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解读

2020-09-05 07:23杨慧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渗透语文教学

杨慧茹

【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文化继承意识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1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教育重要性

1.1促使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发展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诗人作家,创造出非常多的经典名著,具有非常高的传承与发展价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国学经典的渗透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同时能够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1]。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身体教育,促使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提供动力。

1.2促使素质教育发展

当前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利用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学习能力、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国学经典渗透教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素质,形成适应自身终身学习与社会发展的品质。

2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渗透对策

国学经典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诗词歌赋,还有包含艺术方面的经典绘画、故事等内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利用多种不同形式的国学经典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1基于课本,渗透国学经典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作为国学经典渗透教育的入手点,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国学经典内容,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此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进行国学经典渗透教育时,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些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怀念母亲》为例,该文章以回忆的方式介绍作者的两位母亲:祖国与亲生母亲。通过文章的描述,展示自己对亲生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浓浓的爱意。讲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以孟母三迁与卧冰求鲤的故事,使学生通过课文与小故事感受母亲与孩子之间浓厚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描述内容,对作者与两位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形成初步的认识。当学生阅读结束后,对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我认为作者想要通过回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身母亲与祖国母亲的想念与热爱,希望能够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教师:那你们认为孩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应该是怎么样的?学生2:我认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无私的。学生3:孩子对母亲的爱也是无私的,希望母亲因为自己快乐、幸福。教师:那你们有没有听过卧冰求鲤和孟母三迁的故事。(有的学生摇头,有的学生点头)。这时教师可以讲述这两个故事,使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对孩子,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课本中,对课本对话,对课本内容对话,感受作者内心当时对家、母亲的想念之情,以此提升课本知识学习效果。通过国学经典的运用,可以将难以理解的课本知识简单化,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

2.2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学习需求,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读物,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国学经典文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3]。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有效举措。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推广,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发展做好铺垫。为了提升国学经典阅读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就课外阅读活动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就阅读内容、感受进行互动,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此夯实经典阅读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以《论语》为例,该文章记录了关于孔子与孔子弟子言行,文章内容简短,易懂,包含较多的人生道理,对小学生身心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进这一国学经典中的某个片段,如《学而》片段,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者辅导工具进行阅读,了解文章的内涵。课堂教学活动中,则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阅读中的所感所想,将自己在阅读中收获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学而》内容的理解,提升课本知识学习效果。

2.3利用古诗词,进行经典教学

古诗词作为国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思想品质与学习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古诗词内涵与主旨,探究作者内心真实的想法,使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古诗词学习方法。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直到能够流畅,有感情的读出文章为止[4]。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找出两个小孩争辩的核心与观点,并结合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判断两个小孩观点的正确与否,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真理的追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追求真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形式产生正确的认识,感悟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内容,利用此强化学生课本知识学习效果。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拓展学生阅读学习范围,使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利用古诗词,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促使小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金丽.浅谈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以五年级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21,(12):68-70.

[2]杨洪鹏,赵志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立德樹人”策略——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2020,(11):18-21.

[3]戴秀兰.向“经典”取经 为“生命”润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国学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20-121.

[4]周魏宁.穿越语言文字之美 感悟生命本真之趣——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122-123.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渗透语文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