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疝修补术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20-09-01 12:49赵志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4期
关键词:考察组横纹疝气

赵志宏

(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0 引言

小儿疝气可以分成先天性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是小儿外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该病多以低体重儿和早产儿为主要发病人群,因患儿的鞘状突没有打开,而脐环扩大张开所致腹股沟疝和脐疝,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和脐孔处有大小不一或时隐时现的肿物或者包块,当患儿平卧、停止哭闹或用手指按压可消失,不适感不明显[1]。以往对小儿疝气的治疗主要以传统的疝修补术为主,虽然其效果可观,但也有一定局限,如对于体弱患儿来说这种手术方法创伤比较大,恢复比较困难。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小儿疝气的治疗也开创了许多新的方法,其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此,本文对比传统的疝修补术与腹横纹小切口术在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0例疝气患儿入院时间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间,其中,男73例,女17例;年龄6个月至8岁,平均(4.56±1.34)岁;左侧发病78例,右侧发病12例。随机分考察组与实验组各45例,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儿有明显的手术指证;符合临床对小儿疝气的相关诊断标准;患儿的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患儿有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情况;无法耐受手术;有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考察组实施传统的疝修补术,首先,取患儿平卧位,对其实施静脉麻醉后,垫高患儿的臀部。其次,在患儿腹股沟的内侧取一个3 cm的切口,分开皮下组织,使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暴露后分离睾肌。接着在精索前内侧行疝囊探查,给予纵向切开,结扎疝囊颈部并止血。最后对睾丸和精索进行复位,逐层将切口缝合,在切口处贴好无菌敷贴,结束手术。实验组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首先,取患儿平卧位,对其实施静脉麻醉后,垫高患儿的臀部。等麻醉起效之后在患儿下腹的腹横纹处切取1 cm左右切口,横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同时将浅深筋膜分离,用血管钳对外环口进行牵拉,充分暴露患儿的精索,对疝囊进行切开、游离及牵拉后给予贯穿结扎,把周围疝囊切除。其次对睾丸与精索进行复位,对切口止血。最后将切口常规缝合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住院时间;使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的精神、食欲、睡眠、疼痛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分,分值最高60分,51-60分表示良好;41-50分表示较好;31-40分表示一般;20-30分表示差,<20分表示极差[2]。统计两组腹胀、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用SPSS 22.0软件加以处理分析,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的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考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住院时间等均比实验组更高,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精神、食欲、睡眠、疼痛及日常生活评分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考察组,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考察组发生腹胀、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4.44%,实验组是6.67%,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情况比较(±s)

?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一种儿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1%-4%之间,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腹痛及便秘等,给患儿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十分有必要[3]。

许多研究指出,对小儿疝气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采取手术干预。但因患儿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育尚未完全,其生理结构也比较薄弱,手术耐受性低,加上手术均可带来一定创伤,很容易使患儿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其病情的恢复,所以选择创伤比较小患儿比较容易耐受的手术方法很有必要[4-6]。

传统的疝修补术手术视野比较清晰,可以将腹股沟管进行充分切除,但是手术切口比较长,出血量也相对比较多,不利于术后恢复。和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腹横膜切口手术的手术切口比较小,切开层次比较少,对患儿带来的损伤也比较轻微,较少的剥离正常组织和不需切开腹股沟管,可显著减少瘢痕的范围,更具美观性。加上手术操作比较简单,手术时间短,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和腹胀、腹痛等不良症状发生率[7-9]。

本组研究中,考察组实施传统的疝修补术,实验组实施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考察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住院时间等均比实验组更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精神、食欲、睡眠、疼痛及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考察组(P<0.05);考察组发生腹胀、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4.44%,实验组是6.67%(P<0.05)。可知在小儿疝气临床治疗中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考察组横纹疝气
毛白杨静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及吸能分析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疝气患者能运动吗?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横纹树蛙墨脱雨林湖畔的精灵
揉两穴可助自疗心脏病
国际空间站首次收获白菜
刘志军小小说两篇
点穴祛疾: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