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家

2020-08-31 14:38刘鹏
中国收藏 2020年8期
关键词:烟囱窗户世纪

刘鹏

本文作者画的《家》,他印象中当年自己家的窗户就是这样的。

1939年,北京四合院的花格窗。從照片中的角度望向窗外,相当有意境。

2018年,我参照几张老照片和记忆画了这幅《家》。当我80岁的老母亲看到这张画儿时,她激动地说:“太像了!50多年前,我站在窗台儿上擦窗户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我对窗户有着同样深刻的记忆。北京南柳巷62号小院是我的出生地,听父亲说,这个院落在民国时期是当铺仓库。1956年,爷爷和全家人从骡马市大街193号搬到这个院儿;1978年,小院儿房屋被南柳浴池征用;1978年我和父母、妹妹从这里迁出,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虽然现在这座房屋早已不复存在,但每当看到画面中的屋檐、窗户、枣树、葡萄架以及墙角的水缸,就会将我带回到童年时光——我在窗户根下种了向日葵、花生和红薯;炎热的夏天的傍晚,在窗前葡萄架下乘凉,妈妈给我洗完澡,身上涂满爽身粉,给我扇着扇子,那种香香的清凉滋味能记一辈子。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和平里的住宅

1978年,我们一家人搬到陶然亭龙泉胡同教师楼,记得那时的门窗都是木头的、刷着淡蓝色的油漆。我父亲在北京一四八中学任教,1986年学校分房,我和家人一起搬到右安胡同乙7号教师楼,这栋楼的窗户已经由木窗改为钢窗(铁质窗)了。

我似乎和住平房有缘。成家后,1989年7月,我搬到了棉花下二条13号,这个房屋属于百年以上的老屋,在那间平房居住了整整4年。那是一间12平方米的西房,窗户是糊窗纸的那种木制花格窗。我在房前用木料和旧钢窗搭建出1米多宽的小屋,把西房完全罩在里面。入冬前,我把火炉子放在搭建的小屋靠墙位置,用十几节烟囱拼接,烟囱从窗户进屋转一圈再从屋门上方窗户穿出。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烟囱散发的热量为里屋供暖,冬天最冷时,整宿不封火,效果还可以。但冬天过了撤火时,看到炉子烟道里的炉灰都快满了,现在回想起来,这样做真的挺危险——如果烟囱衔接处有漏洞或炉灰堵满烟道,煤气就会直接泄漏到里屋,估计煤气中毒没个跑儿,外面装一个风斗根本没用。4年过去了没事儿,简直是万幸。

上世纪50年代的三里河住宅

上世纪50年代的三里河住宅

上世纪50年代的三里河住宅

通过窗户的变化,我们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因此今天,在此给大家分享一组我搜集的从民国到上世纪90年代不同时期的北京住宅照片,透过建筑主体和窗户,不难看出,我们的居住环境已在不断改善。

猜你喜欢
烟囱窗户世纪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找不到烟囱的圣诞老人
My School Life
擦窗户
世纪中国梦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窗户知多少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贴窗户
窗户外面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