧知识,更好地解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效联系新旧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高校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力。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引入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本课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方程x+y=5的三个解,之后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画出y=-x+5的函数图像,并思考方程x+y=5的解和图像上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让学生在上面的图像中继续画出一次函数y=x+1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写出y=x+1,y=-2x+4的交点坐标;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以上内容和图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1,2x+y=4}的解。教师通过以上方式将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并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解答这些问题,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

四、引入生活习题,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教师还应该在数学知识教学完成之后,引入与之相关的生活习题,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答这些习题。生活习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更好地起到巩固和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习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中加入生活习题,以此提升习题练习的实效。

例如,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入类似的生活习题:王丽去文具店购物,文具店的签字笔价格是1.4元每支,练习本的价格是2.4元每本,两件文具一共买了30个,一共花费38元,请问王丽买了多少支签字笔和多少本练习本?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真读题,读题不少于三遍,并在读题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画出思维导图,并根据题目内容列式计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真读题与思考能够很快地列出方程组和求解。

综上所述,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教师应该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并引入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力。

【参考文献】

[1]吴明凤.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20(01):49

[2]林三招.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31):27-28

[3]王有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18):77

(本文系常州市课题《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编号:CJK—ZZ02004的研究成果)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 常州 213000)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文评改“五步曲”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