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恢复的山体公园建设

2020-09-02 06:57张玉娇孙元强刘云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生态恢复

张玉娇 孙元强 刘云

摘要:在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建设中,因地制宜,以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相结合,通过保护原山体植被、多种树种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恢复裸露山体、调蓄山地雨水、营造生态水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建设,以期通过山体公园的建设达到提高山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美化山体环境,营造休闲、观光、运动于一体的游憩场所。

关键词:山体公园建设;生态恢复;卧虎山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47

收稿日期:2020-07-04

作者简介:张玉娇(1982-),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林业。

引言

在建设山体公园中,以生态恢复优先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以卧虎山为例,利用现有山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生态恢复为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公园建设中,以期通过山体公园的建设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宜人游憩的活动场所的目的。为今后改善荒山生态环境、建设山体公园提供一些参考。

1卧虎山山体公园概况

卧虎山植物资源较单一,主要植物种类有侧柏、黄栌、五角枫等。地被植物主要有绵枣儿、远东芨芨草、荩草等。木本植物多以侧柏为主,色叶植物较少。由于自然和历史因素,卧虎山有部分裸露山体和因开山采石形成的断崖,在山体周边一定范围内,相对破损的山体较为平坦,局部位置有较深的大坑。山体石质为石灰岩,采石破坏后形成了高低不平、极为复杂的石灰岩地形地貌,生态基础较差,土壤和植被少,严重影响山体景观效果。

2山体公园建设中植被的恢复措施

2.1原有植被保护

2.1.1修枝間伐,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在卧虎山建设初期,根据《山东省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对卧虎山山体林分郁闭度在0.8以上的中龄林进行生态疏伐,伐后郁闭度保持在0.8左右,提高了旅游和观赏价值。在公园建设后期,采取平切法,对林木进行整枝修枝,确保树木株形优美、通风透光。

2.1.2以生物防治为主,合理防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山林内双条杉天牛、侧柏毒蛾等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合理使用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设置饵木诱杀双条杉天牛;释放双条杉天牛的优势天敌蒲螨和管氏肿腿蜂,对山林内双条杉天牛的蔓延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这些森保措施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保护了自然界天敌资源,促进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2]。

2.1.3公园修建中保护原有山体植被,凸显自然野趣

公园修建中,遇有原山体植被,优先保护原有植被根系的完整及透气性,合理修建鱼鳞穴,保持原有植被的完整性。施工中,避免碰损林木,用绿色绒布包裹树体。修建台阶时,遇有原山体树种,留出树种生长空间,修建树穴。

2.2新栽绿化植物

2.2.1山体面的绿化

先后在卧虎山西侧、北侧部分裸露山体,大面积栽植黄栌、五角枫等乡土树种,提高了苗木成活率,与山体原始风貌自然融合,无论山顶游赏远眺,还是外观卧虎山景色,均增加了山林季相变化观赏效果。

2.2.2山体点、线的绿化

2.2.2.1道路、乔木灌木

根据山体地势,在鱼鳞穴和水平阶内栽植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树种,如乡土树种黄栌、苦楝、臭椿等。新增林分改造树种,如色叶植物五角枫、紫叶李、栾树等;并在道路两旁的山坡、鱼鳞穴、水平阶内,撒播野花组合,丰富了植被群落,提升了山体自然景观。形成乡土树种为主,其它林分改造树种为辅,构建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香气、多功能的目标林分,使之逐步形成具有常绿阔叶林景观[3]。

2.2.2.2水系植物

在入口广场水溪处,因地制宜,选择耐水湿植物垂柳,搭配碧桃,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又营造出春天桃红柳绿的美好景象。由于山体自然条件的特殊性,雨季过后往往水溪内水量较少,因此在水体内部,选用抗逆强的水生植物,如再力花、菖蒲、水生鸢尾、睡莲等,使水体能够在不同的季节水旱同赏。

2.2.2.3建筑旁

在入口广场配植乔木法桐、五角枫、丁香等;灌木树种蔷薇,连翘、小叶女贞等;地被植物扶芳藤、五叶地锦等。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较丰富的植物群落。色叶植物丰富了广场色彩,又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

3山体公园建设中裸露山体的恢复措施

3.1断崖的生态恢复

卧虎山东坡有很多过去开山采石遗留的裸露山体和断崖。根据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先清理断崖基底的风化层和危岩,消除基底安全隐患,对陡峭的断崖采用生态护坡,设置防护网护坡喷播种植的绿化方案,同时利用断崖上自然形成的V字形石窝砌筑种植穴,栽植常绿乔木,形成垂直绿化带。

3.2早期山体开采遗留场地的生态恢复

尊重山体现状,对早期山体开采后遗留的场地进行改造,建设主入口广场,原裸露空旷场地建成一定面积的休闲广场,在广场西侧、南侧依陡峭地势,砌垒景观挡墙,依挡墙建设避雨休憩廊。地面采用透水砖铺设,既渗水又美观大方。并合理配置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3.3其它山体的生态恢复

利用山体护坡的土石方工程与植物配置相结合,山体整地方式与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相结合,对破损山体进行防护和绿化。

因地制宜,砌垒层叠假山石,进行造景艺术处理,砌筑时尽量选用山体原有浮石,与山体自然融合,营造原生态公园韵味。各种植物依砌筑假山石配置,加以分层绿化,增加山体色彩,如黄栌、黑松、五角枫、连翘等。

砌垒鱼鳞坑、水平阶,回填种植土,增加植被覆盖率。在游步道边侧绿化中,通过砌筑水平阶和鱼鳞坑,种植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和与环境相适宜的植物品种,如五角枫、金银木、连翘、迎春、小叶扶芳藤等,丰富绿化种植景观,增加季相变化。

4山体公园建设中水系的恢复措施

4.1雨水调蓄

山地植被恢复主要受土壤和水分的制约,利用天然降水进行生态恢复,重视雨水调蓄,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改善林下植被的栽植环境。

济南夏季炎热多雨,依据卧虎山地形,在汇水面积较大处,跨道路修筑排水沟或小桥,防止较大雨水冲刷路面。道路两侧砌垒水平阶或鱼鳞穴,栽植树木,在雨季来临时,层层拦蓄,防止雨水冲刷山体及路面,固土涵水。

增加透水铺装,减少地表径流。广场铺设透水砖,使雨水更好下渗;道路平坦处或林下休憩广场,铺设的糠粮沙平台,不仅增加了游人步行的舒适度,而且少量雨水可下渗。

4.2水景景观建设

入口广场北侧,借助原地形坡度,形成上下2处水塘,两水面通过叠水有机结合,上方水塘源頭汇水处,沿原雨水冲刷的低洼沟道,挑拣原山体小浮石,铺砌旱溪。雨季,旱溪汇水,流入水塘,形成叠水景观。旱季,水塘蓄水,供浇灌植物使用。

5配套设施中生态理念应用

5.1建筑设施

提倡山水为主,建筑以“小、散、隐”的布局方式,以生态恢复为主,减少土方量。挖掘景区历史文化,对现有战事遗迹进行恢复建设,尽量保留遗迹原貌,并建设一处观景平台,平台风貌与历史文化融合,建材与山体自然融合。

5.2附属工程设施

公园内基础工程和服务管理设施完善,公用设施多采用木质,色调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体现了山体公园生态的特点。

6结语

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是山体公园的2大功能,在进行总体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植被恢复是山体公园生态恢复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前提条件。山体植被的改造,主要在于健康、合理的植物群落植被的恢复,植被是生态恢复的基础[4]。

山体公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景观建设与生态恢复需结合多方面因素分阶段分时期进行规划建设。生态恢复效果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5]。后期评价还应以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为准则层,对卧虎山植被恢复效果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薄薇娜.基于传统造园艺术的城市山地公园设计探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2]董斌.天敌昆虫在泰山主要林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泰山:山东农业大学,2011.

[3]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4]姜秀娟,郑伯红,盘前华.国外城市弃地生态恢复规划研究——以野鸟公园与汤米逊公园为例[J].中外建筑,2007(02):6-8.

[5]陈海兵.武汉市凤凰山破损山体植被修复效果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责任编辑常阳阳)

猜你喜欢
生态恢复
采石场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废弃采石场景观改造策略
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