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乒乓球教学“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2020-08-28 04:12费宏程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乒乓球翻转课堂实验

费宏程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凭借其大规模、结构化、高效化等特点,在各级教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成功创设了一种集信息化、实践化、互动化等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环境,在强化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对此,本文从介绍翻转课堂内涵、乒乓球“翻转”教学原则出发,通过系统设计和教育实验,重点提出高校乒乓球“翻转”教学的实施要点,希望能够为新时代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提供一定依据与支撑。

1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概述

“翻转课堂”是我国教育领域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之一,在应用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和应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加以阐述。

1.1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 Class Model/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而来,或翻译成“颠倒课堂”,以FCM简称[1]。业界将“翻转课堂”定义为将课内外的时间进行调整,进而将学生在学习上的决定权由以往的以老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2]。本质上来讲,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以往的课堂结构,转变学习场所,进而提高知识获取与内化的效率。相比于传统课堂,师生的角色定位和课堂价值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学生在课后借助信息技术自行获取知识,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多维互动和自主探究,完成知识内化,最终达成“翻转”效果。翻转课堂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等活动,替代了以往课堂上单纯的教师讲解,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加深大学生对乒乓球相关知识和技术动作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会产生相应改变,会为学生带来强烈的多维感官刺激,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到乒乓球学习中,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1.2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特点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以及高校培养人才的规范要求,笔者认为乒乓球翻转课堂教学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 整体性

在乒乓球翻转课堂建构中,既要翻转课堂各环节主要功能的实现,又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以生成新的功能。简单来讲,教师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且还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既要让学生掌握各教学环节的知识,又要把握不同教学环节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形成学科的整体结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与技术动作的整合,以及乒乓球学科知识与其他基础学科知识的结合,确保翻转课堂的整体建构与生成。

1.2.2 动态性

哲学上来讲,所有事物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系统的发展是以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驱动的,也就是说,在教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反馈控制作用,确保各个教学子系统能够在动态作用下达到平衡,进而促进整个教学系统的发展进步。简单来讲,在高校乒乓球翻转课堂建构与实施中,教师要以既定目标作为支撑,结合实际灵活开展相应课堂活动,在确保课前、课中、课后“翻转”动态生成的基础上,维持整个课堂更高级的平衡状态。

1.2.3 互动性

教与学是教学的两大基本行为要素,是整个课堂系统的“血肉”支撑,而只有当两者处于良性互动关系时,才会释放出更多的正面效能。也就是说,在高校乒乓球翻转课堂建构与实施中,教师既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探索,以确保所有课堂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信息的多维传递与反馈,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教学信息进行科学处理,进而构建一个具有长效性的信息反馈控制和保障体系。

2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课程教学与运动项目不同,在“翻转课堂”实际应用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按照“死流程”展开“死教学”,而是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难易程度等,在全面把握各种教学方法内涵与适用范围的基础上,灵活创新与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各项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以乒乓球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实践教学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法对乒乓球技术教学的效果。

2.1 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将施教的大学二年级四个乒乓球选项班作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级为对照组另外两个班级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乒乓球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实验时间为十六个教学周。

2.1.2 实验方法

(1)文献查阅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线上平台和线下图书馆,查阅有关高校翻转课堂的文献资料90篇,了解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从中寻找实施高校乒乓球翻转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2)实验教学法

期末时对四个班级的学生正手攻球和反手挡球进行技术考核,通过对考核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实验教学的结论,客观审视两种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中所取得的数据通过整理,运用独立样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得到实验研究结果。

2.2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流程

实验班采取翻转课堂模式展开乒乓球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3]。其中课前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制作上传“微课程”,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及时反馈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做好问题统计与整理,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课中环节主要是集中解答和学生探究环节,在完成课堂准备活动后,教师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集中讲解和示范,并通过学生探究完成技术动作的规范练习和系统指导;课后环节主要是教师反思和拓展延伸,教师在反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不足,为后续教学优化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下其他活动的设计,以达到课堂的延展,增强练习强度,提高教学质量。乒乓球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4]。

图1 乒乓球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流程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主要包括常规活动、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总结评价和布置课后作业。相比于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建构要简单得多,基本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和评价。具体来讲,就是在正式上课后,体育委员组织学生集合整队,并报告具体考勤情况,随后由教师理论讲解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活动安排,然后进行热身准备活动。完成上述活动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系统集中地向学生讲解乒乓球技术动作技巧,并作示范教学,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听讲、理解,最后要求学生两两一组展开模仿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及时纠正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在要结束之前,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进行简要评价,布置课后作业,集体放松,最后下课。

2.3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实验结果

(1)为了验证所选取的两组样本在实验前技术水平上是否存在差异,在实验前对两组样本进行了技术测试,测试内容为1分钟正手攻球、1 分钟反手挡球,测试结果如表1。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乒乓球技术动作测试与检验结果统计

对两组样本测试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样本所得数据的P值均大于0.05,所以两组样本在技术水平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经过十六周的教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项目为反手挡球和正手攻球,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如表2。

表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乒乓球技术动作测试与检验结果统计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分钟正手攻球及反手攻球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均为0.05<P<0.01,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发现,实验班的各项技术达标成绩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班,且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2.3.2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1)“翻转课堂”对乒乓球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翻转课堂”对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高校乒乓球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

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进一步印证了传统教学存在一些弊端,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寻找新的教学手段或者模式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

(3)“翻转课堂”在高校乒乓球课程应用对提升学生能力具有多重作用

教学的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双向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填鸭式”的模式体现,缺少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本研究虽然对教与学的互动没有专门研究,但是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有了明显的提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了更多的交流,这样必然会增强师生感情,提高学生团结合作及交流表达能力。

(4)“翻转课堂”在高校乒乓球课程应用在高校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本次实验的顺利实施说明“翻转课堂”在高校乒乓球课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3.3 “翻转课堂”在高校乒乓球课程教学实施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翻转课堂必然会占用学生一定的业余时间,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对体育活动的轻视,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在课余时间对教师不布置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影响了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2)学生练习场所不足以及适合的教学课件的匮乏制约了“翻转课堂”的实施

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场地建设上存在不足,当前能够进行课下乒乓球训练的场所仅局限于体育中心乒乓球馆,但其课余开放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在进行练习时缺少必要的、正确的指导,影响了练习效果和积极性,这就为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自主训练带来了负面影响。

(3)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从课程的设计到实施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实践与精力,包括在课件的制作以及对学生的的疑问进行解答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的责任心和耐心;另外,要注意传授知识的更新,可以将较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是全面适应翻转课堂深入推行的现实需求。

3 高校乒乓球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完善建议

3.1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是翻转课堂高效实施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明白在未来健康生活里,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翻转课堂实施能否取得预期良好效果,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所决定的,因此在课前环节,需要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展开高效自主学习,这是后续翻转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展开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那么就无法有效参与到课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采取相应监督手段确保学生高效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加强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的设置,控制好翻转课堂自学环节的内容、时间和难度,避免因过多占用学生课下时间而引发学生反感。同时可以考虑将课余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到期末总成绩的评定当中。

3.2 加强体育设施及信息化建设是取得“翻转课堂”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实施是以信息技术为根本依托的,也就是说,高校乒乓球教学“翻转”的实施效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整体建设存在很大关联,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标配,但如何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学习中心,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持,或者说,如何充分发挥智能终端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作用,需要学校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并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为其提供长效保障。

3.3 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前提

在乒乓球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要具备制作微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应用、学习资源发布、可视化编辑、后台管理等能力。当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以确保翻转课堂中的各项小组学习活动能够高效实施与生成。因此,为了提高翻转课堂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授课教师必须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参与各种培训,针对翻转课堂展开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满足现实教学需要。高校乒乓球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协作学习空间,通过师生多维互动有效解决各种教学问题,进而快速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综上,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比,各有所长,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以传统教学为主流,“翻转课堂”教学的规律还在完善过程中,现阶段还应该只是传统教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猜你喜欢
乒乓球翻转课堂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乒乓球悬浮术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乒乓球与大铁球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