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助力疫情防控的探与思

2020-09-04 01:27祝振华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3期
关键词:门诊远程医疗

文/祝振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太和县人民医院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作用,开辟新冠肺炎防治“第二战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领域,如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在当前的抗“疫”中,能否借机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技术,成为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探索的课题。

作为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太和医院”)自2019年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着力打造智慧医院,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作用,开辟新冠肺炎防控“第二战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0年1-5月期间

120急救中心接诊发热病人301人120急救中心接诊其他病人4982人

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实施远程培训,网上科普宣传。疫情暴发以来,医院通过县乡村远程会诊平台,对医共体内所辖12家乡镇卫生院、155个村卫生室的医生和村医,开展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院感知识、医护人员防护等方面培训16次,通过网上提问解答,交流互动,提升时效,打牢基层防控知识基础。

针对老百姓关注的疫情热点问题,太和医院利用公众号主动宣传,开设线上科普讲座,并与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疫情防控专题,向大众传授预防知识,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二是急救服务前移,网上门诊咨询。太和县120急救中心设于太和医院,利用120“微急救”平台,实现了患者智能手机一键呼叫,同步定位,院前急救救治、途中转运、院内准备时时视频对接。

太和县开通包括发热门诊在内的49个学科互联网咨询门诊,群众通过图文、语言、视频三种方式与专科医生“一对一”“面对面”咨询交流,寻方问药。在今年1-5月期间,120急救中心接诊发热病人301人,其他病人4982人。发热门诊网上咨询、复诊1642人次,其他学科线上免费咨询8838人次。

三是“云间”传输报告,“隔空”远程会诊。医院在发热门诊设置自助就诊机,实现挂号缴费、候诊取药自助办理、就诊时间智能提醒,阻断接触链条,防止病毒传播。

太和医院发挥CT/MRI、B超、心电图等医技检查“云胶片”“云报告”系统功能,扫码查看报告,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医生对检查检验结果在线浏览,门诊与病区CT报告互查共阅,避免患者往返奔波,减少传播机率。院内专家通过远程医学多功能病例讨论平台,结合医技检查、信息,对隔离病房的患者开展院内多学科视频会诊,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医院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对上与安徽省立医院、北京301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等40家知名三甲医院,院内多学科远程会诊235例,向下帮助医共体分院、村卫生室远程会诊673例,实施疑难危重患者会诊662例,保障了疫情期间诊疗质量不下降。

四是医患手机点餐,志愿服务上门。疫情期间,员工餐厅停止开放服务,饭店大多关门停业,太和医院发挥院内微信点餐优势,每周公布食谱,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手机订餐,食堂工作人员和医院抽调的志愿服务人员送餐进病区,到病房,避免医患奔波,降低感染机率。

五是智能入院管控,启动远程探视。医院入口安置红外线体温自动监测仪,实现体温筛查自动显示,发热患者自动报警;通过查验“安康码”,了解来院患者入院前半月内体温状况和外出轨迹;门诊部各楼层通过体温自动监测仪,再次把关体温,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在ICU、EICE、CCU、PICU和各病区抢救室严格落实无陪护、无探视管理,通过远程高清摄像远程探视系统,主管医生定时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太和县人民医院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与北京301医院开展院内多学科视频会诊,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六是延伸护理服务,走进患者家中。发挥“互联网+院外护理”服务功能,坚持在疫情期间开展院外护理服务项目,患者网上下单,护士平台接单,护士上门提供PICC置管、置胃管、置导尿管、伤口护理等延伸服务,缓解患者燃眉之急。

七是线上开展随访,实施心理干预。利用随访平台,对发热留观出院病人和门诊发热诊疗后的病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随访服务,实施心理舒缓干预,及时了解用药疗效,掌握院内康复情况。

八是利用“钉钉”平台,提升工作时效。利用“钉钉”平台嵌入疫情管理系统,设置员工个人行程、每日上班打卡、体温上报、心理干预等模块,落实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报告。通过“钉钉”会议系统,实现不同范围人员的实时视频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院内工作要求,研究会商应急事务。

实践“互联网+医疗服务”成效显著

疫情防控依靠信息化,加快了传染病报告和统计数据的流转周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系统和智能软件的支撑,使医院科学合理、快速及时分流患者,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患方家人通过视频了解患者病情,最大程度保护就诊患者、陪诊人员及其家人。远程培训会诊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培训时效,缩短了病房患者与会诊专家间的距离,提高了诊断救治质量,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实践“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思考

这次疫情应急防控,也暴露出医院信息化的短板,与县公共卫生平台还不能完全有效传输数据,村医对远程会诊软件使用还不熟练,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与干预还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实施,智能服务分时段预约比例还不高,网上开方与网下送药服务还需要医保支付政策的支持。为此,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争取政府和上级卫健部门的支持,实现应急管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药品与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决策支撑体系、监督预警体系的“数字联动”,应用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疫情溯源、病例管理、密切追踪、形势预测,提高应急能力。

第二,优化医共体网格化布局,提升医共体分院、村卫生室的救治能力,确保“战”时能扛得住,管得起。推进县乡村三级信息化诊疗服务和智能管理软件升级,充分实现远程医疗下沉,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促进分级诊疗。

第三,引进“心身整体评估干预系统”软件,通过对患者个人情况问卷、心理评估等量表评价结果,帮助患者和群众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和心理干预。

第四,通过“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项目建设,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疗系统,完善门诊服务中心功能,发挥入院服务中心线上服务作用,推进门诊就诊、医技检查、院外延伸服务等分时段预约,推进线上慢性病复诊,推进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开展药品的配送服务,为疫情防控和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提供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门诊远程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远程求助
门诊支付之变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远程诈骗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