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014《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新旧标准对比

2020-08-29 02:11
中国纤检 2020年8期
关键词:针织物防静电防护服

功能性防护服是进行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法律规定,在易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作业场合必须穿着静电防护服。防护服功能的有效性、耐久性、稳定性至关重要,GB 12014《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国家强制性标准发布,为静电防护服质量提供了检验依据。GB 12014—2019《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以下简称“新标准”)以GB 12014—2009(以下简称“旧标准”)为主,代替了GB 12014—2009 《防护服装 防静电服》和GB/T 23464—2009《防护服装 防静电毛针织服》。本文下面以GB 12014—2009为参照,比较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1 适用范围

新标准的范围增加了“不适用于无纺布类防静电服”的规定。新标准只适用于针织布和机织布类防静电服,并对针织和机织面料及防护服分别考核,机织、针织面料具有明显不同的特性,新标准更加细分、更有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增加了“针织物”“机织物”“肩带”“接地点”的术语,较旧标准更加具体地给出了“表面电阻率”的定义。由于防静电服标准的使用涉及纺织服装、劳动安全、物理等多个行业,不同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专业名词不熟悉,所以新标准给出明确详细的术语和定义,方便各行业理解和使用。

3 技术要求

3.1 功能性要求

抗静电性是防静电服的重要特性,与旧标准相比(见表1),新标准关于抗静电性规定的主要变化如下:

(1)取消了防静电服分级的要求,面料和防护服按机织、针织分别考核,针织防静电服面料不考核抗静电性。

(2)由于部分环境为保证安全,需要将人体带电量降低至0.05µC以下,普通防静电服难以达到要求,需要通过接地将电荷传输至地。新标准增加作为接地措施使用的,或具有接地点功能的防静电服以及具有接地点的防静电服的考核要求。

(3)新标准增加“使用条纹或网状导电纤维或导电长丝实现防静电性能的,导电纤维的间距不应大于10mm”的规定。

3.2 面料外观和理化性能要求

与旧标准相同,面料外观质量要求无破损、斑点、污物或其他影响面料性能的缺陷。对于面料的理化性能,新标准在旧标准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项目并根据机织物和针织物面料不同的特点,对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分开考核,具体指标见表2。

(1)机织物和针织物面料共同的变化有:增加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异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引发人体病变和诱发恶性肿瘤,异味包含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芳香烃,长期接触异味会引起人体不适,这两项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GB 18401的必检项目,防静电服考虑到人体安全问题,增加这两项是很有必要的;色牢度方面删除了耐水色牢度的考核,增加了耐皂洗、耐汗渍色牢度。

(2)新标准机织物增加撕破强力的考核。防静电服用于生产劳动场所,在劳动过程中,衣服的一些部位会被拉伸、牵扯,面料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力,否则会被扯破,而针织物弹性大,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新标准机织物增加撕破强力的考核。

(3)新标准根据针织物面料的特性,减少了针织面料尺寸变化率、透气率、断裂强力的考核,增加了松弛尺寸变化率、胀破强力和起球的考核,耐干摩擦、耐光色牢度指标下降半级。

新标准规定包含衬里的服装,衬里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应达到面料一致的要求。

3.3 服装技术要求

服装技术要求的变化主要有三点:

(1)新标准针织类服装增加“对称部位尺寸互差和圆领拉开尺寸”的要求。

(2)旧标准要求“接缝强力不得小于100N ”,新标准修改为“机织物服装接缝强力不得小于100N,针织物类服装的裤后裆缝和腋下接缝强力不得小于75N”。

(3)新标准与旧标准水洗尺寸变化率考核指标一致,但新标准只有机织物类防静电服考核水洗尺寸变化率。

4 测试方法

增加了新增项目检测方法的规定。明确了防静电服带电电荷量和点对点电阻的测试细节和要求

(1)防静电服需要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标准规定防静电功能是测量洗后,新标准洗涤方式有所改变。旧标准要求普通洗涤,新标准机织面料要求普通洗涤,考虑到针织面料弹性大、容易变形,针织面料要求弱洗。

(2)确定电极组中心间距为30cm。旧标准只规定测试两电极间距30cm,但是电极为圆柱形,电极的内侧、中心还是外侧间距30cm,标准并不明确,不同的电极间距会得到不同的点对点电阻值,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新标准对这一不足做出修订,更加严谨、规范。

(3)新标准规定测试过程中应保证电极组沿导电丝的方向放置,如样品表面无明显导电丝,测试方向应为经向。对于混入导电纤维的防静电织物,电极组相对导电纤维的放置方位对结果影响很大,与导电丝平行电阻很小,与导电丝垂直电阻极大(单向导电丝面料),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新标准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4)新标准增加了具有接地点的防静电服点对点电阻测试方法。

(5)旧标准防静电服的带电电荷量测试只测一件,对于分体服,没有将上装、下装分开测试,由于上装和下装结构、设计不同,测试结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新标准规定分体服,分别测试上装和下装。

5 标识

新标准对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进行了修改补充。新标准增加了“每套服装上应有防静电图形符号标识,标识样式见GB/T 20097—2006附录B”;新标准服装的耐久性标签上增加“洗涤方法、织物类型”;对制造商应提供的信息(产品使用说明)进行补充,增加内容见表3。

表1 新旧标准防静电性能要求比较

表2 新旧标准面料理化性能技术要求对比

表3 新标准使用说明增加内容

猜你喜欢
针织物防静电防护服
吸湿速干针织物研究进展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一种抗静电抗爆塑料管道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静电防护技术在宇航电子产品电装过程中的防静电研究
防静电服有效性控制措施探讨
捻度对涤纶针织物服用舒适性能影响的研究
改性涤纶针织物导水透湿性能研究
双氰胺在纯棉针织物低温练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