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0-09-05 07:23朱品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道德与法治策略

朱品义

【摘 要】本文以问题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实施策略主要研究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深化对问题教学法的理解,提高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能力,以此解决该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道德与法治;策略

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问题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让具体应用,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三个方面具体阐述问题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问题情景要需贴近学生生活

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内容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此来创设有价值的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情景。

如八年级上册中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第一节法不可违,其中第一框是违法无小事,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越来越发达,就是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法治明确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准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违法犯罪的学生出现在周围但是还是有少数学生存在这种现象。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学生违法的现象,学生虽不理解哪些具体行算是违法的,但学生向老师提问,小学期间,校门口经常有初中、高中学生向他们索要钱财因为不给钱就会挨打,只好乖乖把钱给他们。这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经历,学生容易理解,也会印象深刻,老师告诉学生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产的应判处刑罚。

(二)问题情景要贴近社会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以当下时代为背景,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例如,在作者听课期间,教师在讲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将条例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们展示,这不仅给空洞的相关条款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学生还会更容易理解,并且,结合了学生现在生活的时代特点,引用了2014年11月28日《天津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该条例的第一章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坚持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相结合,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犯罪预防、行为矫治等工作。因此,在教师创设情境问题时,应着眼于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

二、发现问题

(一)提出问题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教师针对本节课学生难以理解和着重强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直接提问,学生经过整理、重组和回忆后对老师的提问进行解答。第二种类型是学生在复习学过的知识或预习新知识遇到困难时主动的向教师提问,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得出答案。第三种类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本节课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这个问题情景中,之后,再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直到问题的解决,在这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指引者的角色。这三种提出问题的类型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交替使用。

(二)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

教师在创设难易适度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应适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教师想要创设的问题、本节课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要寻找必然的、不易发现的、需经过学生深刻思考的矛盾和联系,这样在学生心理会产生种种疑问和急需想知道答案的迫切心里,教师此时大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第二,在设计问题后,教师切不可立即宣布答案。由于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个体,思维必然不会与成人的思维保持一致,每位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会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并对学生充满信任,相信学生可以自主的、独立的完成对知识的顺应和同化。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应对学生现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以学生现有知识为基础,设置出与其相冲突的,这样可激励学生去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新问题的重新审视,是学生产生批判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去认证和解答新知识。

三、解决问题

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时,通常会出现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学生理解问题出现偏差,教师需根据学生出现的偏差给予及时、精炼、准确的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教师设置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每位同学理解能力有限,学生数量较多,教师照顾不周,使得学生理解程度不尽相同,有深有浅,这时就需要教师对理解浅的学生借势诱导,让其思维更加深入与缜密。

第三种情况是,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有错误的实施举动与方向,这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对承受能力较弱的同学不可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应找出错误的根源,逐步讲解。使学生彻底明白错在哪里,为何出错,以及自觉主动的找出纠错的方法,使本环节顺利进行。

第四种情况是全部的学生对某一知识点都有问题,使问题教学法中断,教师此时应相信同学能顺利渡过此难题,集中的对该问题进行重新讲解和梳理,使一头雾水的学生重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得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设施问题教学法的具体策略:首先,教师有意的创设问题情境,此问题情景要为本节课所讲内容服务。其次,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随后,由生生、师生谈论交流寻找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邓维礼.激疑引思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0).

[2]陈建波.“三疑三探”教学法开辟素质教育创新之路[J].时代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道德与法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