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坚守广播音乐专题节目的“话语权”

2020-09-06 13:48徐锦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话语权融媒体广播

徐锦

摘  要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音乐节目“碎片化”“唯情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音乐节目的编辑简单化,各大音频App节目形态变异化,缺乏内涵与艺术性,节目应有的导向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文章针对广播音乐节目中的专题节目“话语权”的坚守、编辑与创新进行研究。

关键词  融媒体;广播;音乐专题节目;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1-0082-02

融媒体时代催生了新媒体音视频节目的“繁荣”景象,对受众而言,广播节目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像英文老歌《昔日重来》那种一直以来留存于心的“广播情节”也日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人皆主播”、人人有“话语权”的新时期移动数字媒体的“大举入侵”,即便是车载广播的原有优势,也随着4G、5G的网速提升和移动、电信公司推出的大流量“贴心”服务所催发的快速链接,而日益减弱。“小雅”“小艾”等机器人主播的悄然出现,加速了传统媒体所应有的“话语权”渐渐“失守”,加之很多广播电台在侧重如何挽回创收、如何生存的同时,并没有认识到节目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内容的完善和坚守!新时期的媒体环境相对复杂,收听人群中,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重,所接触的内容势必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有着很大的影响,如“95后”的年轻人的个性特征较明显,对泛娱乐化的节目的偏爱,也制约了他们接收社会进步该有的时代的声音,在思想的引导上也有着诸多隐患。因此,在最能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音乐节目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利用音乐专题节目中能吸引人、打动人的选材、编辑来引导他们的审美和收听习惯也不失为一个行驶“话语权”的开始。

1  音乐专题类节目的功能

广播音乐专题节目是广播文艺节目当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区别于单线条的陪伴性音乐节目,通过一定的线索用语言将音乐进行串联,同时有目的性的凸显主题与节目的内涵。简而言之,它是在音乐范畴内主要通过言语与音乐特点的结合以表现某个主题的广播音乐节目形式。它是音乐广播中更具创造性、更体现编辑能力的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节目形式,这样的节目特征有别于网络平台的音乐节目。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美不完全体现在自身的结构,还体现在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音乐节目对于人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我们学会正确的审美,它的功能也不仅仅只是像现在大多数的节目一样传送靡靡之音,还应该有着它最应该发挥的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的作用。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音乐的“净化作用”[1];另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提到“音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成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一点点渗透到人们的心灵里去,以此改变人们的性格和习惯,再渐渐地扩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再由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渗透到法律和国家的政治制度中”。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北宋音乐教育家周敦颐在提倡‘礼教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乐教, 提出了‘礼先而乐后的命题,特别强调音乐教育在社会和谐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而在我国建党、建国的光荣历史上,音乐也发挥过超出自身审美特点的极大的鼓舞人心的作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经典文献库》的序言中提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有了军队的音乐,《八一起义》就是见证。”大量的革命爱国歌曲的涌现,对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发动群众、娱乐生活、鼓舞官兵斗志和打击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国的国歌,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仿佛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它的曲调也永远印刻了“爱国”的符号,激发着14亿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如果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做成音乐专题节目,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和它成为国歌的曲折的真实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音乐素材都可以作为节目的各个元素,加以编辑和制作,以一种既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能体现艺术美和作品传承的专题音乐节目的形象出现,就能做到审美与喉舌功能的统一。因此,对于广播音乐节目来说,保持传统的节目架构和舆论导向,培养创新意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的传输手段来“为我所用”,是目前音乐广播节目的“复兴”之路。

2  融媒体时代广播音乐专题节目坚守“话语权”的重要性

在音乐传播媒介相继叠加的客观现实中,在媒介的发展与音乐的发展的双重线条中,在音乐产业(文化工业)与大众传媒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实践中,很容易诱发个体化、自由化的传播效果,人的精神层面的主观意识是难以控制的,尤其是在艺术的领域,很容易幻化为一匹匹“脱缰的野马”,自由飞驰,难以驾驭,进而背道而驰。尤其是在有着不可控因素的互联网的音视频节目中,作品浩瀚,内容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如摇滚、说唱,内容的涉及面广,容易有不健康的思想融入,如果没有正确的把关与引导和具有感染力的专业播音与编辑,是不能使音樂真正从正面意义上服务大众的。音乐节目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人声”,主持语言与音乐的互补、交响,可以在最自然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状态下达到最佳的节目宣传效果,从而坚守住“话语权”,这是新时期广播节目“导向为魂”的责任担当。

3  融媒体时代广播音乐专题节目如何坚守“话语权”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传统媒体人的困扰,新技术革命下的音视频产品、机器主持人、5G技术提升等都让业内人感到了危机,人们在焦虑中观望,在观望中跟风,很多广播节目主持人,尤其是音乐节目主持人,开始动摇和疑惑,人才流失、节目质量下滑、个别电台的音乐节目完全失守,沦为网红节目的“跟风版”,失去了广播音乐节目权威和专业的个性,也因此放弃了应有的话语权。

3.1  发挥广播专题节目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电台节目和网络音频节目异曲同工,虽然播出方式和接收方式有差异,但都是以听觉传递信息的载体,节目也都具有伴随性,而受众在选择聆听时,有着“被动”特征,类似于走马观花的逛商场,大多数人无目的选择购物或只是看看,少部分人目的性很强,而商场里能买到的商品,却是由不得顾客,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被动”选择的一样,无论是App平台或是广播电台都在尽量“丰富”自己的内容,以供受众选择,只要选择了某个时段或是点击了某个节目,总会有几分钟的“被动”收听时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优质的声音和有吸引力的内容就将留住收听者更多的时间,而节目的主导者——主持人,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就能掌握“话语权”,成为一个好的“导购”,引导着听者“被动”地聆听节目,以精良、高水准的编辑技巧来编排节目,就有别于大多数的网络“碎片”式的无编辑感较为随意的音频节目,可谓“以不变,应万变”,听众在“被动”收听中,自然会对比出高下,在获得“美感”的同时,也达到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3.2  挖掘節目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90年,美国维亚康姆总裁雷石东提出的“内容为王”,是传媒界最为人知的从业理念之一,也是被互联网平台建设当作“法宝”的一句名言,其意思是网站的生存之道在于网站的内容质量,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是一个网站要生存的根基。这一理念也成为后来很多App平台的经营理念,因而才会有今天众多的音视频节目“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表象上看,只要点击各大著名的视频平台的链接,就仿佛进入一个个“声音”的世界,众多的节目区域让人眼花缭乱,但进入之后就发现你的期望值在下降,尤其是依靠UGC(用户生产内容)制作的节目,粗糙、低俗的占了很大空间,主播们为了点击量各尽所能。其实,过分迷信音视频节目的点击量是很片面的,这和很多年前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说过的“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有异曲同工的效果,网络节目最终的产出是效益,效益是平台生存和节目发展的原动力,当数据成为了“最有力”的评价标准,那“内容为王”的意思或许就可以重新定义了,因为这四个字之前并未有任何的“定语”,因此,目前的互联网的节目环境就并非是我们看到的表象了。这也给了传统媒体重新利用自己的生产优势来重建节目的机会,笔者认为网络节目和传统节目之间,是有着接轨空间的。

一方面,网络大量的声音节目看似繁荣,却也有着自身难以修复的“软肋”,如各路主播们在蜻蜓、喜马拉雅、荔枝等音视频网站上的“声音节目”,节目的类型化逐渐地模糊,这样的节目,内容一般时长较短,10分钟左右,多偏向于“心灵鸡汤”和“小情小爱”,编辑手法单一,缺乏深度,节目形态同质化现象严重,音乐类节目多偏重于个人情感化的宣泄,列举目前经营很成功的荔枝FM音频社交平台的数据分析,这一平台的受众以学生群体,特别是“95后”年轻用户为主,固定且正在壮大的新生代用户喜欢表达、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喜欢夜间“出没”,偏爱泛娱乐化声音内容。这样的收听人群的喜好和习惯在其他的App平台,也有着相似的特点,而在各群体消费类型中,快餐式的节目居多,有主题、有引导的主持人专题类音乐节目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和网络音乐主播一样,电台节目主持人同样是节目的主导者,拥有选材和编辑的权力,但在节目的编辑水准和思想高度及艺术境界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由职业素养决定的,其节目的思想高度和节目编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整体风格、节目质量的走向,优秀的主持人即能够以亲切的声音、自然的语态、有分寸的言语在节目中发声,发挥出音乐寓教于乐的功能,又能将节目的艺术性加以体现,在听觉上给人以美感,这完全区别于听众时下普遍听到的音乐节目,即带来身心享受,也极大地显现出此类节目在“内容主导收听率”的思路中,体现出的“核心竞争力”,兼具节目的宣传效果,还巧妙地掌握了主动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广播电台的节目要打开新局面,就应该在让高科技“为我所用”的前提下,在管理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多借鉴同行好的经验,如中央台《新闻联播》借助短视频节目《主播说联播》推广、宣传栏目、主持人,达到提升、带动传统节目的效果。我们的广播电台要做好技术研发,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加播出量,为在不同媒体下播出创造必要的条件。主持人既要做新媒体时代音频节目质量、走向的引领者,又要做宣传我党方针、政策、坚守正确的“话语权”的传播者,从更大范围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新闻节目以外的节目,如音乐专题节目和更多类型的节目独有的深度诠释中成为时代最强音,努力打造立体多样、丰富生动的专题音乐节目创新团队,为新时代新征程奏响最美的乐章。

参考文献

[1]林夏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说[J].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6):48-58.

[2]何玉.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460.

猜你喜欢
话语权融媒体广播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