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胀气经改良肛管排气法的疗效观察

2020-09-01 12:49龙黎吴军通讯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肠腔肛管负压

龙黎,吴军通讯作者)

(1.海军971医院 保健三科,山东 青岛 266000;2.海军971医院 泌尿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0)

0 引言

腹胀为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诱因较多,如手术刺激、腹腔炎症感染、麻醉药物作用、术后缺乏活动等因素,如不能及时干预治疗,可延迟机体功能恢复、手术切口愈合,甚至并发麻痹性或机械性肠梗阻、肠源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2]。特别是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属于抑制的状态,并且手术对患者的造成创伤较大,需要长时间的愈合,如果患者不能及时的恢复排气则会导致体内的气体无法排出,进而造成肠腔积气,最终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腹胀的情况。因此只有对其加以有效的干预治疗,便可以减少腹胀的发生。以往对腹胀治疗多采取常规肛管排气,但限于肛管置入长度,及肠腔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小等因素,疗效难满意。为此经用胃管替代肛管,尾端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改良后,临床实践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保健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患泌尿疾病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85例,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和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展研究,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改良法),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法)。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在38-79岁,平均(54.79±9.81)岁,手术时间(87.67±43.002)min;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53.86±8.87)岁,手术时间(77.93±43.856)min。两组病例的各项资料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较高的对比性。

1.2 对象标准。①纳入标准:无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顽固性便秘等可导致胃肠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未服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经检查无消化道机械性梗阻;手术采取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中失血量少于400 mL;手术时间控制在1-3 h。②排除标准:精神及意识障碍;严重电解质紊乱、重度营养不良、重度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并发休克及多脏器衰竭的患者;肠道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患者。

1.3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改良法):将一次性胃引流管(山东济南晨生医用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型号Fr22),润滑剂充分润滑后插入直肠,置入长度25-30 cm,外露部于臀部以蝶形胶布固定,胃引流管尾端相连一次性负压导引器(扬州桂龙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容积1000 mL),低于肛门放置,持续负压导流。观察导流装置体积变化,待变至最大后,拔开排气阀排气,重复上述操作,评估患者腹胀缓解程度。②对照组(常规法):将普通肛管置入肠腔,长度15-18 cm,尾部连导流管,置于低位且储有3/4生理盐水的250 mL玻璃瓶内,观察排气情况,评估腹胀缓解程度。

1.4 疗效判定。分别于肛管排气前,治疗后15 min、治疗后30 min,评估患者腹胀改善程度。效果显著:经两种方法排气治疗15 min后腹胀即刻消失或疼痛缓解;有效:经两种方法排气治疗30 min后腹胀缓解或不完全缓解转为轻度疼痛;无效:经两种方法排气治疗30 min腹胀无明显缓解,疼痛无明显减轻。腹胀程度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方法:用长10 cm的游标尺,标记10个刻度,两端为“0”和“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3-4]。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或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气后15 min。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排气显效率(72.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40.48%),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肛管排气治疗15min效果比较[n(%)]

2.2 排气后30 min。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 min有效率(97.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73.8)1%,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治疗后30min效果比较[n(%)]

3 讨论

腹胀主要是因为人体肠道内存在大量的气体导致,是自觉腹部存在胀气感以及客观性腹部滞留气体的综合性表现。腹部进行手术后出现的肠胀气,大部分主要是肠蠕动过慢和肠麻痹而引起的。根据相关的资料表明,腹部术后大约三天,肠蠕动才能完全的恢复。而在此三天内,可能会由于肠管不规律的蠕动,又或者肛门没有排气而导致腹胀的出现,进一步导致患者腹部出现疼痛和胀痛,较为严重时对呼吸和循环的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还可能加重手术伤口疼痛以及造成伤口开裂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术后腹胀在临术中非常的多见,造成腹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中:①麻醉导致对副交感神经加以抑制而引起胃肠功能受限,进而导致腹胀。②手术时间长,长时间将肠管暴露在外而受凉和麻痹,进而导致胃肠端动缓慢,最终导致腹胀。③手术前后需要患者禁食,进而致使电解质出现紊乱,由此导致胃肠道平滑肌麻痹,肠蠕动缓慢而造成腹胀的情况。

在临床中对肠胀气的治疗一般运用常规的肛管排气,主要运用肠腔内的气压,并利用腹部的按摩辅助将肠腔内的积气予以排出,当肠腔内的气压和大气压力一致时,积气则不再排出,通过对腹部的按摩能够提升排气量,但是由于肠腔内的气体处于不规则的任意流动,因此未能达到理想的排气效果,进而需要经过多次的排气,气体无法有效的完全排出,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最终导致疗效达不到患者的满意。近些年,我院医护人员借鉴高位、多孔道、负压原理改良传统肛管排气,临床验证改良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排气法。其优点如下:①高位、多孔道原理,因常用的排气肛管长度受限,插管深度需控制在15-18 cm,而成人肛管长度约3-4 cm,直肠长度约12-15 cm,导致肛管头端到达位置对结肠刺激作用弱,难诱发肠蠕动,用胃管替换肛管后,置管可延长至25-30 cm,使头端较易刺激结肠促进蠕动。又因胃管前端有4个直径为7 mm,呈环绕、错层分布的侧孔,比单孔肛管排气效率更高。②负压导流其原理采取负压和虹吸作用,无论肠腔内压力高于、等于或低于引流器内压力,负压吸引可持续排气,明显提升排气效率,不仅缩短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且减少重复排气次数及避免腹胀复发。③安全、防护、舒适兼顾,负压装置最大值为1.6 kPa,静息肠道内压为1.33 kPa[5-6],肠道静息压与负压压差很小,不易造成肠黏膜损伤;导管滞留时间不超过40 min,避免对肠粘膜过度刺激,减少不良反应;负压密闭装置可减少排泄物对环境污染,还利于对排泄物观察和提样送检;胃管增加了外接引流管长度,扩大了活动范围,避免了患者因体位受限不适[7-8]。④临床中的整体操作较为简单便捷,并且费用较低,降低了患者的承受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9]。

综上所述,从临床数据来看,经改良肛管排气方法治疗效果确切、安全,且明显优于常规肛管排气方法,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肠腔肛管负压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经腹肠道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肠腔狭窄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二甲硅油散的不同应用方式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粘连性肠梗阻不能和肠粘连混为一谈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