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芹:传承“竹”梦共脱贫

2020-09-01 10:31安通
当代贵州 2020年18期
关键词:竹丝赤水竹编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安通

杨昌芹(左)指导学员制作竹编。(王长育 摄)

作为一名“90后”青年,我无疑是幸运的。我一直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父老乡亲致富奔小康做点实事,为家乡实现乡村振兴作点贡献。今后,我将继续做好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小小竹丝迸发出致富能量。

17岁学习竹编技艺,22岁创立公司,24岁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6岁获“中国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7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3年来,杨昌芹用自己不懈的奋斗书写了别样精彩的“竹”梦青春。

2007年,杨昌芹作为印江民族职业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师从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陈文兰。

赤水竹编历史悠久,自接触这门传统技艺后,杨昌芹便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竹编是一门复杂的工艺技术。一件成品,要经过20多道工序。先是选材,然后是刮青、破竹、加工、起篾、染色、煮篾、拉丝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把竹片先处理成晶莹透明、细如头发的竹丝,再精心编织,最后装裱。

对年轻人而言,学习竹编工艺品制作特别枯燥。杨昌芹却凭着一股执着与喜爱,不仅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还做得有滋有味。学习期间往往在凳子上一坐一整天,就为编好手中的竹子。在竹编艺术方面的天赋加之后天的努力,杨昌芹很快便掌握了一个个复杂的工艺要领,竹编技术突飞猛进。

但她并未就此止步,“非遗文化不只是要传承技艺,而是要活态传承。创新、贴近生活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开拓市场。”杨昌芹说。

怀揣着让传统技艺回归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想法,杨昌芹针对竹编产品的性能进行技术改进,创新性地将平面竹编转化为立体竹编,设计了竹编水杯、竹编茶具、竹编瓷器、竹编手提包、竹编首饰等一系列立体精细竹编工艺品,既丰富了竹编的内涵,也由此打开了赤水竹编的销售市场。

2012年,为了把竹编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杨昌芹争取到创业贴息贷款,成立了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并申请了国内、国际商标。

从此,原来的小加工作坊开始公司化运营,竹编制作、销售有了更加规范的管理,公司订单不断,业绩也越来越好。同时,杨昌芹还利用“互联网+”平台,着力开发和完善电子商务新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同步营销。

公司运营起来以后,杨昌芹没有忘了当地的竹农。一根慈竹的市场价格大约3元,杨昌芹给竹农的价钱是20元一根,而且只要中间部分,剩下的头尾部分,竹农还可以拿去卖竹原料。同时,她还义务帮周边群众接一些订单,这些订单对工艺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市场需求量很大,让周边群众获益不少。公司招收的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还有一些是残疾人,他们靠着学到的竹编手艺,逐渐走出了生活困境,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如今,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受益,杨昌芹正积极开办竹编工艺培训班,免费为贫困户培训,让拿锄头的农民也能够从事竹工艺品编制,带动更多村民与她一起编织致富梦想。

猜你喜欢
竹丝赤水竹编
胡集竹编:老手艺的坚守 指尖上的乡愁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绘画的新形式
赞贵州赤水诗四首
赤水市委离退局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
赤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