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

2020-08-27 07:49蔡汉彬
文理导航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蔡汉彬

【摘 要】为了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实现对知识信息的有效传播,我国现代教育不断改革更新。物理科目作为初中科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更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化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自由、自愿的求知方式,进行物理课程的教育落实。将科学教育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兴趣以及学生整体学习素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是未来物理教育的基础,作为科学传播的主要学科,传统教学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当下的课堂需求。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讲,专业性强,知识严谨,过程枯燥。很多学生在学习初期还能够因为好奇心而持有探究精神,但是随着后期的深入了解后,新鲜感逐步被无趣乏味所替代,其中很多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无法用语言式教学来进行表达,在以往传统教学的情况下,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顺应时代发展而转变教学方式将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今天我们就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来进行简单探讨。

1.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相比于以往的传统物理教学,现代物理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它不单单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在教会学生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当中。将灌输式教学转化为主动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从兴趣意識出发,深入挖掘教学实质,将生活、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初中的物理教学来说,不但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物理学科知识用探究求知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和生活相辅相成的作用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普及,传统教学已经不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往的传统教学,仅作为知识传达,将书本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因为物理学科的枯燥而丧失学习兴趣,从而没有学习意识。那么新课程的改革在当下就变得势在必行,新课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再仅以课堂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而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教学模式。初中物理也不再以以往的刻板形式出现,而是变得更加多样化、生动化并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转化学生学习思维,培养素质教育。

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实施

3.1新型课堂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在初中时期,正是好奇心与好胜心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种种都会报有一种探其究竟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打造新型的课堂模式。不再将物理以已完成形式来体现,而是以未来、创新为前提,让学生通过创造发明来体会其中物理知识的原理与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学科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自主参与意识。

比如:我们讲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可以将几个水杯排成一列,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水,依次加水调音后,杯子就会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音阶越低,杯中的水就加的越多,为了确保音阶的准确性,我们可以用滴管每次少量加水进行调试。调好音阶后便可以用筷子进行敲击,弹奏乐音。在讲述物理关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提问学生,这一现象是什么原理?还可以用什么物品来进行这样的实验?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运用了这样的原理?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将物理现象及过程详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以学生自主性为中心

在新课程教育的改变下,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再单一使用以往的书本知识结合经验理论,而是重视课堂训练并加以实践应用。从教育为基本转化为以学生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由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由单一讲授转变为师生合作,由理论教学转变为探究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考与创新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当中增加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严谨态度。

3.3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打造全方位学习环境

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现代化新型教育更加重视理论实践与科学的应用性。日常生活与物理科学紧密相连,很多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作为学生,因为习惯于课堂学习,反而忽略了生活中大量的教育实例,这便是传统教学弊端,学生缺少发现思维和探索精神。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应对考试之外,更应注重学生在知识方面的灵活运用。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可以生活化理解。

例如: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但是在照镜子的同时却忽略了镜子的成像原理。那么当我们讲到“平面镜成像”的时候便可以以此举例。引导学生思考,镜子的成像原理。生活中有哪些反光物体可以当作镜子使用?关于光的折射都有哪些?等等。

提问这样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物品进行思考,从而验证物理学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物理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做到360°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令学生时刻处在探究科学的过程当中,将科学探究变成下意识的学习习惯。

3.4新课程教育加入科技多媒体辅助,向全新科技教学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那么作为知识传授的国民教育也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加速教育发展手段。以往的传统教学,我们用得最多的教学手段,除了课堂讲授便是实验论证。然而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化,我们的实验环节也在不断减少。因为物理学科的科学严谨性,很多物理理论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证明其存在的原理与过程。但是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很多物理知识我们只能通过文字表达和老师的讲述来建立想象,无法验证其真实性的同时也失去了趣味性。

例如:我们讲到“信息的传递”,首先信息的传递我们无法具化的讲解其传递的原理,就像手机、网络、电话、广播电视等等,这些都是复杂科技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我们无法用科学实验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动画、图片、声音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有声有色地讲解方式,讲明其中的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原理,通过多媒体特性将这一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同学面前。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加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很多的物理知识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科技手段进行更新和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使其所学习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

4.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从以往的传统式教学逐步走向以多元化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重视学生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将生活与物理科学紧密相连,打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一转变将为我国物理教育带来跨越性的发展,实现教师与学生真正的地位平等,优化教学手法,创造良好教学环境,提高教学品质,为打造未来科技型人才做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闯荣.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J].学周刊,2019,(30):34

[2]黄沛洪.新课标视域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9):17-18

(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