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下家庭教育的一点思考

2020-08-27 07:49朱阿娜
文理导航 2020年26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思考

朱阿娜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孩子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教育首先是提升孩子们的个人素质,其次要发展他们的能力,塑造他们的品性,提升他们的修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致力于不断培养有能力、有见识、有内涵、有气质、健康自信的孩子,以此支撑起孩子的未来!

【关键词】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思考

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若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哪怕只是个中专,那绝对是件了不起的事儿!邻居羡慕,家长脸上也倍儿有面子!因为那意味着有了“铁饭碗”,意味着将来可能会有一个辉煌灿烂的人生!而今,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也由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大学生似乎成了大白菜,满大街都是,整体质量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很多人不解,纷纷感叹!

一、当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一日,和友人无意间聊起这个话题,友人一语中的:“如果国家不扩招,那将意味着每年会有数百万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投向社会,成为无业游民,他们一个不小心就会走错路,可能给社会带来动荡,甚至会毁了自己的一生,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虽然扩招的原因很多,甚至这也不是最重要的,但朋友的话还是惊醒了我:处在不同层面的人,看问题的视域终究是有所不同的!没错,如果将这些曾经不够优秀的高中青年,甚至是问题青年,在他们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暂且先禁锢在校园里,用校园的环境氛围来约束他们、影响他们,使其尽可能向健康的良性状态发展,向上生长,获得成功,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当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在受校园文化生活的支配和影响时,自然就少了很多負面发展的危险可能。

由此,我突然想到家长们经常抱怨的一个问题:孩子总是沉迷于打游戏、玩手机……

问题是,不打游戏,不玩手机,那他做什么?学习、学习、再学习?课余时间还是学习?

二、关于当前如何搞好家庭教育的思考

2015年6月17日《中国教育报》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基础教育12年,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听高三孩子自己说》,看了这篇报道家长们也许可以颇受启发。作者沈祖云采访了北京、深圳、上海8所高中的高三毕业生,试图了解在学生的心目中,12年的基础教育究竟收获了什么?

访谈结果让人有点吃惊,居然没有一个学生把学到了多少知识作为重要收获,他们认为的第一个重要收获是“问题解决能力的获得”孩子说:“从小学到高中,教育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即能够分解与划归一个问题,从而一步一步解决的能力。”第二个重要收获是“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如:“12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过程中结识的人,至于知识倒真没什么学到的,还不如自己看课外书学得多”“拥有稳定的社交圈和朋友圈,包括校内老师、同学和校外的关系。”固然受访的只是一个小群体,但职业直觉和经验告诉我们,这应当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看法。

这个信息提示我们应当升级能力教育模式了。能否给学生留下更宽松的自我发展空间,检验着学校的教育眼光和管理智慧。

大家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开车的驾驶员最容易疲惫。同样,长期从事单调的学习和工作,也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学生每天都处于相似的学习状态,即使学习内容有不同,但每天的生活依然是千篇一律,这种单调与重复使时间变得更加相对漫长。对学生来说,“放假不是放松,是为了赶超”,“假期不过是换个地方写作业”。学生的神经时时处于紧绷状态,如果没有适当的减压方式及很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很难坚持下来。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累,却又不知道怎样给孩子减压。一句“不要太在意分数”在孩子听起来也许并不是那么真诚。如果劝孩子多参加课余活动,多锻炼身体,把时间花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是不是比一句空泛的话更好? 而学校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也正是最好的补充。让学生从书本和作业中抬起头来,让学生的眼睛短时间离开白纸黑字,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奔跑欢笑,在宽阔的演讲台上慷慨陈辞,在丰富的艺体节目中展示自己,在炎炎烈日下种菜浇水。适当放松,使学生锻炼了能力,愉悦了心情,精神状态更加饱满。更有意义的是,它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乐趣并不是只有竞争,学校生活也并不是只有名次,还有那么多丰富的活动值得体验,有许多个理由热爱生活,也有很多种方式去创造未来。

当孩子的课余时间花在了有意义的活动上时,自然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一些不利于成长的事情,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了。坏习惯少了,好习惯自然就多了。就如你正忙着一单生意又怎么会有空去打麻将呢?

聊到这儿,或许大家已经有所悟。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调节孩子的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孩子们远离因沉迷一些无意义的活动而带来的影响学习和发展的坏习惯。但我想既然参加了社团活动,很多人恐怕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此吧,一定会期待在社团活动中有更多收获。那我想问,您送孩子学航模、机器人、画画、舞蹈、打羽毛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将来可以成为画家、舞蹈家、羽毛球冠军或是有一技之长吗?又或是体现您注重素质教育?

突然想起八九十年代大城市率先兴起各类艺体培训,那个时候我们还很落后,宿迁几乎没有一家培训机构,就是找个好老师学都很难。而一些先知先觉的家长则不惜重金每周一次长途跋涉将孩子送到南京找老师学钢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多一项才艺,赢在起跑线上。而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经济宽裕了,认识也提高了,社团活动、艺体培训越来越普及了,参加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了,甚至有的孩子一个人就参加了七八项社团活动。当然,我们并不鼓励孩子参加过多的社团,两个足矣,不同年龄段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社团。可是,您真的还只是为了多一技之长,多一份竞争力而让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吗?我想,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思想也该与时俱进了不是?

民国初期,“金石学家”王国维邀请早已退位的小皇帝溥仪到家中做客,他忍不住将自己珍藏了大半生的金石玉器、古董字画拿到溥仪面前展示。然而,溥仪却并没有显示出太大的兴趣,毕竟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珍宝了。他随手指了几件珍宝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可是有名的珍宝大师呀,这些都是他凭自己的学术造诣挑出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呢?小皇帝走后,王国维迫不及待地去找研究更深的行家帮忙鉴定,然而,结果却是一致的:这些“珍宝”确实是“赝品”。于是王国维开始暗暗佩服这年轻的小皇帝,认为人家之所以能当皇帝果然是有两下子的。然而,当他再次虚心地向溥仪请教鉴别方法时,小皇帝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我不懂你们的鉴别方法技术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别罢了。”

王国维彻底服了!生活就是这样,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见多自然识广。很多年前,农村的孩子还没见过火车,城里的孩子就经常坐火车、飞机到处跑了,见怪不怪,他们自然不怵。而农村的孩子就连第一次买火车票都会小心翼翼。眼界,永远都是一项不会落后的评判标准,见过市面的人自然会在人群中散发不一样的气质。

我们送孩子去学习主持表演,不是为了当主持人,只是为了他能够落落大方的登台讲话,因为这已经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送孩子去学习舞蹈,不是为了当舞蹈家,可以只是为了有个优美的体态;我们送孩子去打乒乓球,不是为了成为体育健将,而是强身健体使之更敏捷;我们送孩子参加各种社团可以只是为了提高交往能力……我想我们家长的思想理应有所转变,也必须有所转变。我们参加的种种培训活动,目的也不应是将它作为一种可以展示的技能,而是抛开学到的技艺的表面,内化到深层的那种东西,那就是能力,那就是骨子里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气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致力于不断培养有能力、有见识、有内涵、有气质、健康自信的孩子,以此支撑起孩子的未来!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湖路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思考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