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探研

2020-09-02 06:22张如秀
成才之路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学有效性信息化教学

张如秀

摘 要: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能够为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实施提供一种新思路,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切实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在学前卫生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精简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入手,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职;信息化教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教学有效性;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8-0012-02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机体生长发育规律,探究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与学前儿童发展相适应的各项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从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正视当前存在于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并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整体办学竞争力及增强学生综合专业与就业素质,作用显著。

一、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教学现状分析

“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一般安排在大一时讲授。由于学生对幼儿园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很少有学生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意味着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1.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没有树立保教合一观念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所包含的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生,存在学习能力弱、缺乏生理学知识基础等特征,因此很多学生刚接触这门课时会产生畏学情绪,而且未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缺乏学习兴趣,当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往往选择忽略,而不是积极寻求答案与解决方案。

2.教学内容繁杂交织,教学缺乏针对性

当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学前卫生学》教材内容存在共通性,其基础均立足于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与保育、身体健康与评估、营养卫生、心理卫生等内容,涉及解剖学、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内容繁杂交织,重难点不突出。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无法开展深层次教学,不利于学生发现学习重点以及对学科系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3.教学模式较传统

很多教师仍秉持传统教学观念,使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处于从属、被动地位,只能通过听讲和记笔记的方式机械接受信息,对于课程缺乏新鲜感,自主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典型例题的讲解,不注重应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

4.教学资源欠缺,实训实操环节较少

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教学经费和实训设备相对短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无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虽然有学校开设相关实践课程,但是在整体课程体系中占比不足,而且学生下园实践的机会很少,使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创新性运用

1.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自主完成学习测试

针对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学生预习环节,应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师可以依托微信小程序和信息化教学平台,将制作精美的课程PPT、微课上传,并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单,让其根据任务单内容自主完成学习及配套测试。测试后,信息化测试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生成错题归类和分析报告,以便为学生总结反思和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反馈与参考。

关于PPT和微课的制作,以“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保育”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使用计算机软件设计立体图像模型,制作幼儿八大系统结构特点的视频,如青枝骨折后骨骼的形态,让学生通过图像模型更直观地了解青枝骨折的形态及其产生的危害。具体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先将PPT、微课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登陆教学平台展开预习,接受学习测试,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惑。接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找出难点、易错点,然后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

2.将探究学习、仿真操作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开展多元教学

教师应以教材体系为基础,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和各章节重点内容,利用PPT、音像资料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分组探究任务,将基础知识和教学重点相统一,每节设计2或3个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教学内容要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恰当的点拨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讲授“幼儿园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模块:一是探究任务的引入与提出。教师依据新闻报道的常见意外事故如气管异物阻塞设计出短视频,将探究任务设计为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急救措施。二是探究任务的分析与实施。教师将任务分解为两部分,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其一,急救知识,包括:如何判断意外事故的危险程度?急救的原则是什么?重要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哪些?其二,关于气管异物处理。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现场模拟,还可以依托教学平台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梳理处理步骤并以实操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三是评价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表格,将探究与实际操作或仿真操作过程以观察记录的形式记载下来,从做中学、做中教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此外,教师在成绩评定时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多维度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效果。

3.引领学生加强复习,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技能

每当学完相应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应针对课堂探究、实践或仿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复习材料和测试项目及时上传平台,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技能。教师可在平台上跟踪学习进度和答疑,通过交流与互动综合评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越会对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有帮助。学生只有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未来的保教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学习难度较大的“神经系统”这一内容后,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大脑皮质活动的规律、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等。但是学生只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并不够,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神经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如何根据“动力定型”合理安排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并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任务,考查他们能否将理论知识进行迁移,处理实际问题。

三、结束语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PPT、微课和仿真教学的引入,能整合课堂资源和网络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实现现代化教学目标,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学前卫生学课程时,要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自主完成学习测试,让学生将探究学习、仿真操作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并引领学生加强复习,巩固理论知识,强化技能。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專业基础和能力保障,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林兰,于桂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黄桃英,曾志琳.学前卫生学[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

[3]余萍.翻转课堂在“学前卫生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2).

[4]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教学有效性信息化教学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